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种薯成为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掣肘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2-26  互联网

                                                                                                    种薯不行,就没有产量,也没有质量

                                                                                                                     ———来自“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发展高层论坛”的声音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8800万亩,占世界总面积的1/4。从规模上看,我国已经成为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但是我国马铃薯单产较低、专用品种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掣肘在哪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近日,在国家发改委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和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企业和政府官员纷纷将矛头指向了“种薯”。“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与种薯密切相关。种薯不行,就没有产量,也没有质量。”我国著名马铃薯育种专家孙惠生如是说。
  脱毒种薯最低水平可增产30%
  马铃薯的理论产量是每亩10吨。实际产出上,荷兰由于种薯质量高,管理科学,马铃薯产量最高,平均亩产达到3吨,而我国平均亩产不足1吨,仅为荷兰的1/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计算,我国马铃薯生产潜力是目前产量的2~3倍。“我国马铃薯的单产低,当然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是种薯问题。”孙惠生强调说,“脱毒是基础。”
  脱毒种薯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据我所知,优良的粮食品种可以增产15%左右,脱毒种薯最低水平是增产30%,经过努力可以达到50%,在一些水平很低的地方,推广种薯可以使产量提高1倍以上,潜力是巨大的。”致力于打造“中国薯都”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委书记吴永新说。
  山东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副总裁何学功的预计更为乐观。他告诉记者:“目前,影响马铃薯产量的重要因素是疫病,摆脱疫病的关键在于推广良种。”在不改变水肥和田间管理条件的情况下,良种薯每亩可产2000~2500公斤,最高产量可达3500~4000公斤,而不脱毒马铃薯的亩产仅500公斤左右。如果我国脱毒种薯普及率增加一半,每亩增产1500公斤,每年马铃薯将增产6000多万吨,农民将因此增收480多亿元。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统计,目前全国脱毒种薯的推广面积仅为种植面积的20%左右,发达国家多在90%以上。在我国西部地区,种薯生产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75%以上的马铃薯栽培面积仍采用原始的留种方式,种薯退化严重,生产上农民多采用相互引种、换种等措施维持低水平的生产,品种混杂。种薯退化,成为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虽然使用种薯意味着更高的产量,但对农民来说,由于脱毒种薯每亩比普通种薯要多支出150~200元,加之马铃薯品种退化快,经济周期短,必须及时更新品种,因此大面积使用就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对此,与会专家建议“探索开展马铃薯种薯良种的补贴,扩大种薯的有效需求”。
  种薯繁育的产业化尝试
  种薯繁育不仅是马铃薯产业的基础,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在荷兰,马铃薯种植面积200多万亩,其中45万亩是种薯生产基地,100多个品种的种薯输送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呢?“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地共育成并审定了280多个马铃薯新品种,但真正推广到生产上的只有50多个。除了一些品种不符合市场需要外,育种的科研院所没有能力推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孙惠生认为产业化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随着我国脱毒快繁技术日臻完善,病毒检测技术改进,种薯生产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全国年产脱毒组培苗1亿多万株,生产微型薯(原原种)4亿粒左右。“但我国脱毒种薯的缺口仍很大。”为了说明脱毒种薯的市场潜力,何学功给记者掰着指头算起来:“我们国家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8800万亩,种薯每年理论需求量大概1000万吨,实际上多少?2007年,我国脱毒种薯仅为200万吨左右,其中完全达到国家标准的脱毒种薯在45~50万吨之间。卖了20%了,还需要多少呢?现在我们能满足多少?”
  正是看准了这个市场,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从2005年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马铃薯育种和种薯繁育领域,并建立了种薯从研发到大规模生产的完整链条。从2007年开始,该公司计划3年内投资22亿元,建成60万亩种薯基地,而地点就选在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乌兰察布海拔1200~1500米,气候冷凉,雨热同季,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频率低,非常适宜马铃薯种薯生长;储备了适合各种需求和不同生态条件栽培的优良品种的原始材料2100多份,并多次召开国际、国内马铃薯育种研讨会,具备利用外部技术力量的基础条件;是连接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交通枢纽,京包、集通、集二、丰准以及正在修建的集张5条铁路贯穿全境,国道、高速公路贯穿东西南北,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将优质种薯繁育体系建设作为打造“中国薯都”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实现组培脱毒、温网室快繁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为目标,按照原种薯、专业加工薯和鲜食商品薯的要求,加强同国际国内马铃薯专业组织、国家行业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对夏波蒂、大西洋、脱毒紫花白等十几个优良品种进行科研攻关,改良推广,促进了产业整体升级。目前,全市建成马铃薯脱毒组培室面积11800平方米、标准化温室22亩、原种田1.5万亩,形成了从组培快繁、温网室栽培、原种繁育到一、二级种薯生产的完整体系。
  截至目前,内蒙古希森种业有限公司已经累计投入8亿元,2009年计划种植种薯10万亩。何学功介绍说,商都县基地以生产马铃薯原种和种薯为主,项目全部投产后,希森集团繁育的种薯将可以满足全国70%的种薯需求。
  种薯产业呼吁加大政策支持
  然而,产业化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商都县种薯基地项目开始后,无论是乌兰察布市政府还是希森集团都承担了巨大的投入压力。对此,吴永新和何学功毫不讳言。吴永新介绍说,当时每亩的预算是1000元,但“一套大型设备投入30万元,打井拉电配套需要40万元,合计70万元,这还不包括5套这样的装置就要有一套农机具。每亩1400元都打不住”。对承担了项目2/3投资的希森集团来说,资金问题同样严峻。“马铃薯育种周期长达4年,投资大,见效慢。”何学功坦言,除了希望得到国家对全行业的特殊政策扶持,还希望得到金融企业的信贷支持。
  此外,育种环境净化也面临严峻挑战。希森与乌兰察布签署的60万亩马铃薯种植的土地协议,由于地块比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化作业区,对区域隔离和疫病防治构成威胁。何学功介绍说,马铃薯的病虫害传播主要有种薯自带、雨水诱发、蚜虫传播、器械沾染、空气传播、操作人员携带、土壤潜藏、临近的茄科植物和桃树、烟草的传播等等途径。在马铃薯产业成熟的国家,育种和商品薯生产以天然地理单元隔离(如水面、山岭或者局部大面积种植)保证病虫害的防治。国内还没有这样大规模的实施局部控制和净化的马铃薯种植区域。
  “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要考虑其自身特点。”农业部计划司副司长刘北桦解释说,种薯育种周期比较长,育种的地域性要求比较强,种薯运输成本很高且不易储藏,基本上头年卖不出去第二年就不能用了,“因此,要强化政府的扶持,在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进一步加大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支持力度。”从2006年到2009年,农业部通过工程项目,累计安排1.08亿元的中央投资,重点支持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和基地的建设。在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支持下,2008年农业部门专门安排了6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西部地区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的项目。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2-26/11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