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平稳 外出就业意愿仍然较高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4-30  互联网

        为客观反映安徽省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正确把握今后农民从业趋势。安徽在全省17个市随机抽选了近19000个农户,对去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就业情况以及今后转移意愿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保持稳定,转移规模持续增加,转移外省比重上升,外出收入大幅增长,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出返乡劳动力增加,但农民后续外出就业意愿仍然较高。 

        一、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状况及特点 

        从调查结果看,2008年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继续保持稳定,转移规模略有扩大。调查的18841个农户中,户均外出转移劳动力0.82人,比上年增加0.01人,就此推算全省农村转移劳动力总量达到1125万人,比上年增长1.6%,占整个乡村劳动力的比重达27.4%,其中转移在省内的占 28%,转移劳动力315万人;转移省外的占72%,转移人数810万人。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转移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和贸易餐饮业。2008年,安徽省转移到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三个行业的劳动力占67.6%。这些行业集中体现着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技术要求低等特点,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就业性别看,男性相对集中在建筑、采掘、制造等劳动强度大的部门,女性相对集中在电子、服装、玩具、餐饮服务业等劳动时间较长的部门。 

        分行业看,2008年安徽省转移劳动力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占1.2%,工业占31.9%,建筑业占21.4%,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占4.4%,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14.3%,社会服务业占8.9%,文化教育卫生福利业占1.0%,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占0.5%。 

        二是转移劳动力大量去往外省,转移省外比例持续上升。从转移劳动力的去向看,2008年安徽省转移到外省的户均为0.59人,比转移到省内的 0.23人多0.36人,所占比重达72%,比转移到省内的高44个百分点,且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地区;省内转移中,转移在省辖市区的占40.8%,其中在合肥市区的占19.4%,而转移在本县内的占55.9%,转移在其他县的占3.4%。 

        跨省转移一直是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比重不断上升,2008年达810万人,比上年增长11%,比重上升5.7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安徽省转移劳动力遍布全国各地,重点落脚长三角地区的江浙沪一带,2008年在江浙沪的转移劳动力达650万人之多,占整个转移劳动力的57.3%,此外,转移到珠三角广东的占5%,在京津两市的占4.5%。 

        三是外出劳务收入大幅增长,区域、性别差距进一步扩大。2008年安徽省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收入大幅提高,实际收入明显增长,人均收入达到11672元,比上年增加2567元,增长28.2%。外出务工收入大幅增长成为安徽省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从转移地区的收入看,在省内的务工收入人均为11537元,低于在外省的务工收入(为11724元)。此外,收入的性别差别比较明显,男女收入存在较大差距,男性劳动力务工收入为12677元,女性为10007元,两者相差2670元,比上年继续扩大。 

        四是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悄然提升,高学历人数增加较多。从调查看,安徽省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总体变化不大,文化程度依然不高,仍以初中文化为主,占整个转移劳动力的71.2%,与上年基本持平。但与上年相比,安徽省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程度结构有所变化,除文盲半文盲比重占1.2%没有变化外,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比重均下降,小学文化程度下降1.8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下降0.3个百分点,而高中文化程度比重上升1个百分点。同时,高学历文化程度人数大量增加,比例上升明显,转移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达到28万人,比上年增加一倍,比重达2.5%,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 

        五是转移劳动力中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但女性比例开始有所上升。调查中,转移的男性劳动力所占比例达到62.3%,高于女性比例24.6个百分点。女性转移人数和比例均有所上升。2008年,女性转移劳动力户均为0.31人,比上年增加0.02人,所占比例上升2.4个百分点。从近年的调查数据看,女性转移劳动力的比例正在逐年提高,2004年全省女性转移劳动力不到35%,近几年,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比例正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 

        六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劳动力转移出现新的变化。一是当年返乡劳动力比例上升。从近几年调查同比数据看,调查期安徽省每年返乡劳动力约在10%左右,但2008年上升为13.3%,比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加。二是长期转移劳动力比重下降,转移超过一年的劳动力比重下降明显。 2008年,转移超过一年的劳动力占21.7%,比上年下降5.8个百分点;户均0.18人,比上年减少0.04人。三是转移在外省的返乡比例上升较大。 2008年,转移在省外的返乡劳动力占67.2%,比上年的58.1%上升9.1个百分点。 

