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劳动保障局日前发布了《成都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险2000年至2008年基本情况》,对“十五”和“十一五”前三年期间的情况进行了统计总结:截至2008年底,成都市共有704.49万人实现就业,整个就业形态从一产业为重向二、三产业转移,共有531.19万人在二、三产业实现就业;社会保险参保方面,各个险种也都从最初几十万人参保发展到现在几百万人参保,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和全民参保的目标。
劳动就业
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去年已达到700多万
从成都市全社会就业人数来看,城镇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186.21万人上涨到2008年的382.23万人,农村从业人员从387.92万人下降到322.26万人;全社会就业人数“十五”期间年均增加9万人,“十一五”期间三年年均增加28.48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十五”期间年均增加18.07万人,“十一五”期间三年年均增加25.23万人。
从产业来看,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从2003年的574.13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704.49万人。其中,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最多,从2000年的164.56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316.04万人,二产业也从151.95万人增加到215.15万人,而一产业则从257.62万人减少到了173.3万人。这说明,9年来,从事一产业的人员正在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
从单位性质来看,2000年倾向于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正在逐步转变观念,从110.56万人下降到94.1万人,而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增长迅猛,从75.65万人增长到288.13万人。
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收入近三年均增14.2
%从成都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来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3016元增加到2008年的6481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8.3%,“十一五”期间三年年均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649元增长到16943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8.2%,“十一五”期间三年年均增长14.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从统计来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性收入所占纯收入比重越来越高,“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5%,“十一五”期间三年年均增长14.9%,务工工资总收入由2000年的67.21元增加到2005年的97.66亿元,再到2008年的141.14亿元。
从职工收入看,全部职工平均工资“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1%,“十一五”期间三年年均增长12.6%,从8925元增长到24691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十一五”期间三年年均增长15.5%,从10370元增长到30809元。
社会保险
农民参加医保人数年均增长90.81万
各种社会保险参保率越来越高。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00年的93.5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88.87万人,领取养老金退休人员从36.53万人增加到73.81万人。到2008年底,我市的养老保险基金累计节余178.32亿元。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85.43万人增长到203.8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86.2万人增加到140.35万人,“十五”期间年均增加0.56万人,“十一五”期间三年年均增加17.1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55.72万人增加到136.06万人,“十五”期间年均增长8.76万人,“十一五”期间三年年均增加12.17万人;生育保险方面,参保人数从79.14万人增加到216.02万人,“十五”期间年均增长9.43万人,“十一五”期间三年年均增加29.91万人。
此外,从2003年开始建立的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人数也逐年增加,2003年至2008年,参保人数年均增加14.11万人,从最初的9.35万人上涨至2008年的84.66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从2003年的36.51万人增加到544.85万人,年均增长90.81万人,参保人数得到大大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也从2005年的110.04万人增加到172.83万人,年均增加43.21万人。本报记者裴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