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重庆 开县“打工村”九成农民工重新就业

网友投稿  2009-09-21  互联网

又见用工荒调查 

  时隔半年,早报记者再次来到重庆开县团凤村。

  重庆开县,素有“中国打工第一县”之称,全县154 万人口中,近50万人在外务工,外工经济系开县的第一经济。而团凤村全村1530名劳动力中,70%外出打工,外工经济所占比例达到了65%,堪称开县的一个缩影。

  2009年春节前,金融危机肆虐,团凤村302名外出务工者失业,另有100余人处于“半失业”状态。

  那时,对中国2000多万失业农民工来说,春天的脚步似乎还没到来。

  最近,世界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中国经济也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截至9月15日,在团凤村400余名失业、半失业的人员中,90%的人重新找到了工作,5%计划重新外出务工。

  如今的团凤村,没有了年初悲观。但与外界“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相比,人们脸上也并未洋溢着乐观的笑容。

  团凤村的村民们心里都紧绷着一根弦:虽然近两个月来少数打工者的薪金略微回升,但2009年外出打工的薪金水平较2008年上半年,还是下降了两成。

  9月以来,温家宝总理不止一次对外表示,虽然中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但全面复苏将是缓慢、曲折和复杂的过程。

  人们相信,经济的春天迟早会到来。但对中国1.3亿农民工来说,春天的脚步来得却是“有些艰难”,喜忧参半。

  早报记者 于松 发自重庆开县
 

对中国1.3亿农民工来说,春天的脚步来得“有些艰难”,喜忧参半。 CFP 资料

  “失业”农民工

  九成已重新工作

  9月5日下午,时隔半年,早报记者再次前往开县团凤村,见到了村文书陈海维。

  与半年前相比,陈海维将碎发剃成了平头,并坚持每天刮胡须,整个人显得更精神。聊起返乡农民工的外出务工情况时,这名面容严肃的男子笑了。他告诉早报记者:“他们(返乡务工者)绝大部分都找到工作了!”

  团凤村是“十一五”期间市级特困村,该村3247人,人均耕地不足半亩;2008年,团凤村人均纯收入达1768元,其中,外工经济所占比例达到了65%。 然而,据该村村委会统计,2009年春节,团凤村707名外出打工者返乡,其中,302人失业。

  2009年2月,在接受采访时,陈海维在2小时内,曾就此因悲观而“叹气”十余次。但现在,陈海维没有了悲观的语调。

  “我曾粗略地做过统计。”陈海维说,截至8月底,302名失业者中,80%以上前往外省务工,10%选择在重庆市区打工,不足10%滞留家乡,“有的做起了摩托车出租生意,有的做些零活,更有2名创业者。”

  9月5日与6日,早报记者在团凤村内只见到了5名青壮年男性劳动力(2人系返乡创业者),而村里的两家小商店内,也不见了因“失业”而聚在一起打牌的男女。在走访中,村民们基本认定了陈海维的“统计数据”。而32岁的廖玉国与23岁的陈苏林,成为了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创业的团凤村人。

  工资比2008年

  “下降两成”

  在采访期间,谈起就业,团凤村村民会还会露出笑容,但提起工资待遇,听到的大多是哀叹。

  现年50岁的易光合外出从事搬运工作已有15年。2009年春节后,他再次前往广州番禺,但他发现,每个月的薪金:“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

  “有活做,但不多。”9月8日,易光合告诉早报记者,今年上半年,他的搬运工作几乎处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境况,3月份的收入1100元,4月份的收入甚至只有960元。

  而2008年上半年,易光合的薪金水平始终维持在1800元~2100元之间。

  易光合的遭遇并非个例。近日,早报记者在团凤村采访了30个务工者或其家属,29名反馈是:“工资都不如以前(2008年上半年),下降了。”

  返乡创业的两名年轻人亦陷入了创业困境。

  陈苏林借款6万元买的货运车,贩卖一车蓝竹才赚80元,而一年的贷款利息就需5000元。他感叹:“在短期内看不到盈利的可能。”

