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人口大省民工荒是一个伪命题

网友投稿  2009-10-16  互联网

  “如果河南都出现民工荒的话,那民工都去哪儿了?”这是网友“安娜”的一个疑问。“外出务工兄弟姐妹,河南妈妈喊你回家”的口号在网上引发热议。

  人们应该还记得,2009年的春节过后,全社会都在为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事儿牵肠挂肚,今报也专门推出了关注河南农民工就业难的系列报道。

  然而仅仅过去了半年多时间,很多企业又开始为招不到工人而发愁。但是,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民工荒实际上只出现在局部行业局部岗位,整体意义上的民工荒更像一个伪命题。

  “农民工司令”亲自出马

  10月14日下午,出现在新郑机场候机楼的张全收一脸疲惫,不到两个月,他已经三次从深圳飞回河南,这个赫赫有名的“农民工司令”,目前最发愁的是“无兵可派”。

  最近,一直做劳务派遣的张全收每天都会接到数十个向他要人的电话。而之前的几个月,他还到处求企业能从他这儿多招些人。

  8月中旬,张全收怀着招回2万农民工的目的回到河南老家,马不停蹄四处做招工报告,最后带回的却只有几百人。

  张全收掰着手指数起他这两个月跑过的地方:民权、商水、新县、项城、新蔡……当然,也包括他的老家上蔡县。他说自己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找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发表演讲”,宣传自己的招工政策——工资高而且不会拖欠,包吃包住,厂子没活干的时候他给开工资……

  以前这些具体工作是用不着他这个“司令”亲自出马的,但现在不同了,广东、福建,甚至还有辽宁大连的用人企业几乎天天追在他屁股后要人。

  张全收说,他以前招人有条件,符合条件的才招,现在只要16岁以上40岁以下不管男女一概招收,“谁让我叫全收呢,全都得收”。

  放宽条件之后,张全收总算招回了1000多人,他对这个数字还算满意,尽管这距他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内衣厂万事俱备只缺员工

  张全收是领着河南的民工往外跑,而河南本土的一些企业则想尽办法把人往回拉。

  秋收和国庆长假对于本土的用工单位来说是个缓解用工荒的机会,所以,开封尉氏县的一家橡胶公司四处张贴写有“在外打工四处转、不如回到老家干”的招工简章,用工条件是“性别不限、男女不限”,招工的时间更是“全年招工,全天候有人接待”。

  两百公里外安阳的一家内衣厂,则在大门口贴出了急招“帮忙工”的告示,这家内衣厂招工岗位涉及裁剪师傅、平车工、三针工、熨衣工、打眼工、钉扣工等多个工种,但一直没有招够人。“帮忙工”算是当地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意指临时帮忙。

  郑州安得工艺品公司人事经理陈宏亮向记者诉苦道,他们在长垣县建成了一个占地两百亩的分厂,厂房和设备几个月前就整好了,但因为招不来工人,迟迟不能开工,面对近2000人的用工缺口,他们采取的办法是把设备拉到焦作和新乡的技校去对学生展开培训,培训期满后直接聘用。

  1200元工资找不到服务员不仅仅是餐饮业的尴尬,招工难现象在机械制造、服装加工、电子装配等行业也尤为突出。除此四大行业外,河南省人力资源市场发布的消息称,生物医药、食品等行业同样急需人手。

  一些本土的企业开始抱怨,南方一些企业频繁到河南来挖人,让本来就不宽裕的劳动力大量外流。而到河南招工的外地企业也发牢骚:这几年河南招商引资的力度很大,不少工厂拔地而起,河南务工者回流现象越来越明显,让他们越来越不容易在河南招人了。

  不能轻言河南出现民工荒

  “难道河南也出现民工荒了?”“如果河南都出现民工荒的话,那民工都去哪儿了?”网友“安娜”在网上如此发问。

  河南省委政研室巡视员王永苏说:“不能轻言河南出现了民工荒。”他认为,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的问题,是局部时间段、局部地区、局部行业出现的局部现象。

  王永苏认为,企业出现招工难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应该包括大量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内地转移,选择就近就业的人数增加,另一方面,国家的惠农政策让农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过去打工是因为太穷太苦挣钱的机会太少,现在农民工待遇总体上还是偏低,工资低、福利少、加班多的现象依然突出。

