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康平县优化产业结构,开展全民创业,发展“草根经济”,是“练内功”扩大就业的话,那么,成建制地组织域外劳务输出,则是“强外功”闯市场,“内外兼修”,为群众增收广开渠道。
在北京等地新建65个就业基地
沙金乡农民张东晓是去年底从广州返乡的农民工,3月27日,他又去了大连打工。通过参加县政府组织的四个月的岗前培训,他现在的身价提高,由建筑力工变成了瓦工,日工资从50元提到120元。
在劳务输出前,康平县充分发挥劳动就业培训学校的作用,根据市场供求的实际需要,大力推行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和特殊专业培训,引导培训后的农民工成建制输出,提高输出质量,打造康平劳务品牌。 年初以来,康平县以职教高中为阵地,有针对性的开设了电工、建筑工、服装加工等培训班,累计培训2000多人。每个乡镇都有针对性地组织了两次以上专业培训,农民工培训面达90%以上。
康平县健全县、乡、村三级网络,打造多层次劳务输出平台,并在北京、深圳、沈阳、大连等地新建就业基地65个。经过不懈努力,全县每年埠外输出劳务人员达5.5万人次以上,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45%以上。
多渠道培育本地私营老板
康平县在拉动就业中,不断强化服务手段,全程协助业户办理各种相关审批手续,协调银信部门增加创业者贷款额度,建立担保机构,扩大贷款范围,简化审批手续。去冬今春,帮助协调贷款70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4万元。目前已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公司解决创业资金瓶颈问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办创业培训班,现已开办122期,免费培训创业人员1.2万人。
实施全民创业“百千万工程”,连续5年每年培育一百家民营企业、一千户个体工商户、一万名农村创业能手。在第一产业上,培育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在福润禽肉加工厂、恒裕丰泰花生大豆蛋白深加工厂、辽花粮油等一批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的拉动下,花生、林果、设施农业、畜禽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粮农转变成创业能手,促进了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各类经纪人达1100人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7家,带领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搭建起农民增收的桥梁。在第二、三产业上,大力培育扶持域内私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老板。仅2008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610户、私营企业154家,产生了一批本地老板。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带动就业人数4000余个,从业人员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康平获得了“辽宁省创业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吴尚真杜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