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撤了山沟沟小学 娃娃寄宿学校免费念

网友投稿  2009-08-11  互联网

        从缺水没电、道路不通的山庄窝铺,到搬入宽敞明亮的移民新村;从租房远赴县城求学,到在寄宿制学校免费享受优质教育……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我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味。 


        “住在乡里的学校念书,不花一分钱,老师讲得好、学习条件好、吃得也好,上了一年,我的成绩还提高了呢!”郭飞燕在朔州市平鲁区白堂乡农村寄宿制小学读书,今年秋季开学,她就要升入五年级了。说起自己的新学校,她一脸幸福。



        在平鲁区,像郭飞燕一样幸福的山里娃还有很多,孩子们都从村里的小学搬到了设在乡里的农村寄宿制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免费、高标准教学条件、营养配餐、专人照顾起居……这里的农村娃率先在朔州乃至全省享受到了优质教育。



        ■过去 多年级孩子挤在一个教室



        郭飞燕家住白堂乡党家沟村,这是一个山沟村,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她都在村里的小学读书。“学校可小了,没有操场,就几张旧桌椅,破破烂烂的。班里一共十几个学生,却是好几个年级的挤在一起上课。”郭飞燕说。



        尽管受教育条件不尽如人意,但郭飞燕还是比她的父辈、祖辈们要幸运多了。郭飞燕的妈妈王计花今年34岁,她告诉记者,家里穷,自己上完三年级就辍学在家了,丈夫也是只读了初一就辍学了,如今在煤矿打工。而祖辈们只顾着糊口,更是连学都没上过。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山区教育现状如何呢?以平鲁区为例,它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传统办学观念的影响,形成村村设小学、乡乡办初中的格局。至2007年年底,全区农村小学达到242所,其中单师校就有173所,占71%,10生以下校83所,占34.2%,100%农村小学为复式教学。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急剧流动,山区大多数小学学生锐减,都变成复式教学,校均学生不足30人,最少的仅有7人。



        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低,农村孩子进城求学成为趋势,区直中小学每年接纳转学生近千人,班容量平均在80人,甚至百人以上,直接影响到区直学校的教学质量,结果是“走空了农村学校,挤垮了城镇课堂”,城乡教育发展失衡,山里娃难享优质教育。



        ■现在学费书费全免享生活补贴



        调整学校布局是让山里娃享受公平教育的惟一出路。



        为此,区政府撤销了240多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投资5000多万元,通过新建、改造,区政府在每个乡镇建起一座标准统一、现代化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共计12所,其中,10所已于2008年秋季接收新生,还有2所将在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这样,平鲁区所有农村学生都将告别复式教学,享受优质教育。



        进入白堂乡农村寄宿制小学,映入眼帘的是塑胶跑道操场,教学楼修葺一新,楼内设施齐全,有可供120余人同时阅览的阅览室;标准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现代化的语音教学室……而在这里,从读书、吃饭到住宿,学生的学费、书费全免,生活费政府每人每天补贴7元钱,还免费提供每年两身校服。



        另外,该区所有的寄宿制学校都配齐了生活教师;在营养上,除每天保证一杯牛奶或一颗鸡蛋,每周食用高能量食物不少于500克外,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请营养师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科学配餐等。



        王计花说:“在这儿,孩子们吃得营养、住得舒服,学习条件好,来去都有校车接送,十分安全,一分都不用花,这么好的条件谁不想来啊。”因此,许多在县城或市里租房求学的学生大都返乡读书。据白堂乡农村寄宿制小学校长郭宏介绍,上学期共有学生322名,这学期从朔州市返回72名学生。



        近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奉行“教育优先”的原则,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平衡。据悉,今年上半年,该市千方百计改善民生,继续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现已新改、扩建60所小学、25所初中。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8-11/9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