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农民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培育和造就观念新、讲诚信、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进一步深化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邢台市文明委出台了《关于在各创建村建设"民培训学校"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各有条件的创建村开展了“民培训学校”建设活动。
“民培训学校”一般都设有科技培训室、三农信息室、图书阅览室和文体活动室等,依托各“村民中心”,教学模式、培训方法、管理制度由市文明委统一制定,同时要求各村也要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适当增加培训内容。教师由各县市统一配备,各村负责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教材由市文明办联合农业、劳动、教育、文化、科技、计生等部门组织人员精心编写,发放到“民培训学校”。“民培训学校”的主要培训内容:一是针对一些农民中存在的道德、法制观念薄弱的现象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培训,引导农民直观认识和辩别善与恶、美与丑、正气与邪气、光荣与耻辱,自觉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达到潜移默化触及心灵的教育效果。通过开展培训,使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法律观念明显提升,农闲时节赌博等不正之风明显下降,红白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二是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开展技能培训。三是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推进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有利于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直接为农业增产增收服务为目标,各培训学校结合本地实际和农时季节,采取集中培训和实地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品种改良、地膜栽培、配方施肥、病虫防治、果树嫁接和林木管护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技能强的农村实用人才。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民培训学校”1500多所,占全市农村总数的30%;共有近70多万农民接受了培训,约3万多农户因接受培训而受益,为农民直接增收约10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