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民工“变脸” 劳务市场正尴尬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2-29  互联网

        部分民工“回流”

        “孔雀东南飞”一直是我省农民外出务工的选择,而今年情况正发生新变化。“从流向上看,留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迅速增多。”合肥市就业管理中心徐先芳副主任告诉记者。

        2月25日上午,合肥一家服装厂的厂长胡奎家里来了一群老乡,“几个人原来都在东莞打工,现在想到我厂里做。”胡奎说。

        “回来打工的人不少,我等两天看看再定。”2月17日,一位正在找工作的农民工告诉记者,原本他跟几个淮南老乡一起在上海做车工,“过完年他们都在合肥找到工作了,工资待遇还可以,因为要照顾老婆孩子,现在都想回来。”

        “让不少人留下的决定性因素是就业机会的增多和工资的增加。”徐先芳分析。

        首先是就业机会的增多。近几年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合肥承接了大量的制造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用工量之大甚至使得这个大量输出农民工的省份出现结构性“招工难”。

        经济迅速发展还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不能说已经赶上发达地区,但是这种差距已经由原来的数倍减少到50%以内。”徐先芳说。

        有学者表示,虽然这样的回流还不成为主流,但它真实反映了我省及合肥近几年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各地频现“用工荒”的背景下,这种“回流”趋势值得有关部门重视,并予以引导。

        待遇要求提高

        “一般服务业的工资都在800元以上,比去年提高了20%。”徐先芳说,现在可以确定,人力成本的上升将是一个持续的趋势。

        一家餐饮公司的招聘代表说,服务员、传菜员等岗位的工资普遍比去年涨了百元左右,包吃包住还能拿八九百元,可坐了一上午,没几个人填表应聘。“现在,求职者的选择余地也大了。”该代表介绍,由于餐饮业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不少求职者不愿入行。

        而某超市开出750元工资招收银员,求职者大多更是扫一眼就走。据了解,去年企业开出月薪六七百元,一般求职者还能接受,现在再开出这样薪水,要招人就难了。“物价涨得厉害,在城市里生活支出不小,每个月工资不上千元不够用”。一位求职者告诉记者。

        除了工资,农民工们对工作环境开始重视起来。在多个招聘会现场记者都发现,提供班车接送,包午餐等已成为企业基本的用工待遇。宿舍多少人一屋?有没有空调?能不能洗澡?要不要加班?这些都已成为农民工普遍关心的问题。

        民工要“挑”老板

        “春节放假最头疼。”不少工厂的老板向记者抱怨,因为春节之后工人还回不回来就不好说了。在抱怨的背后,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农民工开始“挑”起老板。

        因为工人不辞而别,方老板的皮革厂停产了一个星期。“本来说好过完正月十五就回来,可7个人到现在也没来。”方老板私下一了解,原来都到别的厂去了,那里的工钱比这里多出100多元。“现在不但不好招人,工人稍有不满意就走人。”记者在对省城几家劳动力市场的采访中了解到,这种情况已很普遍,一些饭店、美容院、私营小厂都遇到过这样的事。

        “从排队等待进厂到主动炒老板鱿鱼,反映了现在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安徽三农研究所所长张德元表示,这至少为农民工提供了争取更好待遇的机会,对老板们也是一种鞭策,促使其改善用工条件。

        可以挑老板,自然就可以挑城市。“民工荒”说到底是一些城市与企业没有正视农民工的新诉求,漠视了他们。

        “对各地政府来说,就要给予外地农村务工人员更好的待遇,并保护其权益。”张德元认为,农民工有了炒老板鱿鱼的可能,公平的劳资关系才可能逐步建立。

        期待政府出招

        有挑选工作岗位的农民工,其实更有找不到工作的人,大学生就业难和较高的城市登记失业率显示,整体上我省劳动力仍较富余。“仅仅是我省农村,仍有近200万亟待转移的劳动力,眼下缺少的只是熟练产业工人。”专家认为。

        造成技工短缺,与人们片面追求高校成才、忽视专业成才有关。此外,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实行的是普及型的浅层次培训,而企业只愿意接纳外面培训的现成人才,不注重人才工程的投入。

        技能人才的匮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大投入,建立实用型深层次技能人才的培训机制,就目前看,解决这些问题急需政府出招。

        “政府有责任为民工提供免费或廉价的培训。”张德元表示,近年来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巨大,却长期忽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从劳动力需求信息来看,一些地方职校生比大学生更抢手,这样明确的市场信号不应该被漠视。

        “不能期望农民工永远只做低层次劳动,新生代的农民工更渴望学技能,求发展。”张德元认为,这样的追求被企业、政府忽视了,结果就是当急需技术工人的时候,却没有人来提供培训。发展,决不能仅仅靠消费人口红利,这种局面该结束了,否则更严厉的惩罚还可能出现。

        考问城市门槛

        到劳务市场转一转,你会发现已很难看到中老年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新生代”,这些人大多拥有一定的技术和文化,打工的路子也广得多,不仅能干电焊、车床等技术活,还能干销售、跑业务、做厨师……

        有关专家认为,与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相比,“新生代民工”年轻,少有务农的经历,更容易适应新生活。他们外出打工多是为了追求城市现代生活,而不仅是为生存所驱使,因此,比年长者有更高的移民愿望,希望定居城镇。

        “他们虽然仍是农村户口,但不少人在城里接受过教育,有过一段时间的城市生活,在整体上认同城市。”有学者表示,除了一纸农村户口,你甚至已经不能称他们为农民工。

        事实上,从走出乡村进入城市那天起,农民工的脉搏就与城市的发展一起跳动,农民工参与塑造了城市,也被城市塑造,各种形形色色的变化正是社会发展在这个群体上的投影,这样的投影赋予农民工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样的变化、特征与新的诉求必须被理解与尊重,城市已到了敞开胸怀接纳他们的时候了!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8-02-29/10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