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发挥统战优势促进社会就业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7-22  互联网

近年来,洛阳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吸纳就业能力为目标,坚持“政府扶持,用人企业出资,培训机构减免收费,劳动者适当分担”的培训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培训,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重点依托教育培训基地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危机引发的就业危机,洛阳市委统战部积极引导非公企业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自身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民生民计结合起来,同社会的稳定结合起来,尽可能“不裁员、不减薪”,或者“减薪不裁员”,真正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近年来,洛阳市委统战部将帮助社会人员就业特别是农村和城镇困难家庭就业作为增强统一战线凝聚力的“民心工程”来抓,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通过加强领导、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搞好服务等措施,使统战系统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强化领导,完善制度 建立支持社会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

——健全领导机制。为切实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洛阳市委统战部建立了由统战部、工商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营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的洛阳市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组织协调机制,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定期召集有关单位召开会议,就企业招工就业等相关事宜进行协商研究。同时,督促由市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营局等单位组成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加大力度协调解决企业劳动合同、裁员安置等方面的纠纷,切实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强化管理机制。洛阳市委统战部为详细掌握非公有制企业解决社会就业的状况,联合市工商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企业就业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建表立档,跟踪问效。同时,将企业参与社会就业的表现和成效纳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做为民企享受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和政治安排的重要条件。

——完善培训机制。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是促进就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洛阳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吸纳就业能力为目标,坚持“政府扶持,用人企业出资,培训机构减免收费,劳动者适当分担”的培训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培训,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重点依托教育培训基地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培训方式主要有定向转移培训、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三种方式。

拓宽渠道,整合资源 引导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举办就业供需洽谈会,搭建就业平台。市委统战部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引导,使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采取多种措施,在稳定就业岗位的同时,组织统战机关干部深入非公有制企业,开展用工摸查,收集用工信息。根据收集到的用工信息,联合市工商联、民营局开展了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活动和“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招聘周”活动等,为农民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就业提供帮助。2008年5月27日,由市委统战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民营企业局组织的洛阳市2008年民营企业招聘周启动仪式在市劳动力市场举行,与全国、全省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采取视频方式同步进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市劳动局、市人事局、团市委、妇联联合组织的“春季就业援助行动暨农民工服务月”启动仪式于2009年2月17日在市工人文化宫圆满举行,当日就有195个招聘单位提供岗位4697个,进场登记9200人,达成用工意向3222人。另外还及时将企业招聘信息发给市总工会在显示屏滚动显示、放到市工商联网站招聘专栏上,利用多种媒体提高宣传广泛度,提高企业招聘效率。

——开展“百企入洛”活动,创造就业机会。市委统战部充分发挥侨联、台联、海联会等统战组织的作用,积极搭建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引进的平台,广泛联系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世界各国工商界人士,不断扩大与港澳台及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全市统战系统以深入开展“百企入洛”活动(从2006年开始,用5年时间引进超1000万元的企业100个)为抓手,强力推进统战系统招商引资工作,引导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008年,组织人员先后到深圳、广州、厦门、驻马店等地招商引资,利用厦交会、中西合作会等机遇广泛推介洛阳。利用牡丹花会、中博会、豫商大会等节会商机,先后邀请和接待了美国、匈牙利、港澳台及北京、广东等地的客人10余批,促成了中华慈善总会、香港十邑同乡会、新加坡华人华侨总会、中美工商联合会等企业集团和社会知名团体的重要客商到洛考察、洽谈,达成了一批投资意向。据统计,近三年来,共引进“百企入洛”项目累计79个,安排就业人员80000余人。栾川县委统战部动员乡镇党委、政府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引进做为招商引资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消化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截止目前,该县四个工业园区入住的84个外资或合资项目中,有49项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安排就业人员8000余人。

——实施“百村建设”工程,吸纳农民就业。“百村建设”工程是全市统战系统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市委统战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依托“百企帮百村”活动,除积极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开展资金帮扶、产业帮扶、公益捐助帮扶外,还开展技术和就业帮扶,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新技术、学习新知识,扩大就业渠道。如伊川县非公有制企业益新建筑工程公司对所在地的瓦东村200余名富余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全部安排到公司上岗,以每人每天40元计算,该村每年可增加收入200万元。该县吕店乡非公有制企业锦华轴承厂扩大生产后,根据用工需要,对帮扶村的150名青年农民进行了技术培训,使他们“离土不离乡,实现就地就业”。洛宁县在“百村建设”工程中,依托罗岭乡窑沟村杨树等林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该村同结对帮扶的佳美木业有限公司进行洽谈,通过建立分厂或加工点的方式由该村为佳美公司开展原料收储和初步加工等部分业务,在解决该企业原料不足问题的同时,为该村群众提供近500余个新的就业岗位。栾川县委统战部引导、组织全县54家非公有制企业与54个行政村建立“一帮一”帮带关系,企业帮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增加农民就业,每个企业对帮扶村实行定点定员招工,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在本企业就业。从村建设开始以来,该县非公有制企业已为帮扶村提供了就业岗位1.6万个。

——开展“凝聚力工程”,培养就业活力。从2005年开始,统战系统开展了“凝聚力工程”活动,旨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增强党在统一战线的凝聚力。洛阳市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以“凝聚力工程”活动为契机,一方面积极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捐赠资金、物资等形式帮助贫困乡村修路、打井,改善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另一方面,还积极协调非公有制企业安排就业岗位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三年间,共安置农民工和下岗职工7517人。老城区建立和完善了以零就业家庭为重点的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制度,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大规模开展送岗位到家门口活动,变零就业家庭的“上访求助”为政府就业部门的“上门援助”,确保“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伊川县还充分发挥民间劳务中介作用,每年都成功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到江浙一带及广东、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年输出农民工3.6万人次以上,有效地架起了外地用工单位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的信息桥梁,受到农民的极大欢迎。洛宁县委统战部积极同外地工商社团及大型企业联系,先后同福建长泰县等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曾在2007年一次性输出务工人员1200余名。在开展“凝聚力工程”中,洛阳市委统战部领导每年都亲自带队,分组到各用工企业进行督查落实,指导用工企业完善有关手续,尤其在工资、养老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方面,按照有关政策,结合企业效益予以解决,鼓励农民和下岗职工,发挥特长,同非公有制企业家一起共创伟业。

扩大宣传,强化引导 激发企业参与社会就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市委统战部通过组织巡回报告会、在媒体开设宣传专栏等形式,让部分优秀创业者和非公有制企业家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创业经验,激励带动更多的人走自主创业之路。同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对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信息和各类就业创业典型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危机引发的就业危机,市委统战部积极引导非公企业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自身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民生民计结合起来,同社会的稳定结合起来,尽可能“不裁员、不减薪”,或者“减薪不裁员”,真正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200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数达21.3万家(其中企业1.9万家,个体工商户19.4万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820.6亿元,增加值972.7亿元,上缴税金11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3%、34.4%、28.6%。全市中小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1300户,其中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骨干企业125家,超5亿元企业25家,超10亿元企业6家。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0.6%。洛阳市非公有制企业在为社会贡献税收的同时,吸纳了一大批下岗职工、非农就业人员和外来人员,缓解了政府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2008年,仅全市统战系统新开发就业岗位就达3.2万个。目前,洛阳市个体、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总量的80%左右,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解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7-22/11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