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08年,陕西省旬邑县实现生产总值28.6亿元,增长18.4%;农业总产值14.5亿元,增长26%;规模工业总产值22亿元,增长70%;区域内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元,增长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4元,增长39%;全县居民存款余额22.9亿元,增长35%……
作为一个山区贫困县,旬邑县是如何实现跨越发展的?近日,本报记者专程来到渭北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耳闻目睹着她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真实感受着她博大深厚的内在动力。
旬邑,作为山区贫困县曾经有一个和其他西部县域一样的过去。弹指一挥间——2009年,旬邑,又有了一个令其他西部县域惊愕、艳羡的神奇崛起!
在旅游开发上,旬邑恬静而迷人的山区风韵,古朴而现代的田园风光,独特而稀有的古代遗迹与红色革命纪念地,成为越来越多游客悦目赏心的新看点;在果业发展上,旬邑苹果被誉为“红粉佳人”,已经成为陕西苹果走向外部世界的“名片”,成为无可争辩的“山地苹果”之王;在村建设上,旬邑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前列,堪称楷模……旬邑先后荣获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旅游强县、全省扶贫开发先进县、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先进县、全省电煤供应先进县、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全市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县、全市公众安全满意率先进县等奖项,旬邑正以后来者居上的崭新姿态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如果说上述文字只是一幅幅绚丽的画面、一块块闪光的奖牌,那么,2009年初旬邑县县长王生江在县人大会议上所作的县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组数字,则是旬邑县域经济发展真实不虚的累累硕果:“2008年,旬邑县实现生产总值28.6亿元,增长18.4%;农业总产值14.5亿元,增长26%;规模工业总产值22亿元,增长70%;区域内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元,增长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4元,增长39%;全县居民存款余额22.9亿元,增长35%……”
加快推进城镇化
魅力旬邑更亮丽
在旬邑,抬头蓝天白云,低头大地葱茏,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新建的城镇与乡村独具魅力。凡是到过旬邑县的人都会感受到:县城的街道宽阔了,红绿灯多了,休闲娱乐的广场多了,路边的草木、街心花园多了,大街小巷成排的夜灯多了,城市之光与生态之美融为一体,令人心旷神怡……说起这些变化,老百姓更是赞不绝口,路边的一位老者告诉记者:“说心里话,这几年旬邑县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实施西进东扩战略,提升县城建设品位。2008年以来,旬邑县多方筹资3亿多元,以“生态、人文、精致、宜居”为目标,以城市10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西进东扩”战略,将县城建设向东西两区延伸,拉大县城框架,增加城市容量。东区建设突出“亲水”主题,启动实施商业水街建设项目,完成河渠衬砌拦坝和路桥建设[10.01 0.91%]绿化,建成部分商业门店,积极推进商住开发,努力打造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旬邑“小江南”;西区改造着眼商贸开发,完成南子沟东侧河堤路建设、电力电信线路改造和街景亮化美化,开工建设西区商业街和迎宾大道商住楼,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建设品位,集聚商气人脉。同时,传承古豳历史文化,科学布设人文景观,精心打造城市亮点,丰富县城文化内涵;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建设成果,深入推进省级卫生镇村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乡文明水平,力争把旬邑建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精品城市和魅力城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明星精品城镇。旬邑县抢抓关中百镇建设机遇,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环境宜人、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年内抓好底庙、湫坡头、张洪、原底、土桥、丈八寺、清塬、职田8个乡镇政府驻地建设,开辟新街,完善路网,扩大镇区规模;加强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及“四化”工程建设,科学布设广场等人文景观,完善服务功能,彰显镇区特色;引入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设农贸市场,彻底取消马路市场,不断完善流通体系,活跃城镇经济,使镇区成为连接城乡的市场集散地和经济辐射源。
坚持新建旧改并重,建设亮丽和谐新村。按照“两年告别土窑洞、三年建成全国村示范县、十年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要求,旬邑县以村10大项目建设为重点,今年将完成31个示范村、17个新建村和21个巩固提高村建设任务,抓好1000户5000人的土窑洞居住群众搬迁,174户750人的移民搬迁,330户1369人的易地搬迁和350户1400人的安居工程建设;建成20个村人饮工程,改造低压线路46个村173公里,修筑通村公路60公里,复垦老庄基1000亩,开发整理土地1万亩,整修基本农田3500亩,绿化造林7.1万亩、道路50公里,建成省级绿色家园村20个,新建沼气池1500口,安装太阳能2000台,建成吊炕3000铺。同时,切实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广播室、农民书屋、运动广场等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活动有阵地、学习有载体、休闲有去处,过上殷实富裕、现代文明的新生活!
