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岱岳区紧紧围绕拓展本地就业空间的工作思路,多管齐下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今年以来,岱岳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373人,吸纳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达12300人,就近就地转移率63.4%。
壮大区域经济,扩大就业空间。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程,积极扶持本地中小企业发展,为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条件,逐步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由向外输出为主到向外输出与本地消化并重的格局的转变。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320余家。今年以来,仅岱银服饰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就招录返乡农民工400余人。
强化职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一是整合培训资源,重点培训本地企业急缺工种。二是抓好“订单”培训。劳动保障部门对全区企业用工条件、缺工数量进行细致梳理,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的培训意愿,积极推广“学习+企业”的订单培训模式。三是创新培训方式。采取“送培训进企业”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为农民工报名培训提供方便,同时聘请专业讲师和各行业的技术能手授课,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以来,全区各类培训机构组织农民工培训5000余人次。
依托基层平台,搞好供需对接。充分利用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开展全面调研,对全区农民工情况进行摸底登记。充分利用区劳动保障网、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信息发布栏、人力资源市场LED信息发布屏等现代传媒,开辟专栏,将各类用工信息进行汇总及时发布,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大力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实施典型带动,推动农民创业。天平街道下岗职工谢荟,外出打工学习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返乡后,办起了生猪屠宰加工厂,带动200名农民工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泰安市锦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玉军。2004年前在外地一家机械加工厂打工,2004年回到家乡祝阳镇,成立了泰安市锦程机械有限公司,带动当地农民工100余人实现就业。
严格把好“三关”,优化就业环境。一是把好“考察”关。对辖区用工企业的信誉程度、工资发放、食宿条件进行全方位考察,对全区农民工的个体基本情况、培训情况建立电子档案,让劳务双方知根知底。二是把好“合同”关。岱岳区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帮助农民工与本地企业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务合同,明确劳务双方的责、权、利。三是把好“协调”关。设立群众工作室,及时解决就近就地务工人员的劳务纠纷。今年以来,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10起,按期结案率达到100%,为农民工挽回损失30万元。(岱岳区劳动就业管理办公室 郭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