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最高境界。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我们要为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努力创造条件。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是对党的政策供给能力的挑战。
一、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最高境界
党的十七大和2007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问题。那么,过去我们经常讲的“城市化”和现在提的“城乡一体化”有什么区别?二者是怎么联系的?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着力点应放在哪里?
(一)关于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城市数量增加及其规模扩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向周围农村扩散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是使城市和乡村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区别和联系
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有区别有联系。
1、区别方面
(1)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着力于建设城市,更侧重向城市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没有城乡空间界限,没有城乡经济差别,没有城乡社会分割,没有城乡文化不同。为了城乡融合,使长期落后的农村赶上各方面优越的城市,更侧重于建设农村。
(2)城市化基本上没有统筹城乡两个方面的含义。是侧重于单方面的“城”人口、“城”产业、“城”规模问题,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两个方面,统筹兼顾,没有顾此失彼,没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这样使农村工作更有作为。
(3)城市化的基调和城乡一体化的基调不同。城市化的基调是,城市就是城市,农村就是农村,二者不可能 “一体化”,城乡不可能混同,城乡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
城乡一体化的基调是,只要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产业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就业一体化和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城乡差别就会逐渐消失,城乡就会趋于相同。
2、联系方面
(1)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最高境界。
(2)城市化是现代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结构和文化活动的生成过程。随着科技、交通、传媒的发达,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不需要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也能实现这样的生成。
(3)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方面。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化的最好结果。
(三)城乡一体化的着力点
1、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着眼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村。一体化的重点在农村。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2、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努力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要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要切实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完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和职能设置,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依然不能停止城市化脚步。只有扩大城市空间,才有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余地。没有城市的发展,没有城市的带动,没有城市的垂范,没有城市的帮助,农村发展肯定受限。
二、为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努力创造条件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就业问题是中国就业政策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基本问题。
农民就业一般有三个渠道:一是农业内部,一是非农企业,一是外出打工。在三个就业渠道中,外出打工日益成为农民就业所追求的现实目标。这是区域间的巨大差距决定的,是比较效益决定的,是价值规律决定的。外出打工人员一般都是从欠发达地区走出的。他们流向的城市大都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他们和大城市的关系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关系。
对于农民中的外出打工人员在城市就业,向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城市职工在下岗,大学生就业很困难,农民进城就业谈何容易?一种态度是农民进城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化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谁也阻挡不了。要鼓励农民进城就业,支持农民有序流动。
就在这种对农民进城就业持将信将疑的情景下,农民以势不可挡的气魄,以自己的勤劳,以自己的本事,以自己的奉献,给城市居民交上了一份又一份满意的答卷。农民进城就业得到了城里人的认可。在建筑业,在运输业,在服务业,城里人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农民工――这一昔日不起眼的弱势群体。春节一到,全城似空。农民工回家过年都使城里人感到缺了点什么。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的“民工潮”,一年又一年地掀起,到现在依然经久不衰,持续不断。这说明了一种客观必然性,也说明了改革政策的正确性。近二十年农民进城就业的历史,其实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就是城市化的历史,就是农民走进新时代的历史。面对现有几千万的农民工,面对未来几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城市只有张开双臂热烈地欢迎他们,只有创造条件让农民工安居乐业。
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战略下,如何创造条件更好地解决农民进城就业问题呢?
(一)要认识农民进城就业是大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富余劳动力必然向城市转移,必然向比较效益好的地方转移,这是大趋势,是谁也扭转不了的历史发展的必然。只要实行市场经济,只要价值规律起作用,必然导向农民自主选择较好的地域和收入多的就业方式。
(二)要顺乎历史发展的必然,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总体思路上,应将农民进城就业问题纳入整个社会的就业体系中。要使城乡劳动者在就业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在同样的条件下,对城乡劳动者一视同仁。以往的农业户口、外地户口,不应成为进城就业的拦路虎。
重庆市规定,农民工在重庆主城区购买成套商品房只要实际居住即可申请迁入登记为城镇居民。从2007年11月1日起,重庆市农民工首次购买城镇商品房,可以享受契税全免优惠。
(三)要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简化农民外出就业的手续,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的乱收费。农民工输入地的政府,要将外来人口的管理费用,农民工的培训费用,一并纳入政府的预算之中。
(四)要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建立和完善进城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免除各种应该免除的费用。在教育上,应把他们与城里的孩子一样平等对待,减少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现在有的农民工投诉:“看到报纸上登了不用再交借读费的新闻,我们有些农民工家长把报纸拿给学校看,老师却不屑一顾说,我不管那么多,反正你要来我学校读书就要交借读费,就这么简单。而这个学校是指定的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每学期却收借读费500元,还要交学费。”
(五)要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城市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但农民进入城市后生活如何保障?在农民的愿望中,有三个愿望最为迫切:农民工们希望能获得与城里人相同的社会保障;希望能在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希望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有位农民工说:“我估计80%的农民工要想留在城里还是很难,第一是居住问题,第二是就业不稳定,第三是社会保险问题。我从1991年就在重庆一个执法单位做临时工。市政府出台文件要求机关、事业单位给临时工补办养老保险,但直到现在单位也不给办。”他表示,如果单位给他办养老保险,他马上把户口迁到城市,把父母接到城里,心里就踏实了。
总之,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下,我们要创造条件,妥善解决好农民就业及就业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努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
三、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是对党的政策供给能力的挑战
在当今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中,随着中国社会人口流动,政策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迫切,更迅速。这给我们党的政策供给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大力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城乡社会管理的一体化成为迫切需要。
什么是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负责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社会管理不仅有管理体制的内容,还包含着公共服务的成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的职能,一是加强经济调节,二是加强市场监管,三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推动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关键所在。
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但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比较严重。相对来说,我国政府管理经济的功能较强,而社会管理滞后。尤其在城乡分割的传统格局下,政府为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功能较强,而为农村公共服务的功能相对较弱。无论在人口管理方面,还是在社会保障方面;无论在教育制度方面,还是在公共卫生方面,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大都偏斜于城市,而农村是不受重视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想要在短期内得以改变是很困难的。
党中央提出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战略,不仅要求城乡就业一体化,而且为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指明了方向。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破除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解决大量的体制和政策方面的问题。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整体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协调机制。
目前江苏省的苏州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已走在全国前面。其城乡一体化管理的模式是,把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将城市管理工作向乡镇延伸。按照以城带乡的要求,在部分乡镇已经建立城管执法中队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城市管理工作向镇、村延伸,把乡镇纳入到管理的范围中来。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改革也已开始试点。重庆正以建立新型农民工制度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逐步推进户籍、社保、土地使用以及财政、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改革。到2012年前,重庆市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成都也正逐步建立新型的城乡“一盘棋”工作机制和体制,从体制和机制上初步扭转了“重城轻乡”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管理体系。切实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完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和职能设置,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户籍管理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和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的前提和保障。要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探索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固定居所的农民登记为城市居民的办法。
三要改革农村征地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并完善法规,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必须把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放在第一位,必须把减少土地占用,杜绝不合理占地作为工作目标,按照这个原则要求确定征地规模、征用方式、补偿标准和工作程序。
总之,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发展的整体化。我们要按党的十七大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的要求,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