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记者调查:珠三角“民工荒”真相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1-06  互联网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参加10月28日“广佛同城”专场招聘会的佛山市东泰机械厂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魏小姐,上午9点半正式进场设摊与求职者面对面沟通。这家企业贴出的招聘海报上显示,招聘岗位包括数控车工、铣工、钳工等10多个人。

一个小时过去了,魏小姐遗憾地告诉记者:虽然前来咨询交谈的大约有十人,但她没有留下一份求职登记表,也没有发出一张面试通知单。她说,今年8月以来企业参加过多次现场招聘会,“基本上每个月来七、八次,但一直招不满。”

但记者在现场招聘会看到的却是人气旺盛的场景。就在当天,佛山市就业服务中心公布的数据说,这次招聘会广州、佛山两地共有63家企业进场设摊招聘,其中佛山企业38家、广州企业25家,共提供电子、机械、餐饮等招聘岗位3300个,参与招聘会求职者也达3000多人。

珠三角新一轮“民工荒”的说法,自今年8、9月出现以来,一直被外界传说至今。不过从事人力资源、就业服务工作等的相关研究者,却基本采取审慎否认的态度——“请不要轻易说‘荒’,真实的情况、真正的定义是暂时出现阶段性的普工短缺。”

 

来自就业市场招聘会信息:供求两旺

“企业说,我招不到人;求职者也说,我找不到工作。所以,我们不承认有‘民工荒’。”佛山市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梁振新说,“就拿本次招聘会说,如果一对一,刚好填满。但是,这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也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可能3000个岗位一天招满,3000个求职者也不可能一天就找到工作。这表明,双向选择存在差异,只是求职者的供给与企业的需求不能匹配。”

企业 “求贤若渴”,求职者同样“找工心切”――这是记者近期多次到珠三角劳动力市场采访发现的普遍现象。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企业登记招聘需求在今年下半年呈现波浪型回升。从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采集的企业空缺岗位看,1-9月呈现波浪型盘整回升,并以4月份为分水岭,逐月向上攀升,呈现向好趋势。

在今年1至9月,佛山市就业服务机构共有106万人次求职,提供岗位74万个,三级就业服务机构过去9个月举办了1150场招聘会,成功介绍各类劳动者就业20万人次。就业市场供求数字在下半年开始出现由冷转热的变化。佛山市在今年3-5月时,全市提供的岗位(包括收集的和现场招聘的)是每月5-6万个,从6月开始逐渐增加,6月是7.3万个,7月也保持7.1万个,到8月是8.3万个岗位,用工形势正在好转,求职者增幅不大,三个月以来保持在每月9-10万人次。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告诉记者,广州今年1至9月,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总量达到260万左右,其中企业提供岗位约140万个,求职者大约在120万人左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求人倍率已经上升到1.16,也就是有1.16个岗位对应一个求职者,比上半年的1.05有所上升,出现比较好的势头。

梁振新说,目前佛山缺工6-7万人,其中大约缺技术工人2万左右,普通工人5万左右。“这是正常现象”,他说,“但这个缺工,不是没人,是有人在这里,只是有些工不去做,有些技术活他们又做不了。”

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差异

“主要原因是符合企业条件的工人不多。”魏小姐说,前来求职的工人,往往本身技术水平不够,等企业开出面试条,请他到了厂里一试就知道底细了,可偏偏他们要求的待遇又很高。

魏小姐所在企业贴出的招聘栏,各类工种的工资收入基本写着“1600-1800元”。魏小姐说,这是指底薪,一般都用计件工资方法,工人普遍能拿到2000多到3000块的。但是她承认,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只愿意挑选有经验的工人,因为企业很难付出时间、金钱来培养等待工人慢慢成长。

手拿求职登记表的湖南人谭明强是一名钳工熟练工,今年27岁,来广东工作已近十年。他和另一位老乡在招聘会上寻寻觅觅,未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他说:“今年做过两家厂,都出来了,觉得收入不行。”

梁振新认为,目前出现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岗位技术要求,求职者达不到,所以出现工人找不到工;二是用人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达不到求职者要求,求职者不去任职,造成企业招不到人。

