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都江堰:依托灾后重建提升农业产业水平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4-21  互联网

4月18日,记者见到了全国农业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四川省都江堰市农村发展局局长罗凌。前一天晚上刚刚从上海参加农产品交易会回来的他,脸上没有一丝倦意,精神抖擞,快人快语,刚刚见面就介绍起情况:“地震使都江堰市农业损失达33亿多元,多年积累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灾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下,都江堰市农业灾后重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代农业实现恢复性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恢复和重建灌溉排涝渠系125公里,修复受损农村户用沼气池2250口,重建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667口。今年将重建和新建机耕道60公里,恢复和重建农村机电提灌站90座。已恢复和发展猕猴桃2.7万亩,茶叶0.5万亩,‘三木’药材0.9万亩,笋用竹0.6万亩;修复损毁畜禽圈舍75 万平方米;去年粮食总产17.5万吨,实现持续增长,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除一家水产养殖公司因地震造成山体不稳无法及时恢复重建外,全市有42家龙头企业已全部或部分恢复生产。已开工建设农业灾后重建项目23个,累计完成投资5.83亿元。”
  在交谈中,罗凌说得最多的是如何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促进都江堰市农业产业的发展。他坦承:“现在工作压力很大,但是值得。如果由于我们工作的懈怠没有利用灾后重建的机遇把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村整体建设推上新台阶,将是终生遗憾的事情。”
  “随着重建工作的开展,彭青线的通车把农业腹心区域贯穿,原来都江堰市最偏远的区域现在变成了农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罗凌说,“根据规划,都江堰市在抓好农业产业区域布局上下大力气,在优化品种结构上下功夫,在灾后重建中,重点围绕猕猴桃、茶叶、生猪、冷水鱼、‘三木’药材、蔬菜和食用菌等优势产业,通过抓项目落实促进产业发展。计划到2010年,建成都江堰市百万头优质生猪基地,优质瘦肉型商品猪达到70%,规模养殖达到50%;在山区和沿山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成12万亩猕猴桃标准化基地,15万亩厚朴基地,5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在平坝区发展优质高效粮经产业,在几条主要公路两侧区域建成 10万亩高标准的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全市蔬菜种植基地达30万亩,食用菌在现有2万亩的基础上,重点抓住设施生产,建设高标准的蘑菇生产房,实现周年生产,强化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初步形成山区和沿山区发展猕猴桃、茶叶、‘三木’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坝区发展粮经综合示范区一、三产业互动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格局。都江堰的农业产业水平将向前推进10年。”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4-21/9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