强力实施工业化
实力旬邑添活力
旬邑县原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面对现状,旬邑县委、县政府重新审视县情,解放思想,果断决策,决定建设一处适合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政策环境优良的工业园区,培育一批能够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优势项目,以推进全县工业化进程,并带动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最终实现强县富民。
旬邑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工业发展放在牵动全局的战略地位,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思路,积极实施工业提升战略,进一步壮大煤炭、加工、储藏、包装等产业,发展能化产业,努力构筑富有旬邑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继续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加快青岗坪煤矿建设,投资5亿元建成主副井筒、职工公寓楼、锅楼房、配电室和工业广场;完成七里川、皇楼沟、席家山煤矿技改扩建,提升原煤生产能力,全年生产原煤700万吨;加快中达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后续建设,做好4×60万千瓦小时火电厂前期工作,实现煤电转化新突破;抢抓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机遇,积极做好小寺子、乔儿沟井田探矿权招拍挂前期工作,实现旬邑利益最大化;大力支持面粉、化肥、建材等中小企业扩能增效,不断优化工业结构,提升经济总量;积极推进县制药厂、造纸厂改制,妥善安置职工,解决遗留问题。同时,扶持发展商贸服务、交通运输等非公经济,扩大返乡农民工就业。全年新增民营企业15户、个体工商户500户,实现非公经济产值35亿元,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投资,激发创业热潮,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旬邑县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太村、旬东、土桥三大园区产业发展和基础建设规划,加强水、电、路、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综合服务体系,增强吸纳承载功能,着力构建三足鼎立、品字分布的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切实加强园区企业管理,扶持旬邑乳品厂、新矿综合机械厂等已建成企业达产达效,督促马栏生态农业发展实业有限公司等签约企业开工建设。同时,制定入园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发展,尽力把三大园区建成重大项目的主阵地、新兴产业的孵化区和工业企业的辐射源。
注重农业产业化
富裕旬邑有特色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旬邑县积极实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稳定基础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经济基础。
粮食生产上,严格落实地膜玉米和小麦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保护和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全年种植粮食32万亩,总产10.9万吨。苹果生产上,全面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加快建设有机苹果基地,积极开发特色营养果品,不断加大宣传营销力度,进一步提升旬邑苹果的内在品质和市场知名度。全年新栽苹果1万亩,更新老化果园1万亩,苹果总面积稳定在50万亩,挂果面积达到30万亩;建成绿色有机苹果基地1万亩、特色苹果示范园1000亩,实现苹果总产45万吨。同时,加强气象监测预报,积极开展防雹减灾,不断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畜牧生产上,以百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县建设为重点,采取上级补助、财政补贴、企业带动、群众筹资、贷款担保等措施,建成1500头曾祖代种猪繁育场1个、600头商品代种猪扩繁场20个、百头生猪养殖示范户1000户,全县生猪存栏20万头、出栏35万头;以旬邑乳品厂为龙头,以南部塬区奶畜养殖基地为依托,带动全县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年末奶牛存栏达到3000头,奶山羊存栏7.2万只。同时,大力推广“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产业模式,形成“以果带畜、以畜促果”的良性循环,实现果畜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双提升。劳务输出上,加强劳务培训,优化配套服务,促进劳务输出由体能型、数量型、分散型向技术型、质量型、集中型转变,全县新增劳务1万人,在外务工人员稳定在6万人。同时,积极鼓励创业成功人士回乡领办实体,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特色农业发展上,以大棚蔬菜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技术指导,建成日光温室大棚300座,发展反季节蔬菜300亩,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个蔬菜生产基地,确保让全县人民常年吃上新鲜菜;做大做强马栏土豆、底庙大葱、清塬土鸡蛋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核桃、柿子、酥梨等杂果生产和大棚西瓜、大棚草莓等反季节水果,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的方式整合资源,用企业化的手段培育市场,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抓建一批辐射面广和带动力强的农产品[11.73 2.00%]加工、储运、包装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效益,走出一条具有旬邑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新路子。
增强文化软实力
文明旬邑呈大气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地域文化的发展既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品牌,也是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等产业的基础性条件。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和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加强人文精神建设,对于旬邑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旬邑已经具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有条件、更有必要致力于地方人文精神的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塑造城市精神,形成浓厚的旬邑人文氛围,奠定深厚的旬邑人文底蕴,增强了旬邑的文化竞争实力,不仅有利于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为旬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不竭的源泉。
