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广东信宜平堡村数百村民接力读中职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8-04  互联网

        近日,信宜市2009年中考录取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全市5万多名初中毕业生正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需在高中、中职、就业等分岔路上作出抉择,对于这些毫无社会经验的初中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难以取舍的痛苦过程。

        但在该市丁堡镇平堡村,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早已下定决心报读中职,甚至有部分学生中考还没结束,就把自己人生的方向盘转向中职。

        报读中职成为村风

        平堡木根坡村小组的刘桂杰(化名),是信宜丁堡职业高级中学(下称丁堡职中)初中应届毕业生。6月18日是中考的最后一天,当天他一走出考场,回头看了看熟悉的校园,“9月我还会回来读中职。”

        他的堂姐刘桂兰,去年初中毕业,成绩不太理想,与市区“一个龙头、四驾马车(即市区5所高中)”无缘。

        当时,刘桂兰心想,既然无缘普通高中,那就读中职吧。随后她来到丁堡职中报名注册。报专业班,还是升大(专)班呢?升大(专)班,第一年学习语文、数学和英语文化课,第二、三年转到专业知识的学习,想圆大学梦的她在升大(专)班报名表上填上了自己的名字。“升大(专)班,取得专业合格证后可通过考试,再进入高职类院校深造。”刘桂兰说。

       “中职读3年,高职再读3年,凭借过硬的技能,一定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刘桂兰自信地说,有媒体报道,2008年全国有一半省份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略高于本科。

        在平堡村,报读升大(专)班的并不多,大部分学生都选择报读“2+1”学制的专业班,即在学校接受两年专业技术教育后,参加实习或直接工作。“学校学制比较灵活,我们村一个同学,读了一年升大(专)班后,又转去专业班了。”刘桂兰说。

        丁堡职中校长招培伟认为,学生不读升大(专)班主要是就业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他说:“2007年以来中职教育基本上以就业为主,升学为辅。”

       “木根坡去年有9个初中毕业生,都没考上普通高中,但全部报读了丁堡职中。”刘桂兰说。

        在平堡村,读中职,早已成为村风。据平堡村支书陈其周介绍,平堡村有2500多人,每年报读中职的就有大约30人,这远远高于读高中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10多年来,该村至少有四五百人在丁堡职中接受了中职教育。

        为何一个小山村会有那么多人选择读中职?

        陈其周分析,主要是因为丁堡职中建在平堡村,方便孩子上学,而且凡是平堡的学生,学校都会优先录取并推荐就业。

        平堡村不少家长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们认为,孩子在家门口读书,住宿费和伙食费都省了,国家又有助学金补贴,读中职没任何经济负担。而且掌握技术后,就业相对容易。据了解,不少村民中职毕业后,工作环境和待遇都不错,有些还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管理层。

        支撑壮大本地农业

        丁堡镇远离市区,属典型的“八山―水一分田”乡镇。该镇经济以种养业为主,拥有优质荔枝、龙眼5万多亩,香蕉4000多亩,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荔枝、龙眼等是该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平堡村也不例外。

        据了解,丁堡职中的前身是创办于1962年的丁堡农业中学,几经变迁,但一直扎根平堡。上世纪70年代初,学校开设了农机班、兽医班和农技班,为农村培养了一批农技人员。不少村民在丁堡职中接受了农业专业知识培训,在日常生产中懂得运用先进的技术,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有效的支撑了本地农业。平堡村崇教重技的传统正始于此。

        1980年代初,李永福从丁堡职中农技班毕业,他并没有紧跟潮流到珠三角闯荡,而是用学到的农业技术发展种植,经过多年拼搏,目前已种有荔枝10多亩,蔬菜近10亩,年收入3―5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

        接受过农业技术教育的“专家”都会把技术无私传给村民,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本地得到广泛应用,逐步壮大本地特色农业。甚至有村民把事业拓展到省外,“有一个村民,在丁堡职中毕业后从事农业,由于受过专业知识的熏陶,生意越做越大,前几年已在海南办了农场,好几百万身家呢。”平堡村委会的干部说。

        丁堡村尝到了学习农业科技的甜头,“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技傍身”的观念也在村民心中扎根。

        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想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吗?读中职吧。”平堡村村民胸有成竹地说。

        木根坡村小组的刘生,1987年初中毕业。其父生前是韶关钢铁集团的员工,按当时的政策他可到父亲工厂接班。但他并没接班,而是到丁堡职中读了一年制的电子班。“我自认考不上大学,但我的理科非常棒,当时改革开放浪潮已掀起,电子产业肯定有前途。”刘说。

        1988年中职毕业,他来到珠三角,在一家企业做电子维修,月工资只有100元。但由于刘技术过硬,仅做了3个月,工资就提升到300元。第二年,刘报读了中山大学物理系的电子函授班,边工作边参加培训。

        1996年,刘生进入东莞高宝集团从事电话机工程开发,当时高宝从事工程开发只有4个人,另外3个都是香港人。刘踏实、上进的作风,得到公司高层的欣赏,一入职公司就抛出2000元的高薪。

        当年公司设立开发工程部,由刘担任主管。目前,开发工程部已由原来的4人发展到100多人,而刘也由主管升为经理,月薪过万。

        在刘生的牵线下,平堡村好几个中职生已进入高宝集团工作,有些还担任了部门主管,每月工资达4000元。平堡村不少中职毕业生在外打工,成为技术骨干或部门领导,他们都为村里人外出就业牵线搭桥,这也成为该村一大特色。

        在平堡,基本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外务工。原以农业发达著称的平堡,新一代村民开始向城市、向工业领域进军。读过中职出去闯荡的人,有一技傍身,收入不成问题,不但解决自己的生活开支,还能帮助家庭改善生活。他们一般只有过年过节才有时间回老家看看,平时就在城里,过上了洗脚上田的生活。

        父子姐弟接力读中职

        在平堡村,像刘桂兰、刘桂杰姐弟接力读中职的事例为数不少,甚至不少是受父辈影响,从父亲的手上接过中职的接力棒。

        东莞高宝集团的刘生,可以说事业有成,令很多村民羡慕不已。受刘人生经历的影响,其两个孩子都选择了读中职。大女儿在丁堡中职读了3年的升大(专)班后,在高职类高考中金榜题名,目前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接受职业教育。前两年,儿子初中还没毕业,刘已经在深圳一所中职学校为其订了学位。再过一年,他的儿子也快中职毕业了。

        前几年,受李永福影响,其儿子初中毕业也报读丁堡职中,但他没有像父亲那样读涉农专业,而是选择了社会热门的计算机科学专业,2006年,他通过高职类高考进入广东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学习。

        近几年,大学生找工难的新闻不断向这个小山村传来,这使村民更加坚信读中职是条不错的出路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8-04/98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