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小手艺做成大产业

网友投稿  2008-01-17  互联网

  近年来,虞城县大杨集镇党委、镇政府以谢店村为示范,把发展搓背行业作为扩大劳务输出、提高农民收入为突破口,叫响了“大杨集搓背”品牌,引起市主要领导和社会广泛关注。1月10日,中共商丘市委书记刘满仓对《小手艺做成大产业——关于虞城县大杨集镇发展搓背产业的调查》(中共商丘市委政研室《调查研究》2007年第10期)批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转变观念,用心做事,吃苦耐劳,都能致富。虞城大杨集的经验值得推广。”现将调查报告予以刊发,供参考学习。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虞城县大杨集镇党委、镇政府从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做好技术培训和协会带动等方面入手,以谢店村为示范,把发展搓背行业作为扩大劳务输出、提高农民收入的突破口,逐步叫响了“大杨集搓背”品牌。目前,该镇年对外输送搓背工达1.2万余人(次),搓背工足迹遍布河南、黑龙江、陕西、江苏、山东、河北、湖北、安徽、广东、海南等省内外的30多个大中城市。全镇年此项收入总和在亿元以上。

  (二)发展历史。早在解放前,大杨集镇谢店村就有人专业从事澡塘搓背。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搓背这个行当曾一度中断。上个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该村搓背“开山祖师”李友良又悄悄干起这一行当,带领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在农闲时外出搓背,很快富裕起来。近10年来,村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该村出去搓背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是兄弟,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夫妻,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特别是一些早期从事搓背行业的人掌握了较多的供求信息,开始做中介服务,专门为搓背工介绍澡塘,并从中收取中介费用。有的则带领几十名搓背工承包澡塘,由搓背工一下子变成了澡塘老板。目前,该村580户、2263人中,有600多人在外从事搓背行业,平均每户一人,成了远近闻名的“搓背专业村”。谢店村村民这种“敢吃螃蟹”的精神带动了搓背行业在当地广泛兴起,辐射到大杨集镇其他村及大杨集镇周边的多个乡镇。据不完全统计,大杨集镇及其周边的稍岗乡、张集镇、刘集乡等乡镇常年在外的搓背工有2.5万人,其中仅大杨集镇从事搓背行业人员就有6000余人,占该镇劳动力总数的34%%。

  (三)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一名搓背工每天接活在20个以上,每天收入一般在60—200元,年收入达1—2万元。按每人每年收入2万元计算,大杨集镇6000多名搓背工年创收1.2亿元。据该镇搓背协会会长葛战华估计,全镇有30多人资产达50万元以上,有的已成了百万富翁。

  搓背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行业的兴起。该镇朱屯村的祝满想在商丘建立了洗浴用品加工厂,主要生产浴盐、奶盐、搓背巾等洗浴用品;该镇杨集村的胡文超专业磨制、销售修脚刀,刀具供不应求,每套刀具约为85元,每天有上百元的收入;有一些搓背工用搓背挣得的钱回乡创业,建起了食用菌温室,开办了养殖场或批发部等等,从而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乡风、民风的改善,推动了村建设。该镇谢店村全村580户人家有近200户在家盖起了高标准楼房,10多户在郑州、天津等市购买了商品房,有的全家迁到了大城市,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大杨集镇党委、镇政府对“搓背专业村”效应高度重视,因势利导,积极培育,使搓背行业走出了一条由农民互相帮带、分散发展,到党委、政府引导扶持、行业协会积极推动的产业化之路,成为该镇劳务输出的成功品牌和一大亮点。

  (一)加强引导,成立组织。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工作,成立了大杨集镇劳务输出领导组,制订了《大杨集镇劳务输出五年规划》、《大杨集镇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等,并把发展壮大搓背行业列为重要内容。在镇党委、镇政府组织引导下,该镇成立了“大杨集镇搓背协会”,由谢店村党支部书记葛战华担任协会会长,一些长期从事搓背服务的搓背工担任会员。该协会负责全镇搓背行业的管理,以及搓背技术的培训和推广,进行经常性的用工信息发布,保持与外地洗浴行业之间供求联系,成为搓背工与洗浴行业的桥梁纽带。

  (二)典型带路,培育品牌。该镇组织青年劳动力到谢店村等一些靠做搓背工富裕起来的农民家中参观学习,既使搓背工挺起了腰杆,又在广大农民心中树立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依靠双手勤致富、搓背工种也光荣”的思想,消除了部分农民陈旧、封闭意识。同时,该镇借助搓背协会这个平台,采取多种手段,培育搓背劳务品牌,不断提高该镇搓背行业的知名度,使大杨集镇的搓背工尤其是业务熟练的搓背工在大、中城市越来越受顾客青睐。

  (三)强化培训,提高技能。该镇在蛮子营村开办了“大杨集镇成人教育学校”,专门开设了搓背技术班,聘请谢店村早期从事搓背行业的熟练工当教员,组织农村青年接受搓背、捶背、按摩、刮痧、修脚、拔火罐等技术培训。该镇重视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引导从业人员遵守法律,诚实劳动,依法维权。

  三、启示与建议

  小手艺做成了大产业,搓背工搓成了大老板,昔日的“下九流”变成了今天的致富状元,透过“大杨集镇现象”,有以下启示和思考:

  ——转变观念是多渠道就业的关键。俗话说,“解放思想,黄金万两”。大杨集镇搓背行业从起初被人们视为低人一等的粗活到搓出幸福生活,从行业分散发展到一个年收入上亿元的大产业,每走出一步,都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结果。要进一步培养农村劳动力新的就业观,引导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生活,奋力奔小康。

  ——政府引导是做大做强产业的助力。农民外出务工往往是自发式互相帮带。但当一种劳务输出形成行业、形成产业,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需要党委、政府加以因势利导,给予支持,使之发展壮大、做大做强。目前,虞城县大杨集镇搓背产业初步形成了独特品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打响这一劳务品牌,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挥搓背产业品牌的关联作用和对其他劳务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

  ——协会带动是产业持续发展的纽带。大杨集镇搓背行业协会的成立及其发挥的作用告诉我们: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没有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就没有大市场、大发展。协会相当于一个中转站,所有的劳务输出都从这里经过;还相当于一个培训站,给从业人员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业务培训的平台,也为用人单位与农民工搭建了快捷有效的供求平台。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8-01-17/10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