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的农民工:资金短缺是最大问题 |
|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3-16 互联网 |
|
照片为江苏宿迁市新化村返乡农民工管鹏翔在自己创办的服装厂向员工传授技术。 柏志勇摄
编者按:回家是一种无奈,但回家也是一次新的机遇。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地区劳动力需求紧缩,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一些返乡农民工不等不靠,白手起家,利用在外打工积累的经验,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日前,记者深入重庆、湖北、吉林等地,采访几位回乡创业的农民工,近距离倾听他们的心声,感悟他们的梦想。
湖北竹溪县溜口村邵吉兵
信心——
回农村也能干成事
清凌凌的汇湾河一路弯弯,流经湖北省竹溪县溜口村。一群鸭子在河里嬉戏,嘎嘎的叫声清脆悠扬。这些鸭子是返乡农民工邵吉兵的“宝贝”,每天都下“金蛋蛋”,听说一天毛收入五六百元。“进城打工能赚钱,家乡创业也是路子。不少农民工在沿海闯荡多年,眼界宽了,也有一些资金、技术。要转变观念,回农村也能干成事,我很有信心!”
28岁的邵吉兵原在东莞一家电子公司打工,2008年夏天,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订单减少,邵吉兵被辞退。揣着不安和困惑,他回到了老家溜口村。“打工也有一些积蓄,回去肯定要找事做,但刚开始并不清楚能做什么。”有一天,邵吉兵去村头转悠,看着村边叮咚流过的河水,突然闪出一个念头:能不能养鸭呢?“见过鸭子凫水,你就想养鸭?”几位好心的乡亲劝他“别折腾”。
邵吉兵的计划并没因乡亲们的反对而终止,“自己认准了就应该干。”他拿出积攒的几万元,不到一个月就建起300多平方米的鸭舍。按当地常规速度,建这样规模的鸭舍以及配套设施至少需要3个月。“我在乡村小路上骑摩托车,时速都是60多公里。心里急啊,根本慢不下来,车轮胎换了好几次。”邵吉兵笑着说,“我这也是‘深圳速度’。”鸭舍建起后,他又忙着四处联系购买蛋鸭苗,一次引进1200只品种蛋鸭。 养鸭是个苦差事,每天都要喂饲料。遇到雨天,人更忙得够呛。去年秋天,当地下了几次大雨,小河涨水,鸭子浴场的栅栏被冲垮。10多只鸭子没来得及回舍,被冲走了。邵吉兵沿河去追,拦住了几只鸭子,他却不慎落水。
去年12月初,邵吉兵把第一批3万个鸭蛋送往县城超市,拿到现款2万多元。当时鸭蛋市场形势欠佳,去掉成本,赚头不多,但还是让他兴奋了好久。“这2万多块钱是我在家乡创业掘的‘第一桶金’。”从去年12月以来,养殖场平均每天产蛋700只,每月毛收入近2万元。
鸭蛋不愁卖,邵吉兵也在斟酌:当初对市场信息掌握有限,养殖蛋鸭的时机不太好。现在鸭蛋价格走低,我最快也得两年才能收回成本。听说县城一些餐馆炖鸭汤,都是从外地购肉鸭,他不禁眼前一亮。“我想扩大养殖规模,再养一批肉鸭。现在最缺资金,希望政府给我更多帮助。”
重庆巴南区河岸村冉定强
困境——
资金短缺是最大问题
坐了35个小时火车,2个小时长途汽车,10多分钟摩托车,带着几件简单行李, 42岁的冉定强回到了老家重庆巴南区河岸村。18岁那年,初中毕业的冉定强第一次离开村子,从重庆到江苏,冉定强跑过很多地方,工作始终是厨师。
2008年下半年,当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到国内的时候,正在常州做厨师长的冉定强也感到了丝丝寒意,渐渐没活儿可干了。无奈之下,他返回了家乡河岸村。“我不能放弃希望,回来之后总要做些事情。”冉定强告诉记者,“我过去曾有过养鸡的经历,所以在回家的途中就盘算着办个养鸡场。”
从去年9月初开始,冉定强每天都花很长时间泡在网上查资料、购机器、选场地,很快就把一个小养鸡场办了起来。大年三十,第一批鸡苗出壳了。好几年没有在老家过春节,冉定强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年三十过得如此紧张。“早晨3点多就起来了,每个小时都得打开孵化机,把已经出壳的小鸡转到温室去。鸡苗全部转移过去后,还要给孵化机和整个房间消毒,然后放新的一批鸡蛋进去。”冉定强的除夕饭是提前煮好的一锅稀饭配着泡菜,为了看春节晚会特地买的电视当天也没怎么派上用场。
谈及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冉定强说资金是最大的问题。“前两天刚去城里买了批材料,前前后后花了1万多。新鸡棚修好后还得修条600多米的摩托车道。”冉定强估计,修路还要1万多块,“再有20多天,鸡苗长大一点,吃的粮食就得翻几番了,估计我剩下的钱可能也就维持一个月。”没事的时候,冉定强经常在心里反复计算资金的缺口。“今年准备养10000只,土鸡饲养周期长,粮食是个大头,估计光粮食就得要10多万元。”
2月23日,冉定强意外地接到了镇里的电话,“说能给我提供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但是5万与他所需要的10多万仍然相去甚远,“听说邮政也有贷款,我准备去问问,哪怕利息高点也没关系,只要能贷给我。”
作为河岸村第一个搞大规模养鸡的人,冉定强对于能否成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我不会后悔,养鸡是我想了这么多年的想法,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坚持下去。”如果今年能够顺利贷到款,冉定强准备明年将鸡场的规模扩大到2万只,“如果发展得好,5年以后我想搞个综合养殖场,不仅养鸡,还要养羊、养兔子。”
“有些人可能也想留下,但家里又没什么事做,如果以后我的综合养殖场办起来了,我就可以请很多人手,给他们开工资,村里那些不愿意出去打工的壮劳动力都可以在家门口挣钱养家,多好!”
吉林舒兰市正义村赵继红
憧憬——
期待政府完善配套政策
在吉林省舒兰市环城街道正义村,提起赵继红,当地百姓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可能干了,不仅自己回乡创业,还帮助好多人就业呢。”
赵继红是吉林省舒兰市环城街道正义村农民,十几年前到北京打工,经过十多年的辛苦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然而在事业刚刚有点起色时,却赶上了全球经济不景气,加之思乡心切,决定回到家乡干点儿事业。
回乡之后,赵继红办起了装璜公司,从事家居装璜、设计。虽然创立时间不长,但由于重质量、讲信誉,公司很快被当地群众认可和接受,业务源源不断。创业的同时,赵继红没有忘记回乡的初衷,积极带动当地百姓寻求致富项目,解决乡亲们的就业问题,使40多名群众得到就业和安置。
如今,赵继红创办的企业逐渐走上正轨,回首返乡创业之路,赵继红颇为感慨:“创业也不是想得那么简单,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些是我们自身可以解决的,有些则需要国家的配套政策支持。虽然现在享受了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相关工商收费也取消了,但由于公司还处在起步阶段,面临的困难仍然不少。”赵继红说,眼下最主要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从银行贷到款。由于公司发展不久,还没有和当地银行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信誉度还不够高。此外,她的孩子今年已经7岁了,想在当地上一个教育质量好的学校,非常困难,这也让她一直放心不下。“希望政府能出台对返乡创业者更有利的配套支持政策”。
|
|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3-16/1111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