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工党: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投身新农村建设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3-04  互联网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目前,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因失去工作或还没有找到工作而大规模返乡。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造成部分外向型企业产品出口受阻,被迫停工裁员;有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那些缺乏专业技能的农民工必然被淘汰;同时,部分企业逐渐由沿海向内地转移,也带动农民工回乡就业。另一方面,国家连续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一部分农民工开始重新选择回乡务农;地方政府出台的创业优惠政策,也吸引了一部分农民工回乡创业。

        我们认为,应以此次农民工大规模返乡为契机,深入反思农村劳动力如何合理有序流动这一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农民工人数已超过2亿。这一特殊群体为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是社会主义村建设的重要力量。研究和解决农民工问题,既要重视城市中的农民工问题,更要关注村建设中的农民工问题;既要着眼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又要立足于解决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长远问题,按照建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正确对待农民工问题,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农民工在建设家乡中的独特优势,推动社会主义村建设。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适时推进村建设规划,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投身村建设 

        根据当前农村劳动力分布和国家对三农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的新情况,进一步完善村建设的有关规划,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性贷款等方式,引导返乡农民工出工出劳;重点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公益性项目建设、抗旱救灾等工作,努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吸引返乡农民工投身社会主义村建设中来。

         二、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是农村中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群体,经过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经商的磨砺和城市生活的洗礼,他们视野开阔,思路灵活,不少农民工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技术,懂经营、会管理,是农村发展中不可多得的“能人”。他们回乡创业,会给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对有创业愿望和条件的返乡农民工,要抓住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政府要在贷款发放、信用担保、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和土地租赁等方面予以支持,努力降低创业门槛,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为农民工自主创业搭建好平台。 

        三、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要求,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

        在农民工返乡比较集中的地区,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困难加剧问题,在城乡一体化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群建设中增加就业机会;要结合电信服务村村通工程,推出“农信通”业务,并通过职业介绍机构,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举办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免费专场招聘会,降低农民工的求职成本。引导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优先帮扶那些因为失去工作生活困难的家庭。

        四、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建设社会主义村,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后备人才。要充分整合当地已有的各类再就业培训中心、高职中学、技工学校、农业院校等教育资源。针对返乡农民工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培训方式。对那些带资本与技能回乡的农民工,可以重点进行创业能力培训;对那些暂时回乡,今后还要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则要强化他们的技能培训与道德教育;对新生劳动力,重点把他们培养成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农业产业职业“蓝领”。

        五、有序引导返乡农民工向小城镇集中

        一是逐步取消对农民工办理小城镇户口的限制。对在小城镇有稳定工作和居住场所的农民工,应办理当地户口,逐步享受同等待遇。符合购置或租赁经济适用、廉租房资格的农民和农民工,按照建设规划和执行计划无条件迁入,无须交纳增容费、落户费等收费。二是改变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工资过低状况。国家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消费水平,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农民工工资增长机制,确保农民工工资不断增加,逐步参与各项社会保障。三是改善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农民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加快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步伐,对适宜发展的小城镇,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为农民工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居乐业。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3-04/110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