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12重庆进入全民社保时代 “养儿防老”将成历史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7-24  互联网

     6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今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7月1日,重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在15个区县试点。与全国性试点不同的是,重庆的试点不仅将使农村居民享受养老保险,还把现行养老保险体系之外的城镇居民也悉数纳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2012年,这一制度将在重庆40个区县实施。重庆开始加速迈入全民社保时代,这不仅将使农村几千年来“养儿防老”的局面成为历史,也有望使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的面貌。

     7月7日,潼南县上和镇65岁的村民赵显高,收到了在广州打工的儿子寄回来的500元赡养费。这是他和老伴未来2到3个月的生活费。上个月刚从广州打工回来的村民告诉他,农民工在广州不仅没有以前好找工作,即使找到的,待遇也没有以前好了。

     赵显高至今还没有放弃他家的两亩多耕地。除了油菜、土豆、红薯外,他还种了些白菜、豇豆等蔬菜,供自家食用。尽管年事已高,但耕地劳作不仅是老人的习惯,也是他生活的必要来源。

     赵显高的状况,是重庆农村老人面临的普遍现实,也是中国农村延续几千年的社会现象———辛勤耕作一生,直到不能动弹,由儿女赡养。

     令人欣喜的是,这一延续几千年的“养儿防老”局面,有望成为历史。6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养老金。

     在此基础上,重庆迈出了更大的步伐。7月1日,重庆15个区县开始试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和之前未被养老保险覆盖的城镇居民,被悉数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框架之中。

     按照规划,到2012年,这一制度将在全市40个区县实施。这意味着重庆2300多万农民,将可以在60岁以后,与城镇职工一样,按月领取养老金。同时,因无工作或属于灵活就业人员,且先前未被纳入养老保障体系的50多万城镇居民,也同样有机会享受这一待遇。

    重庆全民社保加速

    与全国10%区县试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不同,重庆把之前未被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城镇居民一并纳入,真正实现全覆盖。此外,由15个试点区县开始,每年递增10个区县进入,重庆全民社保步伐明显加快。

    重庆率先试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15个区县,分别是大渡口、南岸、万州、黔江、合川、南川、永川、潼南、垫江、武隆、九龙坡、梁平、北碚、酉阳和巫山。目前,各试点区县正在加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最快8月即可开始办理。

    赵显高所在的潼南县,也进入了本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15个试点区县名单,这让他有机会告别继续种地和依靠儿子赡养的现状。

    按照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试点政策,已超过60岁的赵显高,可以选择三个不同的档次参保,只要一次性缴足参保费,缴费次月即可领取养老金。三个档次分别对应不同的缴费标准和不同的养老金待遇。若选择最低标准即按每月40元缴费,则参保后每月可领120元养老金;若选择最高标准即按每月90元缴费,则参保后每月可领170元养老金。

      对16岁以上、60岁以下的人员参保,该制度也设计了4个不同的缴费档次标准,即每人每年缴200元、400元、600元、900元。但总的来看,缴费的标准不高,享受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也不高。

    “这是由‘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确定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周平说,保障水平不高,正是为了在有限财力下,使覆盖范围尽可能更广泛。

      新推出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遵循“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即个人缴费时,有条件的村集体应给予适当的补助;支付养老金时,由中央财政、市级财政、各区县财政,按不同比例分别给予补贴。

   “居民领取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由三级财政共同出钱。”周平介绍,按照目前的标准,基础养老金为每月80元。“今后,基础养老金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等因素,适时上调。”

    “与其他省区市试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不同,重庆把之前未被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城镇居民一并纳入。”周平说,重庆今年纳入试点的15个区县,占到了全市40个区县的37.5%,今后以每年递增约10个区县的速度迈进,至2012年全市全部区县纳入,真正实现全市全民社保。 

     探索城乡社保一体化 

     把农民纳入养老保险体系,既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率先探索城乡社保一体化正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题中之义。

把农民和游离在社保体系之外的城镇居民,一并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使得重庆的本次试点,从一开始就具备了鲜明的特色。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士透露,建立城乡社保体系是统筹城乡改革试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重庆将本次试点的名称和内容与统筹城乡发展作了衔接。

     事实上,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重庆一直都在探索把城乡居民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保的一体化。最早做这一探索的,包括九龙坡、大渡口和南岸三个区。

    2007年1月,九龙坡区开始选取部分村社进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即“保”)试点。所谓“保”,是指区别于1992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市区县试点的“老农保”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近年来,“保”在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均有试验。

    九龙坡区华岩镇西山村村民曾清国,是该区第一批参加“保”的农民。7月4日下午,64岁的曾清国告诉记者,他从2007年1月就开始领取养老金了。“当时个人一次性缴了3760元参保费,以后每个月领208元的养老金。”曾清国说,当初个人缴的参保费实际上一年半就领完了,“现在领的全是村集体和政府的钱了”。

    曾清国所说的村集体和政府的钱,实际上是村社和区政府对农村养老金的支持。九龙坡是重庆城乡统筹改革试验的先行先试区,其“保”试验带着明显的统筹城乡特色,农民所领取的养老金中,大部分是财政补贴和集体补助。

   “让农民能与城镇居民一样领取养老金,实现城乡社保一体化,是推进社保工作的一个方向。”九龙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曾熔说,该区“保”的试点,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现在试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