        从转移劳动力返乡数据的反馈信息看,危机对各产业的影响有所不同,第二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从返乡劳动力变动看,当年工业、建筑业返乡劳动力比重为 60.7%,比当年实际从业劳动力比重53.3%高7.4个百分点;同时,返乡比例比上年的56.8%也高3.9个百分点,危机影响明显。而危机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相对较弱。从调查数据看,第三产业各行业返乡比例均与上年基本持平,并略有下降,其中交通邮电业和社会服务业分别下降2.2个和2.9个百分点。 

        七是后续转移意愿依然强烈,转移去向趋向省外。这次调查同时对农村劳动力的今后转移意向进行了访问。数据显示,虽然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带来的企业减员、降薪,造成外出农民大量返乡,但这些并没有减弱农民外出就业的愿望,农民外出意愿依然比较强烈。数据显示,今年意向转移劳动力的比重仍高达 20.5%,比上年意向转移比重高2个百分点。 

        从意向转移的去向看,今年农民大量选择向外省转移,省内转移意愿仍在下降,在调查的近12000名今后有明确转移意愿的劳动力中,意向在省内的占30.6%,比上年下降7.3个百分点,而意向到外省就业的占69.4%,比上年上升7.3个百分点。 

        二、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的结果看,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转移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就业选择范围狭小。从调查看,安徽省农村转移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限制了转移就业的空间,行业选择范围狭小。转移劳动力大都从事简单劳动,主要集中于工业、建筑业、贸易餐饮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基本从事苦、脏、险、累等工种,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收入低,因此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稳定性差,容易造成劳动力回流。 

        2、组织化转移程度依然较低,且呈不断下滑的趋势。从调查看,安徽省农民外出就业,基本依靠亲戚和朋友介绍或指引,缺乏集体组织,少有政府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多处于自发、无序、零散的状态,没有形成有组织、大规模的劳动力有序转移格局,政府的推动力不强。2008年,由政府或集体组织的劳动力转移比重仅为3.6%。此外,近几年的调查观察表明,安徽省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转移的程度正在逐步下降。从农民自身看,对就业工种的挑剔,对收入的期望,择业标准的高估,造成了组织转移与农民心里不相吻合,存在农民不愿参与组织转移就业的一面,但组织化程度的不断下降,不能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2003年安徽省有组织转移的劳动力比重占7.9%,2004年上升到8.4%,但近两年开始下降。2008年,通过政府、集体组织转移人数比重比上年减少3.3个百分点,比2004年减少4.8个百分点。 

        3、本地转移空间狭小,就业承载能力不足。调查结果显示,转移在省内劳动力比重明显下降。2008年,在省内转移劳动力占28%,比上年下降5.7 个百分点;户均为0.23人,比上年减少0.04人。省内转移劳动力中除转移在省内各市辖区的比重有所上升外,在本县内转移的却出现大幅度下降。2008 年,在本县内转移的户均为0.13人,比上年减少0.05人,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5.5%下降为55.9%,下降9.4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1、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减轻金融危机的冲击。一是相关部门要深入实际,摸清情况,建立用工信息监测体系,加强预测和预报,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消除金融危机带来的结构性用工和就业矛盾。二是加强引导,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最大限度减少盲目无序流动情况,降低劳动力转移成本,提高劳务输出有序化程度。三是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就地创业和返乡创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营造优良环境,使农民企业家能够真正立足立业,以吸收当地劳动力,带动其他人共同致富,缓解金融危机形成的压力。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尽可能增加本地就业容量。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农产品[15.98 -0.68%]加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农村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农村专业化分工水平,以期拓展本地和农村承载就业的领域和空间,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路。 

        3、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强化各项相关措施的落实。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务工,提高农民收入,安徽省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各地也相应制定了诸多措施,各项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实施和得到落实,强化了政府政策引导的作用。当前,面对金融危机的困扰,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显得更为重要,要围绕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务工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相关政策,适时实行新举措,确保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就业持续稳定发展。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4-30/11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