  廖玉国则更困难。2009年6月,廖玉国拿出了22万元存款开始兴建养殖场,但至9月,养殖场才修建一半,廖玉国的22万元存款就已经花完。

  如今,廖玉国一直为不能在银行贷到款而苦恼,他说,他最担心的是自己投入的22万元血汗钱“打水漂”。

  其实,有媒体早在今年2月份就报道,在开县农民工创业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的背后,大量农民工创办企业在短时间内倒闭或名存实亡。

  5%的失业者

  已打算外出务工

  不过,早报记者在实地采访中获知,少数打工者称,近两个月来,因工作量增加,他们的收入“已略有上升了”。

  近两个月来,易光合发现,他接到的活计越来越频繁,收入也比过去增加了一些。“现在一周内6天都在干活,七八月份,我每月都能赚到2000元。”易光合说。

  2009年3月,李辉与妻子周子桂、女儿李丽、弟弟李彬在广州番禺的汉威泰电子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

  9月13日,周子桂告诉早报记者,近两个月来,工厂内消失了半年的“加班”情况再次出现。她说,在工厂打工,“加班”就意味着收入的增加,“身边一些加班的工友们,他们每月的收入会增加几百元。”

  而20岁的陈明聪表示,她所在的广州番禺骏升科技公司这几个月来的“加班”情况也开始频繁起来,她每月的收入增加了200元。

  在接受采访的30名打工者与家属中,4人表示近两个月来,工资略有上升,而陈明聪更是表示,她今年六七月份的工资比2008年“还要高一些”。

  不过,导致薪金收入提升的原因却不同。

  易光合说,他活计增多的原因是广州火车站开建,带来了工作机会。而周子桂与陈明聪说,她们工资略微上涨的原因,系公司订单的增加。

  局部形势的好转,也刺激了少数留守家乡的打工者的神经。

  “9月份,失业人员中90%已经重新就业的数字,很可能还会有变动的。”陈海维说,在外打工的人不断传回“省外的局部地区形势又稍微好一点了”的消息,一些返乡在家的“失业”人员,又开始计划着“到外面找钱”了。

  “这个数字至少占302人中的5%。”陈海维说。

  农民稳定增收

  难度大

  团凤村一共有3247名村民,支撑了两家商店的存活。但2009年春节前后,因外出务工者失业或工资下降,这两家小店没有盈利,甚至还亏本了。

  9月5日与6日,早报记者再次探访了这两家商店。如同2009年2月一样,这两家商店的老板还是摇着头说:“没有起色。”

  陈海维妻子开办的商店,位于村口的交通要道。9月5日下午2时,早报记者到访时,商店处于关门歇业的状态。商店的货架30%是空的,剩下的都是些烟、酒、糖果、洗衣粉等保质期长、不易腐坏的商品。陈海维妻子说,商店已有两个月没有进新货了。

  而另一家商店——“心连心超市”,也有4个货架是空的,老板娘廖玉翠说,她7月份进的一批副食还没卖完。

  9月6日一天,“心连心超市”的营业额只有22元。

  廖玉翠说,她理解现实的行情,“外面的钱,还是不好赚,家里的老人与小孩花钱还是紧凑。”而陈海维说,虽然官方说中国的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但从实际来看,团凤村的外工经济要实现根本好转,人们消费信心完全恢复,“可能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7月下旬,开县官方明确表示,2009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城镇居民对未来收入的期望值变小,消费支出更加谨慎。

  今年7月底,开县县长陈远辉指出,2009年上半年全县经济形势总体回升,但存在着农民稳定增收难度大、安全稳定形势较为严峻、政府运行效率还需提高等问题和不足。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章友德认为,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政府的服务意识不能缺位。在农民工就业与创业的问题上,政府都应该有所作为,提高服务水平与领域。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9-21/113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