旬邑注重特有文化的传播与展示。在唐家民俗馆、旬邑县博物馆、泰塔、石门山自然风景区和马栏革命旧址以及公共场所以多种形式,展示旬邑的名胜古迹、历史名人、自然风光、建设成就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旬邑的工作与活动等。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旬邑人精神层面中的优秀品质,如宽容谦和、淳厚朴实、崇尚实干、诚实守信等,努力提炼旬邑精神。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开展信用、信誉、信任教育,积极提倡和推广良好的现代城市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以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县情教育,营造出了“知我旬邑、爱我旬邑”的氛围,增强全县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宿感。
旬邑县委书记刘新余告诉记者,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角度看,旬邑县把以人为本作为地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起了一个尊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旬邑发展到了今天,已有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和较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已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因而有条件和有必要呼唤大写的“人”,促进旬邑人向更高的精神境界攀登。旬邑文化的鲜明特色是活力和创新,在旬邑这块热土上成长起来的大写的“人”,既要体现普遍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要具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当代文化发展趋势的时代特征,倡导“五个崇尚”:即崇尚以人为本、以人为上;崇尚自强不息、竞争向上;崇尚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崇尚知礼守法、真诚向善;崇尚追求文明、坚持真理。这是旬邑培育大写的“人”的重要时代内涵。
培育大写的“人”,增强文化软实力,教育是根本。旬邑县马栏镇马栏村,地处革命老区,人口居住零散,方圆几十里外的10多个村子里的孩子们要到这里来上完九年义务教育。面对基础环境较差的现状,去年旬邑县投资620万元,建成了一栋学生公寓,并配备了取暖设施,解决了460余名学生的住宿及生活问题。当地老百姓高兴地说:“给娃们通了暖气,冬季上学再也不愁了!”
这仅仅是旬邑县抓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倾力打造“四大工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一是实施“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投入资金1.8亿元,建成寄宿制学校8所,改造危房13万平方米。二是实施“旬邑中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大胆决策总投资2.3亿元,征地300亩,高标准建设旬邑中学新校区。三是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投入1800余万元,建成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126个,各乡镇中学、中心小学接入了互联网,11所中小学实现了班班通。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四是实施“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投入2300多万元,增置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购置标准课桌凳。
与此同时,按照新《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旬邑县认真履行“义务教育政府办”的职责,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坚持“人、财、事、物”以县统筹,建立了县、乡(镇)、村党政和教育的三级双线控流机制,全面落实保学控流责任,并加大助学力度,拨付教育公用经费5879万元,倡导社会各界捐810多万元,充分利用美国唐府基金会、香港爱德基金会、香港寰宇希望、加拿大孔庆荧助学工程和省级贫困高中生助学金,资助特困学生3000多人,落实资助金额226万元,实现了“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目标,全县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皆达到100%,初中入学率为99.9%、巩固率为99.6%。
为了全面优化教育资源,旬邑县以办好教育、建好学校、配好师资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追求,大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谐校园建设工程、人才振兴战略,不断增强教育发展后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广泛需求。该县在充分了解民情、尊重民意、反映民愿的基础上,先后撤并学校93所,使全县中小学布局和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在全县中小学大力开展新一轮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达标活动,新建花园269个,栽植常青树、风景树、木本花卉45892棵,硬化校园29811平方米,制作校园文化版面307181个,校园基本实现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为全县所有中学和中心小学聘请网络教育副校长、法制教育副校长,建立校园警务室,组织公安、文化、工商、卫生、教育部门联合执法,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共创建平安校园90所,使教育发展环境更加和谐。同时,该县还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组织2700多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提高培训,接收师大15名硕士研究生到2所高中支教,选派87名城区优秀教师到10个薄弱乡校支教,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近年来,该县招聘优秀师范类本科毕业生240人,招考大中专院校师范类毕业生160人,招转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代课教师65人,进一步充实了教师队伍力量,提高了师资水平,为全县教育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