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提前来的“招工难”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0-26  互联网

 

  面对招工难,一些企业纷纷放宽用工条件,调高薪资待遇,有的企业一改往日坐镇摊位的做法,派人下去招聘。图为国庆前,一家厦门当地企业的招聘者在城市广场,高举牌子,大声吆喝吸引求职者。
  张向阳摄(人民图片)

  我国经济企稳回暖,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却出现了企业招收农民工难的问题。新一轮“招工难”让人猝不及防:珠三角,深圳缺工12万,东莞预计缺工10万,顺德、南海、中山也纷纷告急;长三角,苏州工业园区20多家电子企业需要招工1.2万人,缺口多达1万人……

  订单回升,企业措手不及

  降低门槛,提高待遇仍招不足工人

  “现在订单不缺,就缺工人!”走访广州、东莞、佛山等地劳务市场,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一方面市场用工需求扩大,另一方面前来找工作的人并不踊跃。放宽年龄、经验等要求成了招工企业不得已的“妥协”。

  佛山欧司朗人力资源部招聘代表朱国光告诉记者,从6月开始,迅速上升的订单让企业措手不及,急需招聘大量熟练工人,但即使提高了工资待遇,仍然缺口很大。企业只能边招工边培训,无论如何订单是不能耽搁的。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企业自去年底开始停止招聘甚至裁员,从2008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光东莞就有上百万农民工离开。然而仅仅时隔半年,从今年二季度开始,萎靡不振的加工制造业开始出现回暖,而且势头越来越明显,企业急需加招人手。

  为了应对眼下不断增加的订单,也为从圣诞节到春节前企业可以预期的忙碌做应对准备,珠三角的一些工厂打出了“晚上正常招工”的招牌,有些企业开始提前“打点”劳务中介。苏州工业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亢越介绍说,为了缓解企业招工难,下半年开始,他们派出4路人马,分赴东北、西北、华南及周边地区招工。“虽有所收获,但也仅是解燃眉之急,缺口仍很大。”

  熟练工都到哪里去了

  就近就业吸引力大增

  眼下,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企业最缺的是熟练工,很多企业都问:熟练工都到哪去了?

  受金融危机影响,这些人有一部分留在了家乡。“以前我们的员工主要来自江苏北部城市,随着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到那里投资的公司增多,当地人很多选择了在家门口就业。”日立显示器(苏州)有限公司人事课长陈敏华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地城市也加入了“争抢”一线熟练工的行列。为了吸引当地外出的农民工回乡就业,今年,江苏淮安的本地企业明显提高了工资待遇。而在江苏另一个农民工输出大市盐城,本地企业的空缺岗位数量就有21000多个。

  收入待遇和生活成本的对比账,在明显地影响着农民工“用脚投票”。

  以苏州为例,从2007年至今,一线操作工人的工资水平年递增率约2%,这和当地消费水平的涨速很不相称。 “相对而言,在员工福利待遇上做得比较好,管理比较人性化的企业,就容易招到人、留住人。”亢越说,“如果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跟沿海发达地区待遇相差不多,生活成本却低不少,那何必还千里迢迢到外地就业?”

  矛盾重重的“招工难”

  不是所有工种都“招工难”,供需双方各有难念的经

  这一轮“招工难”,更多的是结构性短缺。

  在广州劳动力市场,江西小伙子王金涛挨家看广告,脸上没有丝毫紧张。“现在不是没有工作,但我想看看有没有工资更高、待遇和工作环境更好的企业。” 王金涛在纺织厂、家具厂都干过,让他悠然自得的理由很简单:“家家工厂都缺电工,有的是机会。”

  来自湖南的姜华却一点也乐观不起来。她想找一个工资高点的工作,但招聘会上月薪2000元以上的“高薪工作”基本都归属于钳工、焊工、电工等高级工,她3年来一直在内衣厂流水线上做一颗“螺丝钉”,一些手袋厂、皮革厂倒是也要人,但工资一律只开到1000元左右,工作时间长又累,她不想去。

  东莞鸿图服装公司副总经理李奕也有难念的一本经。企业需要增加工人,但现在的订单都是小单、碎单,而且加工费压得很低,工资低了招不到人,工资提高一点,成本就吃不消,这两个月他只能在这两点之间“走平衡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民工“千军万马”南下的场景令他记忆犹新,厂门口挂个“招工”牌,600元的月工资招多少有多少。现在出口产品加工费没增加多少,工人的工资早已翻番。

  对此,姜华有自己的看法。现在20岁出头的第二代农民工出来打工,大多数一为见世面,二为找发展机会,他们向往都市生活,但太脏太累的活他们不会干,工资太低也不会干,他们甚至在骨子里瞧不起父辈们所过的“打工仔”、“打工妹”生活。

  年过四十的曹小萍说,上世纪80年代末她来东莞打工,每月可挣200元以上,她最崇拜的姑妈是老家县医院很有名的医生,当时一个月工资才120多元。现在打工虽说可以挣1000多元,但姑妈的退休金都1300多元,而他们在外打工医疗、养老等很多保障都不太好。她坦言,自己不希望现在读高中的女儿再像她一样出来打工。

  “招工难”如何不再呈常态

  用工制度、增长方式急需转变,农民工保障应更完善

  这几年,伴随着春节的结束,“招工难”必将如期而至,大有呈常态之势。如何才能让“招工难”不再?

  工资待遇是大多数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工资高、待遇好的企业自然容易招到工人,保障员工权益也日益成为决定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苏州工业园区2008年员工流动工作报告》充分支持了这点。《报告》显示,低学历一线操作员工的流动比例较高,占离职总人数的85%,而企业中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队伍相对稳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一线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收入待遇及保障等有很大关系。外单位月收入略高50至100元,均有可能引起一些企业一线员工的集体跳槽。

  但格兰仕副总经理鱼尧昌认为,农民工工资低的更深层原因在于我们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我们很多企业的出口产品没有技术含量,附加值极低,企业只能赚到极少的加工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工人只能是低工资低福利,否则人家就将订单下到越南等劳动力更廉价的新兴市场。“如果我们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改变,那大幅提高农民工工资和待遇只是一句空话。”

  “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面对‘招工难’需有长远的应对之策,比如,地方急需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并形成鼓励技术工人成长的环境。”亢越说。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看得更为深远。他认为,随着劳动力供给结构的改变,以及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崛起,农民工打工地点呈多元化选择趋势必将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农民工打工地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等经济发达区域,即便产业转型,如果还延续老一套的用工制度,招工难问题也不会得到彻底解决。如果农民工在某地打工有完善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保障,使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里人”稳定下来,他们就不会像候鸟一样季节性迁徙。当不再东奔西走成为农民工常态后,“招工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延伸阅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研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全国农民工就业总数为2.25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亿,2009年春节前,大概有50%返乡,其中1800万人需要解决就业问题。2009年春节后,这1800万人中,95%的农民工回到城里就业,剩下的5%在农村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15097万外出农民工中,只有不超过3%的农民工还在寻找工作,总人数约420万。

  中国社科院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9)》指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人口红利”有可能在2020年结束。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10-26/113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