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新一轮“民工荒” 对中小企业的警示

网友投稿  2009-09-08  互联网

据温州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数据,8月份该中心用工缺口36368人,缺口占比73%多,相比6月52%上升了11个百分点;今年1—7月,温州市劳务市场求职登记人数为132131人,用人单位招聘人数为188062人,用工缺口粗算为5500多个。(《经济观察报》9月7日)

  在遭遇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中小企业订单增多用人增加,本是经济回稳有利于发展的表现,可突遇新一轮的“民工荒”,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平添了不少烦恼。我阅读该报道后发现:温州等地此次出现的“民工荒”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去年金融危机导致不少企业减产停产从而大幅度裁员以后出现恢复性生产,而导致新一轮“民工荒”。

  这对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有何警示呢?我认为,最直接、最现实的一点就是要重新认识农民工的价值。不可否认,过去我们不少中小企业老板的利润中,有相当部分是以侵害工人合法所得为前提的。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少外向型企业,人力资本仅占产品成本的8%左右,而欧盟为22%,美国则高达34%;《中国青年报》2006年一篇“中国工人最可爱”的文章中介绍:美国汽车工会会员平均工资约为每小时62美元,而中国汽车产业的工人每小时工资只有1.5美元。

  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一些农民工输出大省也在发展经济,农民工在家乡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如果仍然以过去的方式和待遇看待外地农民工,“民工荒”的问题将会进一步加重。

  另外,从企业角度看,吸引农民工为企业服务,经历过金融危机的教训以后,应当有新的思维。我在《经济观察报》这一报道中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温州有些企业为了能够招收到新的工人,对企业现有员工承诺,只要能拉来一个同乡到企业上班,就奖励该员工150元,但效果并不明显。这说明,企业吸引农民工的方式需要创新,需要多与农民工沟通,要让农民工感到自己与企业兴衰是连在一起的。

  这种创新表现在哪里呢?有农民工说,其在一颇具规模的企业打工10多年,并担任车间主任,可从身份上说,就是干得时间再长也是农民工,如果企业老板允许企业中的农民工骨干入股,那责任心就大不一样了;也有农民工说,裁员容易是个体民营企业用工灵活的优点,但也是缺陷,农民工被裁员以后,谁能不到别处谋生呢?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小企业也能像国有企业一样,对技术、生产骨干或部分工人,在放假期间给予一定数额的生活费,让这部分农民工仍保留企业员工的身份,随时听候上班通知,这样,因“民工荒”耽误生产的几率就会小得多。看来,企业老板看待农民工,不能仅仅停留在打工挣钱的层面了,要从经营方式的转变上,让农民工对企业的发展有更长久的期待并付诸行动。

  众所周知,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我国都戴有“劳动力成本低”的帽子,对这一“帽子”的第一解读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裕。因此,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很少把“劳动力”当作企业发展战略因素去考虑。但是,温州等地出现的新一轮“民工荒”,警示企业老板们要改变这一惯性思维,应当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与产品、品牌、销售、金融、市场一样重要,是万万不能忽视的。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9-08/11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