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县依托本地丰富的林木资源优势,在发展和壮大林产深加工的同时,积极打响和做强“上思木工”劳务品牌培训,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服务氛围。2005年以来,采取多形式为农民开办木工专业技能培训60多期,培训农民工3960人次,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和农民转移就业的需要,有效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和促进了农民增收。
因地制宜,树立品牌。上思县地处十万大山北麓,林木资源得天独厚,全县森林面积2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1%,活立木蓄积量630多万立方米,年产木材近10万立方米。改革开放以来,上思人靠山吃山,大搞人工植树造林,倾力打造“绿色银行”。在实施造林工程的同时,多方引进资金和利用当地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创办林木深加工企业,提升林业生产增加值。目前,全县建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10多家,其中较具规模的华林公司和广西上华林公司,斥资分别在6000万元以上。
随着林产加工业的发展,专业技能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用工的需求。为此,上思县以培训技能型人才为抓手,因地制宜地开发“上思木工”培训品牌,狠抓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纳入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三农”工作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而且提出了“11218”发展目标,即建立1个木工劳务品牌培训基地,五年培训农民工1.2万人、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就业1万人,转移就业农民每人每年创劳务收入8000元以上,强化目标量化管理,以劳务品牌推动农民转移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
建立机制,打响品牌。“上思木工”劳务品牌,以上思县就业服务中心为主要就业培训基地,不断创新管理,完善措施,建立品牌培训长效机制,立足于打响品牌,做强品牌,创效益品牌。采取“校企联合”、“半工半学”等灵活的培训方式,致力打造“基地+企业+技能+证书+就业”五位一体的培训模式,与县辖内的华林公司、上华公司、十万大山胶合板厂、西南模板厂和上思县金大陆木业加工厂等10多家木制品加工企业长期挂钩,常年开展林木加工技术“订单”、“定向”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为企业输送合格技能型人才,初步形成了当地培训的拳头专业。近3年来,上思县多渠道培训农村劳动力6077人次,其中精细木工培训3960人次,占65.2%,参加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率达93%以上,农民离土不离乡、在自家门口转移就业,深得林产加工企业和农民群众的好评。目前,上思县林木加工企业共吸纳安置当地农民就业3680多人,人年均创劳务收入0.8万元,仅此一项,全县创劳务经济收入达2946万元。思阳镇女青年黄丽,2007年6月参加上思县就业服务中心举办的木工专业技能培训并获职业资格证书后,被广西上华林有限责任公司录用安排在木地板排板工段车间务工。由于她操作技能精,生产效率高,工作质量好,组织能力强,实习期满,通过公司绩能考核,被提升为该工段段长,月薪达1600元以上。像黄丽通过木工职业技能培训被提为企业技术骨干的有上百人。如今,“上思木工”劳务品牌培训的“乡土人才”,在上思县林木加工企业当中已经成为一支富有较强战斗力的生产主力军和企业发展的生力军。
强化服务,做强品牌。上思县在实施“上思木工”劳务品牌培训中,坚持一手抓培训,一手抓就业服务。认真做好“四定”:即定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定时发布就业信息、定时召开就业招聘会、定时组织输送入厂。努力做到培训一批、输送入厂一批、稳定就业一批。县人事劳动保障局和县就业服务中心的领导经常深入用工企业了解培训就业情况,及时协调处理劳动争议,使培训转移就业者工作安心、权益保障,就业稳定。“上思木工”培训品牌越打越响,越做越强,已经成为农民转移就业和企业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