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阜宁:73000农民工家门口捧起“热饭碗”

网友投稿  2009-02-17  互联网

      “东跑西跑,家门口就业最好!”家住江苏省阜宁县吴滩镇冒港村的34岁女村民王爱萍,原在苏州工业园区一公司上班,由于企业效益下滑,她成了被裁队伍中的一员。没想到春节回家后,经县劳动部门介绍,很快又在家门口的经济开发区金宁三环富士公司找到了新的岗位,而且月最低工资在1500到1800元,像王爱萍这样返乡后又找到新的就业岗位的,阜宁县有73000多人。

        阜宁县是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和江苏省劳动力转移工作示范县,全县劳动力转移累计达22.7万人。今年春节返乡的达155707人,节后外出务工的82716人,还有73000多人留在阜宁。怎么办?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王锦胜、县长王连春亲自带队奔赴全县303家企业,逐一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出台政策,鼓励企业稳定现有工作岗位,支持企业多用农民工,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其与职工进行协商,通过采取加强培训、轮休和适当缩短工时等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搭建平台,为返乡农民工找“东家”,分别于2008年12月27日、农历正月初五、正月十五举行了三场返乡农民工大型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5000多个,其中正月初五的招聘会现场万人进场洽谈,当场签约5200人。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阜宁县在稳定就业岗位的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岗位。早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该县财政挤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刺激企业技改投入,不断壮大规模,2008年全县262家定报企业实施技改的就有158家,这些企业由于快人一拍调优产品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在应对金融危机和市场萎缩形势时,率先走出低谷,迎来新的增长,许多企业,非但没裁员,还新增了就业岗位。2009年,该县又从财政拿出4000万元,进一步刺激加大投入。

  阜宁澳洋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苏南、苏北挂钩产业转移的一个典范,一期工程投产后遭遇金融危机,但公司迎难而上,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2008年5月又决策上了二期项目。公司董事长迟建满怀信心地说:“2009年尽管危机还没触底,但我们公司已经实现了开门红,二期工程建成后,可生产粘胶纤维15万吨,销售30个亿,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本土企业正大森源集团去年享受了政府的技改奖励,董事董事长程士平在多个场合承诺“主要经济指标不调整,技改投入不减速,新上项目不停步,员工人数不减少,工资待遇不降低”。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是阜宁县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另一主渠道。县财政拿出1000多万元,鼓励补贴群众发展高效农业,同时结合实际,成立合作社,采取“卖、租、送”等形式,将搭建好的大棚分给群众种植,降低创业门槛,全县高效种植的热情空前高涨。该县县委农工办主任王树林介绍:“全县新增高效种植面积11万亩,新建大棚基地22个、千亩露地高效基地17个,让45000左右返乡农民工足不出户就获得了就业岗位。”

  同时该县积极抢抓国家和省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负重奋进,实施总投入17亿元的十大交通重点工程和总投入46亿元的城市建设六类38项工程,明确工程优先安排本地返乡农民工就业。该县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统计,截至目前,该县返乡农民工已有73000多人在本地实现就业,其中本地各类企业就业25000多人,从事高效农业45000多人,灵活就业人员3200多人。(周为龙 张雪峰 刘坚 邱俊荣)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2-17/110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