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学费赠午餐技能班遇冷 农民期待点单式培训 |
|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8-18 互联网 |
|
十多天前,锡山区某镇开办了一期计算机培训班,原定计划招收40名农民学习,但实际上真正愿意来的却只有十几人,偌大的教室里空空荡荡。据了解,该镇为开办此次计算机培训班,特地向上级部门申请了专门费用,不仅为农民全免学费,而且免费提供午餐。这样的场面,让主办方颇感尴尬。
自2004年起,锡山区已有8万农民相继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中,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劳动技能,不少农民只能从事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要求较低的工种。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就业技能,该区专门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分期分批组织农民培训;各镇(街道)结合实际,推出多种样式的农民免费技能培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遭遇不同程度的“冷遇”。
“培训,形式像‘拉郎配’,内容又不太符合农民口味。”一名多年从事农民培训的老师坦言,他们几乎每年都举办数十次农民培训活动,但其中不少培训班往往门可罗雀,即便是前来参加的农民,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培训内容已显过时,缺乏创新,对农民现阶段就业创业的实际意义不大。不少农民或对授课的内容不感兴趣,或以“拿证”为主要目的,对培训的工种选择和参加培训后的就业意识淡薄。因此,此类培训往往陷入“政府热、农民冷 ”的尴尬局面。
政府积极推动,为何不受农民欢迎?采访中了解到,主要原因是一些培训班所提供的服务,与农民的现实需求相脱节。许多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很“ 实在”,“希望通过培训获得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但更看中实用价值,”东港镇黄土塘村一位农民说,如果培训班与自己的“钱袋子”联系在一起,就很容易产生共鸣。不久前,东港镇连续举办了三期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班,请来专业的创业老师和企业家上课,精彩而实用的讲课,使很少能静坐下来的120多名农民,五天中一课不落地听完了全部课程,先进的创业理念和创业知识,让他们获益匪浅。
农民为何对这样的培训情有独钟?据了解,主要原因是当地相关部门在办班前主动向农民征集意见,然后再决定培训内容。但是,目前尚有不少农民培训班仅停留在学习电脑打字、农作物栽培与管理等最为基础的技能培训上,而这样的培训内容不能为农民求职带来较大帮助。对于这样的培训,不少农民存在消极甚至抵触情绪,也很容易成为“鸡肋”。
事实上,现在有越来越多“洗脚上岸”的农民,迫切希望通过技能培训提升个人素质、增加就业创业机会。今年上半年,锡山区仅举办的SYB创业培训,已帮助135人成功创业,110人自谋职业,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带动就业3107人。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要让农民技能培训既叫好又叫座,除了引导农民提高思想认识外,必须按照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农民特点的各种技能培训。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更加注重实效性,可通过农民“点菜”的形式,了解农民真正的所需所求,使培训不再停留于表面,让培训班真正起到应有的“解惑授业”的作用。此外,相关部门也应改变以往重培训、轻就业的办学理念,以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重点,注重根据农民自身特长和就业创业意愿,为他们量身定做培训方案,主动适应科技进步和新行业、新工种的变化,加强如现代物流、网上开店、汽车维修等方面的培训,并紧跟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创新培训方式,为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民铺平就业道路。对于不愿“离地”的中老年农民,主要以典型带动、科技推广、现场指导等方法,及时为他们传授现代农技知识。
编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主力是农民,只有让农民尽快地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掌握更多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劳动技能和创新理念,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才会更健康,对农民的回报才会更丰厚。
一些地方进行的培训,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欠缺的是倾听。只有仔细倾听市场的脉动,才会了解全国以及地方的发展态势,才会有的放矢地针对具体地区的产业发展制订培训计划;只有仔细倾听农民的心声,才会知道农民自身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把这些需求同当地乃至全市的产业转型发展相对接,以求得最好的结果。
“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班是很好的范例,只要培训搭准了农民的需要和产业转型发展的脉搏,就不愁没人来听。 (东流)
|
|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8-18/1123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