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广东“双转移”从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破题

网友投稿  2009-06-25  互联网

广东省“双转移”(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重大决策实施一年多来,以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升人口素质,实施科学的产业转移、提升产业水平为核心,加快珠三角产业升级步伐,缩小山区和沿海、乡村与城市的经济差距,有力推动了“二元结构”大破题。

  “双转移”促进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在广州有50年发展历史,年产值达3亿的鹰金钱企业集团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将劳动密集型生产部门放到了经济相对落后的广东电白、清新等地,聘用了当地近千名劳动力,广州本部则致力于流程再造、技术革新。“没有‘双转移’,我们企业早就在国际金融风暴中倒下了。”鹰金钱总经理周灿宇说。

  2008年以来,广东省实施“双转移”,通过“结对”共建产业转移园等方式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相对欠发达地区转移,同时通过培训农村劳动力,实现其就地转移、异地转移。大批像鹰金钱这样的珠三角企业纷纷将企业的子公司、子项目迁往广东省内相对欠发达的山区,广东省的劳动力“扎堆”珠三角的局面也得到改善,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

  2008年,粤东西北地区GDP分别增长13%、10.2%、12.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产业转移园这一重要载体,一大批新的产业集群正在广东相对欠发达地区集结、聚合。如,茂名的石化下游产业,云浮的石材加工业,电白的水产品加工和香精香料产业,惠东的服装制鞋业,廉江的小家电等。

  农民非农收入、人均收入双提高。2008年,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99.8元,增长13.8%,全省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年务工收入达1300多亿元,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总额中的比重较2007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到73%。

  培训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欠发达地区崛起,培训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种种现象表明,广东在区域、城乡‘二元结构’破解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广东‘双转移’内涵十分丰富,这是它其中的一个直接成果。”广东学者叶金宝说。

  广东的“双转移”核心点,一是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升人口素质,二是实施科学的产业转移,提升产业水平。

  2008年广东省各地共组织培训劳动力58.5万人,转移就业106.4万人,同比分别增长 51.6%、18.2%。今年前四个月,广东省培训农村劳动力16.1万人,转移就业39.6万人,其中相对欠发达的东西北地区组织培训13.9万人、转移就业35.1万人,分别占全省总量的86.1%和88.6%。

  这种大规模的培训、转移为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发展后劲提供了支持。来自广东省劳动保障厅的数据显示,“双转移”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质量,培训转移后的工资水平比未受训的农民普遍提高20%~30%。

  “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农民收入的提高取决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双转移’抓住了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这个关键,对于消除城乡差距必然起到突破性作用。”叶金宝说。

  “双转移”推动“二元结构”破题

  在另外一个方面,产业转移为广东省一定程度上平衡区域经济落差提供了条件。据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广东已有省级产业转移园32个,投入开发资金236.5亿元,已开发面积达13.11万亩。“14个欠发达地市至少每个地方都有了一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广东省经贸委相关人士说。

  一个得到与会专家普遍认可的看法是,广东已经在破解区域、城乡不平衡上走出了第一步,其经验为我国尝试解决两个“二元结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当前,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广东的“双转移”正在开辟一条区域城乡统筹、“系统思考、系统解决”的道路,就是要把欠发达区域的人口纳入到广东的主流城市化和工业化之中,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城市化相结合,使“三农”等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作者:杨春南 蔡国兆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6-25/111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