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基本平稳,显示出较强的“抗冲击性”
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有多大?来自人社部的调查显示,冲击虽然不小,但总体保持平稳,没有预想的那么严重。
数字显示,到去年底,全国约有1800万农民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失去工作返回家乡。春节后至今,随着企业用工新增数量的回升,农民工就业也逐步回稳。失去工作的农民工中,约96%实现了返城重新就业,剩余部分有的在农村务农,有的在家乡创业,还有一小部分在寻找工作中。
农民工就业为何拥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分析,最重要是国家采取了一揽子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也拉动了农民工就业。此外,从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农民工具有坚毅的品质,又有农村承包地的基本生活保障,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难,很少有农民工怨天尤人或只想着找政府,而是通过自身顽强的努力来克服困难。
随着扩大内需等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农民工就业趋向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一是农民工集中输入地由以珠三角地区为主转向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同步聚集。二是吸纳农民工就业较多的企业逐步由出口加工型向拉动内需型转移。特别是铁路公路建设等主要供应国内产品需求的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由于生产任务增加,用工需求随之有所增加。三是大量农村劳动力从转移就业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就地创业转变。
不确定因素很多,农民工就业仍不容乐观
农民工就业保持稳定,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因为未来一段时期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王亚栋副司长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出口加工型企业还未摆脱危机的影响。如果下一步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那么目前拥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有可能重新失去工作。
7月份以后,农村将有约700万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两后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根据以往规律,其中大部分将外出务工。农民工就业将面临新的就业压力。
此外,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在经济放缓的条件下,由于缺乏技能,难以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当出现新的用工需求时,一些农民工往往因为技能不足而无法实现和岗位的有效“对接”,迫切需要大规模开展应急性和实用性的培训。
“农民工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还要下更大的力气千方百计促进就业。”王亚栋认为,首先,要继续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促进作用,优先招用农民工参加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建设,并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尽可能多地吸纳农民工就业。其次,积极支持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工应对就业困难的能力。
工资收入下降,欠薪再抬头,农民工权益维护转难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农民工权益保护带来更多挑战。
——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拖欠问题出现反弹。
2004年以来,农民工平均工资曾连续3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甚至超过城镇职工工资增速。但金融危机后,各地农民工工资普遍放缓了增长的步伐,部分地区的农民工平均工资甚至出现下降,而农民工为了求得一份工作也只能接受。这有可能带来新的贫困现象。
农民工欠薪经过几年治理,本已得到相当程度的改观。但从去年底以来,有些企业不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甚至个别企业主恶意欠薪逃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重新抬头。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失去工作的返乡农民工中有8%被拖欠了工资。
——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环比下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以来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的人数一度出现负增长,其中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比率更是明显下降,广东、江苏、上海等农民工输入集中的地区降幅更大。
——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偏低。
流动性大、季节性强的行业以及小企业的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原本就偏低。现在,这一情况与农民工求职就业难交织在一起,给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带来更大的困难。人社部的调查显示,餐饮、娱乐、旅游等服务业和中小建筑企业的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一些季节性用工和临时性岗位干脆不提劳动合同的事。
人社部副部长、国务院农民工办主任杨志明表示,就业关系农民工生存,当前维护农民工权益首先是维护就业权,要广开门路推动农民工就业。此外,还要特别重视解决农民工薪酬问题,部分困难企业可以通过双方协商,合理调整工资水平,但不欠薪是“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