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做好“三农”工作 增加农民收入

网友投稿  2008-06-27  互联网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我们党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增加农民收入则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核心。做好“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协调推进,以下几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着力增加农民就地务工收入

  在社会主义
建设过程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既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又能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增加务工收入。

  首先,围绕农村资源开发和农民生活方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广大的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等,但受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农业技术水平的制约,这些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综合利用,农民的生产生活也极为不便。通过发展农村道路交通运输,解决农民生产生活资料的“买难卖难”问题,提高农村经济活动效率;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推动农村地区变革;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做到农村和城市的教育设施基本同步均衡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其次,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获得务工收入。务工收入在农民的整个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广西集中财力相继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开展了“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会”、“东(兰)巴( 马)凤(山)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共投入近50亿元;2007年,又开展了“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这些大规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雇用了数十万当地劳动力,成为农民增加务工收入的一个新途径。

  二、积极发展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农民增收问题的本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发挥劳动力充足和相对便宜的优势,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力鼓励和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村转移。积极鼓励和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农村地区转移,将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城郊及农村转移和扩散,增强城市中心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通过产业结构的梯级推进,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村及小城镇转移,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其次,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鼓励和支持各地立足本地资源,以县域或乡镇为单位,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形成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创立品牌,努力形成“一县一品”或“一乡(镇)一品”,引导分散的农业生产逐步向产业集聚、集约经营、规模化方向发展。县域要因地制宜,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生产和种养特色农产品,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创立品牌,发展特色产业,关键是要培育在农业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采取的措施主要是税收优惠政策,从实际情况来看,成效并不明显,关键和核心是没能有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起农民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新机制,引导一些种养大户入股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在经营中充分考虑种养大户的利益,种养大户支持企业的发展壮大,形成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新型企业与农户关系模式。

  再次,大力推进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面宽量大,又多为劳动密集型,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要积极鼓励和推进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小城镇大力发展乡镇服务业,促进劳动力“产业转移”与“空间转移”的同步进行。

  三、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农民生活的后顾之忧

  社会主义村应该是
公共服务完善的村。要坚持公共财政更多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更多地向农村延伸,深化农村教育、合作医疗制度等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努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首先,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问题。要把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作为当前农村教育的一项重点来抓,支持农村教育加快发展。在强调教育整体发展的同时,政府要努力保障农村教育经费支出,经费统筹管理要由以乡镇为主转变为以县、市为主。要通过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首长负责制”等强制性措施,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按时、足额到位。

  其次,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成为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的当务之急。要坚持政府出资为主、农民个人出资为辅,大力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办法,切实保障农民就医“大病不出钱,小病不出乡”,真正做到便民利民,解决农民“看病远、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让农民群众受益。

  再次,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切实解决农民“看电视难、打电话难”问题。要加大对“村村通”的资金投入,将数据通讯节点建到每个县城,光缆电缆铺到每个乡镇、村落,实现城乡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共享,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有条件的农村,要加大宽带入户工程实施力度,解决农村“上网难”问题。

  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低保”制度和集中养老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生活难”和“养老难”。

  四、注重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着力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

  首先,积极探索在农村中学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在农村中学中渗透职业教育,对未来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既能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又能学到一技之长。

  其次,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政府扶助”就是要将农村职业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村建设之中,采取贴息、税收减免等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面向市场”就是坚持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围绕当地支柱产业、主导行业、基础产业和特色经济建校办学,使学生毕业后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能就业、能生存、能发展。“多元化办学”就是要使农村职业教育成为公众投资的热门领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多方筹措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办学经费。

  再次,逐步探索建立多层次职业培训模式。农村职业教育必须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增强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实力,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农村职业教育网络。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8-06-27/10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