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重庆的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康厚明在来北京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之前,曾就失业返乡农民工问题回到家乡调研。他表示,非常期望由东向西的产业转移战略能够改变中国1.3亿农民工“候鸟式”打工方式。
“就近就业,成为当前中国农民工们的就业新需求。”康厚明说。
老乡唐显秀曾对康厚明说:“在外打工,丢庄稼,丢老的,丢小的,弄不好还丢老公,是顾钱还是顾生活,打工多少年都没有弄明白。”
近20年来,唐显秀从未断过打工的念头,可是家庭的牵绊让她的工作时间断断续续,最长一次也只有8个月。“我做梦都想把广东的厂子搬到家乡来。”
与唐显秀一样,25岁的李秀红也希望能就近就业。她曾在广东制衣行业打了6年工,前年初辞工回家生小孩。她说:“前年朋友们打电话回来时都说工作很好找,一个月一千多块,最近她们都说工作很不好找,找到了,工资也只有七八百块。”
“小孩已经断奶了,我又不会种地,要打不到工该怎么生活?”李秀红忧心忡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东部沿海大量外贸企业停产歇业,1.3亿外出务工农民工中,已有2000万失业返乡。
康厚明说,这种候鸟式的打工方式,虽在农民增收上取得巨大成果,但却无法使他们真正分享城市发展成果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还产生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不和谐的社会问题。
前不久的一条经济消息引起了康厚明的注意:商务部外资司有关负责人在一次公开场合发言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先进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目前土地、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对东部开发区发展的制约与日俱增,迫使他们尽快把一些落后产业转移出去,这给西部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
康厚明说:“国家应加大产业转移力度,这一举措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2000万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农民工候鸟式的打工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认为,国家加强宏观引导支持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既可以为西部地区农民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满足农民工就近就业愿望。还可为西部地区注入发展要素,打造产业集群。
杨庆育说:“不能在制度设计上使他们成为候鸟。”
“中央政府应及时出台政策,支持西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具体制订西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指导目录,防止部分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条件招商引资恶性竞争。”全国政协委员刘明华说。
为尽快推动战略转移,全国政协委员严琦也带来了一系列建议,包括:西部地区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示范区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允许开展国家高新区、经开区政策在辖区的空间置换,明确西部鼓励类产业15%的企业所得税政策继续保留到2020年。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綦江县委书记王越说,目前,农民工返乡对于西部地区发展乡镇企业也是好事,这些返乡农民多是成熟的产业工人,不用经过大量培训即可上岗,而且见过世面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也将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王越说,只要国家加快产业转移步伐,让东部企业尽快到西部落户,农民工们就可以“在家门口再就业”。记者 朱薇 姬少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