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四川现民工荒 建筑工月薪5000(3)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9-22  互联网

  上百万农民工去哪里了?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对这些农民工来说,只要老家的工作好找、工资不低,他们当然不愿意舍近求远,漂泊在外。不过,对于四川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吸纳了大量的民工,一起来看。

  记者在成都的一块工地碰到了一个在这里拉砖头的民工。

  记者:“你现在一个月的工资能拿到多少?”

  建筑民工:“60块钱一天,一个月拿到一千七、八。”

  记者:“60块钱一天,这个工资水平算什么样的工资标准?”

  建筑民工:“像小工是最低的工资了。”

  而建筑工地上的技术工的工资则更高。一个负责砌墙的技工告诉记者,他们的月收入一般都在5000左右。

  记者:“你们这样一般的技术工人的话,在工地一天能拿到多少钱?”

  建筑工地技工:“这个分好做不好做,好做的有些三百多,两百多,有一百多的,一般就是三百多。”

  记者:“三百块钱一天?”

  建筑工地技工:“一天。”

  记者:“一天三百块钱,但是一个月收入?”

  建筑工地技工:“但是一个月下来只有五千块钱,你有时候要下雨,我要停点电,一般做20来天。”

  而且一些原来在沿海制造业打工的人员也回来从事建筑业。

  记者:“像你在这开电梯的话,一个月拿到多少钱?”

  四川思博机械公司员工:“一千七、八。”

  记者:“你以前在外面打过工吗?”

  四川思博机械公司员工:“在,在海南打过工,海南也去过,广东也去过。”

  工地项目经理余国平告诉记者,很多灾后重建项目为了赶工期,缺人手,都是重金请农民工。

  工地项目经理余国平:“就是一般的普通的小工,小工能够达到接近一百块一天。”

  记者:“就一个月加起来算起来的话,一般人能拿到?”

  余国平:“对,一般人都是两三千块钱没有问题的。”

  记者:“如果有点技术的?”

  余国平:“有点技术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四、五千的。”

  四川因金融危机返乡的民工达400万人,但是灾后重建吸纳的人数只有140万人,在金堂县的调查显示,返乡农民工中只有不到20%留在了当地务工,那么还有上百万农民工去了哪里呢?安岳是四川最大的民工输出县,这里也是四川民工输出的风向标。看一看记者在安岳的调查。

  记者在安岳县岳新乡调查发现,很多村民外出务工,已经不去沿海地区了,而且现在在西部省份打工的收入也不少。

  记者:“你儿子在哪儿打工?”

  村民:“西藏。”

  记者:“一个月挣多少钱?”

  民工:“两三千吧。”

  记者:“你儿子去哪儿打工了?”

  民工:“内蒙古。”

  记者:“一个月挣多少钱?”

  民工:“三千吧。”

  记者:“你们村去内蒙有多少?”

  民工:“5、6个吧。”

  目前,安岳县已经有数百个外出农民工回乡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上千人就业,而资阳更是发放了2000万贷款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这样就地安置农民工6.1万。此外农民工流向在这两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前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民工只占到了总数的30%,而一半以上都在西部和华北务工,主要从事建筑业。

  安岳县常务副县长薛红:“我们珠海这个地方大概是十几万人,十多万人多一点,然后同比减少了,比去年同期就减少了两万人。”

  记者:“像我们四川的民工去东部沿海的地区打工的人数在逐渐降低?”

  薛红:“对,因为有更多的渠道,更多的途径吧。”

  如果灾后重建结束后,140万劳动力释放出来,会不会缓解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荒问题呢。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小江认为,这部分人肯定会首先填补成都的用工缺口。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小江:“成都的产业发展是持续的,就产业发展的需求对劳动力需求会持续的增长,包括我们长三角的产业向成都转移,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的转移,在成都是蓬勃发展,对劳动力需求比较大。”

  在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冷荣忠给记者拿出了一份今年7月呈报给国务院的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从务工区域看,四川省内和“三北”地区成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首选目的地,受调查的8个市东南沿海务工人数350万人,同比减少19%。而农民工收入也出现在沿海一带减少,在内地省份增加;在外向型企业减少,在内需型企业增加的特征。同时呈现出制造业收入下降,建筑工收入增加的趋势。报告综合分析,原来从业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外向型企业的农民工目前转行于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已经是择业的主要趋势。冷荣忠认为,这实际上是农民工在用脚“投票”

  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冷荣忠:“如果是金融危机期间,或者是在以前务工的时候,农民工在那务工,收入不错,生活也很好,各方面的权益都有保障,金融危机发生也不把他们当成包袱来甩,他们也不会这样,也不会这样,我想大多数不会这样。”

  记者:“他可以选择更好的?”

  冷荣忠:“你这是这样,也许我可以到另外的地方试一试吧,也许要好一点吧。”

  半小时观察:劳力不再廉价 调结构成必然

  农民工流向是我们观察中国经济动向的一个窗口。看了刚才节目里所展示的这些变化,我想最应该警醒的恰恰是那些面临招工难的沿海地区,无论外需萎缩的国际市场,紧张的国内劳动力环境,还是我们日益强调的生态资源环境,都在压缩简单加工制造业的空间。尽管过去二十多年里,不少沿海地区靠加工制造业赚到了第一桶金,但从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趋向看,继续一条路走到黑只会越走越窄。如果这些地方不能顶住出口下滑的压力,真正把产业结构由低转高,摆脱对内地廉价劳动力的严重依赖,未来将用脚投票的就不止是农民工了。

  就像民工潮的来临是市场推动的一样,民工潮的退去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无论潮起潮落,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敏锐地把握其中的动向,对经济发展、产业模式做出提早规划,不要被晾在了沙滩上。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9-22/11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