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缺乏了解、夫妻长期分居、精神生活空虚等是婚姻不稳定的诱因
7月31日,在沙坪坝区打工的何华刚,请了一天假回到长寿区葛兰镇老家,和新婚一年的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通过老家亲友介绍,他们见面8次就结了婚,由于常年在外打工,聚少离多,这段仓促的婚姻走到尽头。
市婚姻家庭指导中心的调查显示,去年一年,该中心婚姻指导师外出开展讲座等活动时,前来咨询的农民工达300多人。“农民工婚姻难,需要自身努力,更需要外力帮助。”婚姻指导师表示。
见面仅八次就仓促结婚
昨下午,记者在沙坪坝步行街见到何华刚。
他今年23岁,穿着果绿色T恤,看上去和城里的年轻人一样时尚。他16岁就跟着亲戚到主城各建筑工地打工,目前在兄弟装饰公司做装修工。
何华刚说,从他18岁起,家里就开始给他介绍女朋友。去年春节,父母给何华刚介绍了小梅。两人见了8次面,迅速扯证结婚。小梅在老家开了一家小卖部,不愿意来城里打工,只希望他多挣点钱拿回家。两个人婚后聚少离多,为数不多的电话和见面,说得最多的就是钱。小梅提出离婚,他马上答应了。走出离婚登记处时,两人像陌生人一样,没有说一句话便各走各的路。
“每年春节,很多农民工都在相亲。”何华刚说,这样匆匆结合的婚姻,双方互不了解,互不信任,很难长久。“老板拖欠工资,有人管,生活条件太差,有人管,但是结婚离婚这档子事,自己的苦只有自己吞,农民工的婚姻真难。”何华刚苦笑。
妻子不堪贫穷去“找钱”
7月26日,本报热线接到一个焦急的电话。在南岸区四公里当保安的徐晓刚说,老婆失踪一个星期了,走之前打电话给他,说要去“坐台找钱”。
徐晓刚是贵州遵义人,在云南、广东和重庆等地打工十几年。5年前认识同乡李倩后,两人坠入爱河,他带着她到重庆打工,他当保安,她在酒楼当服务员。2006年,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随后李倩到洗脚城上班。虽然两人收入一共只有2000多元,但小日子过得很温馨。
徐晓刚说,去年11月,两岁的儿子误吃胃药死亡,妻子性格突然大变,开始羡慕身边一些“找钱”的朋友,可以穿名牌、过好日子。
7月19日,李倩突然失踪了。徐晓刚请了几天假到处找,其间接到她打来的电话,说她“找钱”去了。此后,电话一直关机。
拿到文凭看妻子不顺眼
7月初,32岁的刘明(化名)打进市婚姻情感热线,倾诉他的困惑:“拿到大专文凭了,工作也好了,怎么突然看老婆不顺眼了?”
刘明从酉阳县大山里走出来,当年高中毕业,差几分考上大学。他跟着亲戚到主城打工,做过泥水匠、电工,还在菜园坝水果市场当过力哥。21岁那年,他娶了邻村的一个姑娘。办完酒席,他又回到城里打工,妻子在家里养了十几头猪,他们一年见4次面。
刘明一直没有放弃他的大学梦。他买了很多自考书籍,一有空闲就捧着书自学会计课程。考了6年,去年他终于拿到会计专业专科文凭,现在有老板请他去做工程预算。
“不知道为什么,和老婆没话说了。”刘明说,一打电话,妻子就只会说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要么就是喊他寄钱。
刘明说,他不是一个抛弃糟糠的人,但是自己进步了对方没进步,迟早要出问题。“过两年就把孩子接到城里上初中,把他妈也接来,一家人在一起,就共同进步了。”他说。
莫忽视农民工恋爱婚姻
市婚姻家庭指导中心婚姻指导师分析,仅靠过年过节的短暂相识,匆忙结婚,婚前缺乏相互了解,婚姻基础薄弱,为以后的婚变埋下隐患;农民工夫妻长期分居,容易导致感情破裂;此外,农民工缺乏健康文化生活,工作之余的精神生活极度空虚,也易导致婚外情产生。
婚姻指导师建议,结婚前,双方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了解;打工期间,一定要经常回家看看,维护家庭稳定。在家乡留守的一方,也应通过学习、创业充实自己,双方共同进步。同时,有关部门还可为农民工举办婚姻讲座、心理讲座、相亲会等公益活动,帮助他们提高。
记者 谈露洁 实习生 刘宝丹
一周婚姻动态
区域结婚(对)离婚(对)
渝中区13260
江北区12976
南岸区12552
巴南区17171
九龙坡14072
大渡口5523
高新区4818
(本栏目感谢各区婚姻登记处提供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