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面对“农民工返乡潮”:我们该干些什么?

网友投稿  2008-12-30  互联网

  广丰县为应对因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国内一批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企业纷纷停产关闭而导致“农民工返乡潮”的提前出现,并由此可能给农村带来的一些影响,把谋划好外出务工人才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举措,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进村入户大访谈”专题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返乡农民工的思想动态、劳动技能、从事行业和遇到的困难等基本情况。据统计,全县共有在外务工人数286500多人,约占人口总数的34.8%,其中:外出流动党员1233人,约占党员总数的5.6%。截止11月15日,全县累计6700多人提前返乡,约占在外务工总人数的2.3%,并且每天以新增800人左右的返乡速度,掀起了近10年来这一时段罕见的农民工返乡的高潮。

  面对“农民工返乡潮”,我们该干些什么?引发了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思考。如何正确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新变化,找准自己的定位,走出失业的阴影,重塑发展的信心,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随后农民工返乡高峰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要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既要防止和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要把全球金融危机当作经济发展的一次良机,花大力气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扎实推进外出务工人才队伍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引领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一、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的心理问题,防止和克服“悲观失望、焦虑郁闷”的不良情绪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受中央刺激内需10大措施的出台,以及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影响,90%以上的务工者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是积极的。但也有部分返乡务工者显然没有走出下岗失业的阴影,表现出更多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担忧,随着在家“赋闲”时间的增长,比较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焦虑郁闷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对此,我们重点搭建了“两个平台”,千方百计化解返乡农民工的不良情绪。一是搭建联系服务平台。由县、乡、村三级指定专人对返乡农民工的信息进行收集,建立健全了外出务工人才档案,及时了解和掌握返乡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综合分析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发展趋势,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开展“有话跟我说、有难叫我帮”、“我为返乡民工送温暖”等一系列活动,认真化解返乡农民工心中的疑虑,牢固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搭建座谈交流平台。开通了热线服务电话,统一印制了党员领导干部便民服务联系卡,建立健全了乡镇(街道)党委书记约谈制度和党员领导干部定期走访慰问制度,通过举办金融危机知识专题讲座,召开县情、乡情、村情座谈会,组织返乡农民工深入县工业园区、种养基地参观考察,为返乡农民工搭建互相沟通互相学习的新平台,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应对危机,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潮”可能带来的农民增收难的问题,防止和克服“重打工、轻创业”的定向思维

  从调查的情况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外出打工依然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县28.65万人的“劳务大军”,每年从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直接带回的资金就高达几十亿元。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沿海一批中小型外贸出口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使得一大批学历较低、劳动技能不强的务工者首当其冲受到裁员,并由此导致了一大批农村家庭在短期内经济增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返乡农民工大多数为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约占外出务工总数的78.5%,由于长期在外打工,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往往希望能够继续在城市谋求就业机会,不太愿意过多承担创业的风险和压力,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打工、轻创业”的思想。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着重做好了三项工作:

  一是在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坚持把农民工技能培训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依托全县100多所农村党员夜校、农民培训学校和农村党员领导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通过采取支部带头学、党员点题学、集中专题学和创新方式学等多种形式,全面实施“万人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致富本领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70%以上的农民工基本掌握2-3门劳动技能,30%以上的农民工拥有农民初级技师以上的职称。

  二是在促进二次就业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劳动保障互联平台,及时收集县内外用工劳务信息,根据岗位空缺情况,积极组织返乡农民工二次劳务输出。同时,立足县工业园区256家企业,专门开辟了返乡农民工就业绿色通道,免费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千方百计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增加收入。此外,还多方引导县内企业抢抓“农民工返乡潮”这一时机,加大人才招聘力度,切实解决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不断提升本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在服务回乡创业上下功夫。通过在党建网、政府网上开辟返乡务工人才发展论坛,召开招商引资项目洽淡会、经济形势报告会、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外出务工者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鼓励和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管理经验的务工者回乡创业,在业项目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展示才干、贡献力量。同时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推行党政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为创业者在项目审批、人才招聘、场地租赁、水电安装、税收优惠等各个方面,提供一系列的优质服务,推动县域经济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

  三、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潮”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防止和克服“群诉群访、聚赌斗殴”的不良倾向

  随着返乡农民工的增多,在家“赋闲”时间的增长,返乡农民工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以及要求民主、民生、民权、劳动保障的意识将更加强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社会新旧矛盾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以及债权债务纠纷等在时间和空间上被压缩在一起,由此可能引发新的群诉群访事件。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短期内二次就业存在一定困难,农民工文化消费、文化娱乐的渠道又受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影响,而显得严重不畅,“上网难”、“读书难”、“健身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比较容易滋生聚众赌博、打架斗殴等一系列不利于农村稳定的社会问题。对此,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认真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实施民生工程、社会治安、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县乡党政领导干部“八联工作法”,即:每名党政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一个乡镇(街道)、一个村居(社区)、一个民营企业、一个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一个党员科普示范基地、一名企业下岗职工、一名回乡创业人士、5名以上困难党员群众、10名以上返乡农民工,不断拓宽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覆盖面。继续开展“县乡党政领导大接访”活动,认真收集梳理各种涉诉涉访信息,集中精力对县里今年要抓好的7个方面42件实事进行重点督查,及时公布工程进度、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如企业废气废水排放、矿山(烟花鞭炮)安全生产隐患、食品卫生安全、劳动社会保障以及乡村干部违法违纪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认真的排查,下大力气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力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精心选拔一批村组后备干部。进一步加大村组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择和使用力度,不断拓宽培养选拔渠道、创新培养选拔方式,通过采取“三推两考”(即:村级班子集体推荐、党员群众推荐、个人自我推荐和乡镇、街道党委组织考试、考察)的方式,把一大批讲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在外务工优秀人才吸引到村组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大力实施“企业家村官”、“村官企业家”工程,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培养100名“企业家村官”和100名“村官企业家”,以此带动和激发全民干事创业的热情,有效解决一些村干部发展视野不宽、“双带”能力不强,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的问题。同时,利用村委会换届这一良好时机,进一步加强返乡农民工民主法制教育,切实维护返乡农民工的民主权利,组织返乡农民工对村“两委”班子进行评议,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

  三是深入开展一项主题实践活动。以干部作风的大转变,促进干部服务水平的大提升,深入开展以送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致富信息、先进文化、文明新风、医疗保健、计生服务、爱心助学、扶贫资金为主要内容的“十进农户”活动。通过组建农村方针政策宣讲团和党员科技服务队,举办农村方针政策报告会和实用技术培训班,印发《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手册》,组织文艺骨干编排反映社会主义村的文艺节目,开展法律、计生、医疗、科技、文化下乡服务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讲方针政策、议村组大事、传发家经验、劝邻里纠纷、帮困难群众、管歪风陋习的良好局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者江怡 系中共江西省广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8-12-30/11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