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村生态建设该抓哪些重点?

网友投稿  2009-04-21  互联网

生态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从以城市为重点转向以农村为重点,进一步推动农村生态建设的新思路,取得了良好成效。当前,应按照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国家生态市创建的要求,结合实际,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着手,重点抓好“四大工程”,系统推进海门农村的生态建设。

  净化农村环境工程

  农村环境状况是农村生态最直接的体现。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环境总体已呈现良好的局面,但农村环境的长效管理工作还不到位,生活污染、白色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净化农村环境已成为农村生态建设中一项最为迫切的任务。为此,海门市将农村环境整治列为村建设的3件实事之一,市财政每年安排近9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的补贴,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效管理。

  当前,必须深入推进以“三清工程”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由“清水工程”向“亲水工程”转变。抓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在全市5个农村百户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示范项目运行的基础上,总结成果和经验,在一定范围内继续推广污水处理技术。抓好全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工程。按照全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规划,重点开展“一横、两纵、八镇”管网工程和两个湿地治污工程,确保 90%以上的乡镇镇区都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抓好西部水域挡污闸启动工程,有效解决全市西部水域受上游客水污染的问题。通过科学论证,积极推进西部挡污闸的筹备和建设,及早发挥功效。抓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继续改水、改厕。

  二是由生活垃圾传统卫生填埋向科学规范处置拓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的处置工作,是各地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据测算,去年全市农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到1000吨左右。要通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再建5~10个垃圾中转站,进一步完善“市督察指导——乡镇组织实施——村参与管理”的组织模式和“保洁服务中心”常年治理的运行模式,形成 “袋组装、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置”的机制,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不形成二次污染。

  发展生态农业工程

  生态农业是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发展生态农业,必须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生态农业符合当今世界的消费需求,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要坚持以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各类标准化认证工作,不断提高有机绿色农产品的比重。要大力推广新型模式。常乐镇中南村依托上海中心城市区域,建立起百亩花卉苗木基地,形成了融专业化、集约化与生态农业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模式,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实现了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应将此种模式作为推进生态农业的主攻方向。  建设优美村庄工程

  优美村庄是农村生态最直观、最鲜明的体现,必须将优美村庄建设列入农村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生态、和谐的理念指导村庄建设。近几年来,全市十分重视优美村庄建设,将其作为村和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涌现出一批示范村庄。全市应对原有的农村村庄格局进行重新规划,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突出生态化、功能化、现代化的特色,通过不断努力使全市范围内涌现更多的现代化居住区。同时,各地农村要加快村庄园林建设、村庄道路绿化建设,建设优美村庄。

  建设生态文明工程

  农村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农村的广大群众。是否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农村生态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农作物栽培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消费观念的革新,都必须从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着手,加强对农村群众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要注重实践证明、典型引导的方式,逐步转变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习惯。同时,应积极开展包括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和“环保四进”活动,提高群众对农村生态建设的认知度,使广大农村群众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环保局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4-21/9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