  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早前曾做过测算:今年我省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达21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00万个左右,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10万人以上。

  由此,该厅一位工作人员得出结论,河南劳动力对外输出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从整体上看,我省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河南劳务市场存在有活儿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儿干的现象。

  安得工艺品公司在长垣建好工厂,但厂里的活儿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干的。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珠宝加工,是纯手工制作,对员工的技术要求很高,如果招收没有技术的员工,残次率无法控制,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效益。

  普遍缺工的河南服装业,最需要的是有一定缝纫经验的熟练工,很多工厂是外贸型企业,他们接单的时间很紧,招收生手往往还需要培训。

  与此相应的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活儿干的人比比皆是。王永苏认为,金融危机爆发后,迫使一些企业加快结构升级,对农民工的技术素质要求更高了,农民工一时难以达到用工企业的技术要求也是个问题。

  王永苏说,信息不对称也是招工难的一个原因。农民工不知道什么地方招工,大多依靠亲朋带出去的方式打工,企业不知道什么地方有工人,用工需求得不到满足,企业和农民工都盲目,双方缺乏一个有效的对接平台。

  电子劳务也许能帮上忙

  重庆媒体10月14日的一则报道说,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杨学山副部长一行莅临重庆,对“全国劳务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了专题视察和工作指导。杨学山副部长指出,利用电话、互联网资源等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值得推广。

  据了解,“全国劳务电子商务平台”是由该市信息办和统筹办等部门联办,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模式。截至2009年8月底,该平台累计登记全国劳务工102万人,成功为8.9万人找到了工作,先后与8400家企业签署了就业服务合同,在招岗位近10万个。

  此外,沿海多个省市已经开始联手建设泛珠区域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平台,意在打造“永不落幕”的跨省招聘会,提高区域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与重庆和沿海地区相比,河南在信息化方面并不滞后。诞生于河南的中劳网创建于2006年,目前在全国同行业已经崭露头角。该网站在全国已经拥有近十五万企业会员,每年发布的岗位总量近三百万,其还承担过为奥运会招募万名河南保安的任务。

  中劳网CEO周文华的梦想是做中国电子劳务领域的阿里巴巴,要做劳务产业链的综合服务提供商。他认为,网络将成为解决结构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中坚力量,网络完全可以为用工企业、职业培训机构和求职者架起一座桥梁,电子劳务将成为一种趋势。

  政府和企业都应与时俱进

  面对复杂多变的用工形势,河南劳务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前进?

  王永苏认为,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转移对河南劳务是个机遇。河南的人力资源优势、能源优势、交通优势都为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了坚实保障。当然,招商引资不能盲目,产业集群能成活且发展前景好才是最重要的。

  专家认为,低层次的人口红利靠把人送出去打工挣钱,而高层次的人口红利靠把大量的劳动力服务于本土的经济建设。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大省,河南应该谋求高层次的人口红利。

  河南的劳务经济要依靠政府引导扶持,但真正主导的还是市场,河南劳务政策应该与时俱进、未雨绸缪,大力推行职业教育,推动电子劳务建设。

  同时,专家认为,作为劳务市场主体之一的用工单位,更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动向,依据自身情况,灵活应对劳务市场新问题。

  沿海众多用人企业已经意识到,留人比招人更为重要。他们一方面要招人,另一方面更要保证现有员工的稳定性。招工难的现状下,出现了不少员工跳槽的情况。以往,员工如果辞职还会到公司要工资办理离职手续,现在的员工辞职后,不但离职手续不办,工资也不要了,打手机也不接。更严重的是,如果小两口在一起上班,只要其中一个人离职,另一个人也会跟着走,还有可能把他们的朋友和同乡一起带走。

  为了留住员工,一些企业想尽了办法。比如,原来职工食堂的饭菜是一样的,为了照顾北方工人的口味,企业专门为北方工人另起炉灶。如果哪个员工搬家了,公司的班车线路会立即调整,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坐上班车上班。

  在劳务市场的产业链上,综合服务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当本土企业抱怨沿海企业来河南抢人时,不妨多学学人家在人性化方面的尝试。(记者 杨桐/文)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10-16/11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