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户人家都是百万富翁。村里一个普通农民的住房,竟让副市长感叹比自己家装修还好。近日,在重庆召开的全市社会主义村建设工作会上,这个位于璧山县的新堰村最为引人注目。
40万装修小洋房
“你们家里装修得比我家里还好。”在璧山县新堰村村民张敬华家中,重庆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正其发出这样的感叹。
张敬华家是一栋三层楼的小洋房,一共300多平方米。屋门前是一个50多平方米的院坝,二楼和三楼都有大露台。
张敬华称这栋房子是自己修的,修房子花了10多万,装修花了近40万。装修用的都是比较高档的材料,就连楼梯间也用了大理石包边。家里不仅电视、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连电脑也配置上了。
张敬华说,他家的土地早就流转出去了,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靠孩子做皮鞋生意,每年能有几十万元的进账。
有的家庭三四辆私家车
一个村里,有一两户有钱人不稀奇。然而在新堰村像张敬华家这样的人家非常普遍。
走进新堰村,绝大多数都是两三层楼的独栋小洋房,每栋房子大约有200~300多平方米,房前屋后有花园绿化。村里有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该村村主任邹治全告诉记者,新堰村全村有1219户人家,2008年人均年纯收入约12000元。在这里百万富翁扎堆,至少有300户以上的人家资产就超过百万。
邹治全说,80%的村民家里都有电脑。全村至少有200多辆私家车,有的一户人家都有三四辆私家车。
重庆“华西村”的致富经
一个普通的村庄,是如何发展成人均收入过万,称为重庆的华西村的呢?该村村主任邹治全介绍了三条致富经:
1、流转土地 当“地主”又当雇工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璧山县在这个村布点发展蔬菜种植业。从上世纪90年代起,村里每年都会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村民们开始有意识地发展规模种植。“这些把土地流转出来的人,既是‘地主’,又当雇工。”邹治全解释说,村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每年可以拿到一部分钱,然后他们继续在流转的土地上当“雇工”,又赚工资。现在,全村2488亩地有2150亩地都种上了蔬菜。到2008年,全村年产蔬菜3500万公斤,产值达到了4000万元。
2、掌握技术 外出承包当老板
村民们自己掌握了技术,就开始到其他地方承包土地来种。村民郭忠全就是其中之一,郭忠全到邻镇承包了50亩的土地种植无公害蔬菜。今年上半年收入就达20多万元。邹治全说,村里种植的4000多亩蔬菜地中,有2300亩都是从其他村庄流转过来的土地。除璧山外,还有不少村民到四川、贵州等地区搞规模种植。
3、眼界开阔 自主创业
村里还有一部分富翁来自于自主创业的,有利用璧山的产业优势,开皮鞋厂、开摩配厂的,也有外出到沿海打工,带回技术自主创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