     除九龙坡区之外,大渡口区和南岸区也先后进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验工作。2007年12月启动“保”试点至今,大渡口区已经在全区实现了25%的参保率。该区同样用财政补贴参保农民,凡持本区户籍的农民均可参保。

   “正因为有‘保’的探索和试验,重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才能大步迈进。”周平介绍,重庆从2007年开始在九龙坡、大渡口、南岸三个区实施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保”试点,不仅使部分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类似的养老保险待遇,更为本次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积累了经验。

   “从区到镇、村社的平台已经建立好了。”曾熔说,目前,九龙坡区正在讨论制定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具体实施办法。按照有关规划,市级财政和区级财政的分担比例由市政府明确,区县实施办法的重点是确定集体补助的部分如何实现,以及乡镇、村、社各自的承担比例等。

     完善社保体系任重道远

     把游离在社保体系之外的人群全部纳入,无疑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步。但是,由于各种人群处在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险模式之中,人们在转换身份时如何实现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直接影响到社保体系的推进与完善。

     7月上旬开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多个小组奔赴相关区县,进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调研。调研人员发现,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给集体补助农民参保带来巨大压力。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县,其财政也因要补贴农民参保而倍感压力。

    “集体经济强弱直接关系参保率。”曾熔透露,在九龙坡区前期的试点中,集体经济好的村社参保率较高,相反则不尽如人意。例如,曾清国当初应缴的参保费实为11520元,其中7760元是村集体代缴的。曾清国告诉记者,如果没有集体补助而由他个人全部承担,他可能会被迫放弃参保。

     农民由于收入偏低,对参保费的承受力非常有限,这在“老农保”实施中已有体现。据悉,在“老农保”的试点中,全国有3000多万人退保,其主要原因就是缴费完全由农民个人承担,不少农民都感到承受的负担过重。

     此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确定的“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原则,明确了集体经济组织和政府财政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支持。但是财政能力有限和集体经济薄弱的地区,若补贴补助不到位,很可能影响农民参保的积极性。由此看来,社保资金的筹措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施,首先需要资金到位的保证。”周平说,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在中央财政和市级财政到位后,区县财政补贴和集体补助不能缺位。

       除了资金问题外,城乡社保体系建设中的制度性难题,更困扰着城乡社保一体化的推进。

       最近两周,大渡口区社会保险局的员工们都取消了周末。作为本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试点区之一,他们每天都忙于起草试点的各种文件。其中,最让他们头疼的,是如何让本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之前该区开展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相接续。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同群体之间的身份转换时有发生,他们的养老保险如何转移接续,成为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一大难题。”大渡口区社会保险局局长刘承跃说,目前的社保现状是,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而不同模式的相互转换,还没有现成的制度可操作。

      例如,被征地的农转非群体有着单独的养老保险制度,其养老金标准比本次15个区县试点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标准高出许多。假如某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变成被征地的农转非人员后,其养老保险又应怎么转移接续?还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从长远看,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进城务工,那么,企业为他们办理的养老保险,如何与他们在农村购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衔接?在这些方面,明显存在制度空白,需要进一步探索。

   “这些都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中需解决的难题。”周平说,包括新推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内,对各种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问题,我们正在着力研究,今年内可得到解决。届时,在我市范围内,可实现各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无障碍转移。对此,目前各试点区县可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新闻纵深

     完善农村社保体系

     重在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养老保险,一直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难点。从上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初期开始,中国社会就开始逐步探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而从1992年开始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却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教授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失地现象日趋普遍,农村养老问题将更加突出:一方面,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民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难以获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成果,农村与城市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另一方面,农村老龄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城市,加剧了农村的养老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积极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迫在眉睫,而推动的决定力量,除了社保制度本身的完善和各级财政的直接支持外,更来自于农村经济社会本身的发展。只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其参保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贺雪峰指出,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正是得益于拥有广大的农村,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为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牺牲。政府理应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改善民生。

     用财政补贴农民参保,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但由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农民能否缴纳个人承担的参保费仍是未知数。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普遍较大,能否全额补贴农民养老金值得关注。

     中国社科院的相关研究指出,中国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发展的剪刀差成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的一大障碍。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必须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从而全面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他山石

     发达国家的全民社保制度

     许多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全民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制度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财政困难,甚至危机。于是这些西方国家逐步开始改革,在保持原有的社会保险模式下,引进了民营个人储蓄退休金制度或对确实贫穷的退休老人给予多补助。

     英国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社会保险和个人储蓄———社会救济相结合的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下,所有工作的人都需要缴纳社会保障税,在退休后从政府那里领到养老金。在退休时,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税有足够的积累,即有足够的储蓄退休金,政府则不再提供额外的社会福利补助;而对没有足够储蓄积累的那部分人,则由政府救济,提供额外的社会福利补助。在英国,随着财政困难的加大,预计个人储蓄养老金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政府将更强调公民增加个人储蓄积累。

     美国于1934年左右开始实行“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制度,即全民享有的养老制度。该制度最早是在德国实施的,到现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它为美国等现代工业化国家所用,则是近四五十年的事。

     该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向所有工作的人微征社会保障税,分发时考虑个人资产的多少,将收到的现款相对平均地分发给现时的退休老人。它的优点是全体退休老人都能得到社会保障。

     这种方式易于操作,但它的代价相当大,很难长期维持下去。特别是社会出现老龄化以后,税率就会不断上升。目前,美国社会保障税已从开始时薪酬的1%提高到15.3%。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7-24/98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