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说说我国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这30年

网友投稿  2008-12-03  互联网

  12月2日,从中国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乡镇企业30年的改革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农业的发展方式、农村的产业结构、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和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形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甘士明介绍,从l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乡镇企业用于支农、补农、建农的资金达4012亿元,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业技术装备。到2007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8.68%,成为支撑农村经济最坚实的支柱;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l509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9.13%,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同时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达l3706亿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收入l44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8%。乡镇企业的发展还冲破了我国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二元经济格局,使我国走出了一条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相互依托、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2007年乡镇工业增加值达47800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6.5%。;乡镇企业在大大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也大大推进了城镇化,成为小城镇建设的基本依托,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开拓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甘士明告诉记者,30年来,乡镇企业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率先在农村开展多种经营,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就业,率先为农民提供工资性收入;突破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和就地销售的限制,率先完全进入市场,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也为国有企业的改革积累了经验。乡镇企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要素从市场中来,产品到市场中去,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接受市场的考验,成为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同时不断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产权制度改革,从利润承包到资产滚动增值承包到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的改造,一步步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带来了农村的分工分业,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乡镇企业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引领,很多乡镇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科技投入,重视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采用技术领先的发展战略,带来了高质量、高速度和高效益的良性循环;乡镇企业始终坚持以“三农”为根本,立足于解决农民的就地就近就业问题,不但培养用得着、留得住的“永久牌”人才,还通过多渠道引进人才,并构筑了人才发挥作用的大舞台,并通过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和培养中国现代产业工人的多种机制,为社会主义村建设打造产业支撑,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要素资源。

  为继续引导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农业部乡镇企业发展中心、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和

  江苏省人民政府还将于12月9日在无锡举办“纪念中国乡镇企业30年发展高峰论坛”,深入探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作者:梁宝忠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8-12-03/9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