在张宝颖看来,目前广州市的整体就业压力仍然较重。对于有些用人单位,出现短期招不到人现象,这当中包括阶段性、区域性和结构性三个原因。

他认为,广州市在上半年求人倍率只有1.05个岗位对应一名求职者,但,到第三季度之后企业提供岗位数在增长,求人倍率上升,经济有所回暖,企业订单增多,这是个阶段性的变化。另外,同一个城市,不同区域里,缺工情况并不相同。广州市一些老商业发达区域,如越秀区、荔湾区,基本不缺工,但在白云、番禺等区(市)制造业企业较多集中的地方,则出现短期缺工。

结构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要招的人,市场提供不足;市场有的人,又不适合企业使用。张宝颖说:“求职者们都热衷于做业务员、文员,但这种工作企业基本饱和。

他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说,企业需求的岗位是成“腰鼓型”状态,两头需要比较多,一头是中高以上的技术人才如工程师等,企业需求量大;另一头是有一定技能的技工人员。但就业市场提供的相对少。另外,从求职者这方看,供给却是“榄核型”的,两头小、中间大,大部分属于计算机、业务员、文员、办事员等,真正能操作的、动手的工人,市场提供相对少,所以出现结构性缺口。

张宝颖说:“所以,不要轻言‘民工荒’,这只是暂时出现阶段性的普工短缺,应该把这个信息发布出去,为企业真正解决一些燃眉之急。”

“体面就业大军”呼之欲出

薪酬待遇水平是招聘与求职双方谈判的关键要素。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广州格凌斯登建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邓洁梅告诉记者,今年初生意一直不好,企业几乎濒临倒闭,很多工人都回老家去了,但7月以来厂里陆续接到生产订单,需要重新招聘30人,把以前工资一个月1500元提高到了1800元。

据调查,在佛山普通工人的工资比年初提高200元左右,也就是由原来的1000-1200元,提高到1200-1400左右。“现在如果是800-1000元的工种,求职者基本不去问津。”梁振新说。

广州市对人力资源市场评估情况与佛山相似。从企业到招聘市场招工情况看,薪酬待遇比年初有所增加,一般是1200元到1500元之间招用一个新员工。大约比年初对全市600个企业的摸底调查得出的新入职人员工资1050元的数据提高了10%左右。张宝颖认为,珠三角的这个工资水平,与长三角差距不大,仍是有吸引力的。

但是,薪酬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招工容易。梁振新认为,由于劳动力供给方面没有特别大幅增加的变化,劳动力对于就业岗位有更多的挑选机会。他强调,从劳动者心态看,他们现在的追求出现多样化,工资只是其中一个重要要素,他们打工已不纯粹为赚钱,尤其是“80后”、“90后”,他们外出务工更多是为了是增长见识、丰富人生。

“我们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农民工找工作的第一选择要素,是技能是否可以得到提升,而把薪酬摆在了第二位。”张宝颖表示,如果解决用工短缺,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关键还在于强加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文化,形成企业稳定就业人员。

应该立足本地产业发展,重新审视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提出,这场外界所谓的“民工荒”,使原先几年前已经提出的关于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农民工福利待遇和保障问题又一次反映出来了。对于农民工来说,如果干了五年、七年,这些却得不到保障,享受不到企业核心员工应该享有的东西,就会对未来就产生一种不确定性。他们会想,是不是企业订单来了就要我过来,订单没了就要我走呢,最后他们只会选择“用脚来投票”。

“如果一个区域周期性出现民工短缺现象,实际上有很大的警示作用。”谌新民指出,这提示我们,既要从优化产业结构上着手,也要从提高就业素质、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方面进行反思,要提倡造就越来越多“体面就业”的劳动者。

他说,“体面就业”的劳动者是一种稳定的、有各种保障的、跟我们产业发展方向一致的就业者。在珠三角地区,如果有一批经济发展需要的熟练人才,当他们的技能得到提升,当他们的工作稳定性得到保障,当他们的生活待遇得到改善,当他们的劳动得到社会承认时,在“体面就业”上得到了保证,不管在哪个岗位,他们也是企业核心员工,他们都是对珠三角未来发展具有真正价值的人力资源。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11-06/113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