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保障焦点:农民工心中的居住条件

网友投稿  2008-04-01  互联网


金友摄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围绕“住有所居”建言献策。我国每年进城的农民工过亿,由于既不能申请经济适用房,也与廉租房无缘,他们的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3月19日到21日,笔者走访了几个农民工聚居的地方,了解他们的居住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进城已经很多年了,但就居住而言,他们与所工作的城市还格格不入。与他们交谈后发现,他们对在城市居住没有太高的奢望。

        移动的帐篷

        靠着围墙搭建着几个简陋的帐篷,顶上用来防雨的塑料布已经破烂,七零八落地在风中飘着。这是北京某建筑工程队为农民工搭建的“房子”。长方形的帐篷,一边开出一个帘子,是进出口。掀开帘子进去,两边各有一溜单人木板床,离地面有80厘米左右。在木板的一头,卷着被子,也是紧挨着一字排开。有的床上有垫子,没有垫子的就铺上一块布。20多岁的农民工王大哥指着自己床上一块用碎布缝成的垫子说:“这是俺媳妇缝的,糟蹋了。”

        为工程队做饭的李兴国师傅住在一个单间帐篷里,面积不足三四平方米,只摆了一张单人床和一把椅子,其余的地方被一大一小两个煤气罐占了。他说,这就算好的,一个人有一个房间。怕煤气罐丢了,所以放在帐篷里面。笔者很是担心他的安全,李师傅笑着说:“没事,我操心着呢”。

        这支来自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的工程队,由27个人组成,都住在这几个帐篷里。“有时候收工晚了,都累得马上躺下,谁还在乎住的地方啊,不睡马路就好了。”李兴国告诉笔者,“我们是哪里有活儿就去哪里,在建筑工地附近搭帐篷生活,活儿干好了,就离开了。”

        笔者离开的时候,起风了,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帐篷上的小窗子被吹开了,哗啦啦地响着。

        梦想中的规范

        3月20日早晨,记者来到了北京清河小营桥北。临街花园边上,坐着很多等活儿的农民工。与建筑工程队不同,他们是零散的临时工,有活了干个三四天,干完了就又来等活了。

        他们大多来自山东、河北衡水、河南濮阳。几百个农民工散坐在街边。问起居住,他们说都是自己租房子,房租200元/月~400元/月不等。

        当日下午,笔者来到他们租住的房子。一个个不大的半封闭院子里,一间间小平房紧挨着。每个房间10平方米左右,里面有一张或两张单人床。笔者去的时候,有的房间里还有人在睡觉。承接木工装饰的张栓群告诉笔者,“干了几天,太累了,休息的”。

        一般一个院子七八个房间,住着20人左右。有的人为了省钱就合租,两三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张师傅就是和另外两个人合租的。两张单人床,一个煤气灶头,一个小桌子已经把房间占得满满的。房子有一个小小的窗子,里面有些黑,桌子上落着厚厚的一层尘土,上面铺着几张一个多月前的报纸。

        来自河南濮阳的王重力告诉笔者,他来北京七八年了,一直干临时工。刚来的时候这样的房子一个月也就100元钱,2007年的时候涨到200元钱,今年过了年就要300元钱了。话语间,这些农民工最为关心的只是房租,对居住条件却没有任何要求,“有个地儿就不错了,有时候没钱了还睡地下过道呢”。

        “有时候瞎琢磨,国家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个规范的地方,统一管理,俺们也就住得安全放心了。”张栓群笑着说。离开的时候,笔者看到路上的电线杆上贴了很多“有房出租”、“出租半地下室”等传单,还有的院子大铁门上就写着“内出租房屋”等字样。走出小巷子,看到两个电线杆上挂着一个红色的条幅,在风中飘摇着,上面写着“请按《规定》出租房屋,确保安全”。

        改变后的满足

        李师傅是河北保定人,1984年就来北京了,干过建筑工人、临时工,还在火车站扛过箱包,现在北京某大学后勤集团修缮中心工作。对于过去,他不愿多提,只是说住得很简陋,“工棚就像临时班房”,冬天没暖气,夏天热得要死。对于现在的住房,他很满足。

        李师傅和其他两个人一起住在大学校园内的一个平房里,房间有20平方米,摆了3张床,还有几个柜子,一张桌子,显得很宽敞。他说,现在住的好多了,后勤部门还定期来检查卫生。

        “在北京有这么个住的地方,很满足。像你们城里人都要住大房子、好房子,但是我的家不在这里,过年还是回老家,平时在这里,条件很好了。”笔者能够从李师傅的话语中感受到居住条件改变后他内心的满足。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8-04-01/10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