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西藏政府着力改善民生 农牧民生活大变样

网友投稿  2008-12-12  互联网

   新华网拉萨12月11日电(记者边巴次仁 罗布次仁)如果在30年前的西藏农村,有一条与外界相连的山村小路,那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如今,一条整洁的柏油路将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结巴乡与地区所在地泽当镇紧紧相连。

  这条被称为西藏首条乡村柏油路的修建完成,把结巴乡与泽当镇的距离缩短到了20分钟的车程。而在以前,灰尘满天的土路和坑洼不齐的路面,让人们对这条路望而生畏。

  与此同时,每家每户院子里的自来水也让结巴乡的村民们喝上了干净的饮用水。

  改善民生一直是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始终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的基础上,西藏农牧区近年来不仅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农牧民人口的素质等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记者近日来到藏东南的山南和林芝地区农牧区采访,到处都能看到二层的小楼房、引到农户自家院子里的自来水管、现代化的家具和农业机械。

  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61岁的藏族老人嘎玛班典说:“以前生活很苦,孩子多,粮食不够吃,衣服不够穿,3间小屋子挤着12个人。2006年,我家盖了新房,共14间屋子,而且现在家里有全套的小型农业机械。”

  在改善农牧民住房条件的同时,作为配套工程的通电、通路和通电话等工程也攻克了西藏农牧区的“软肋”。购买电视机和手机等也成为西藏农牧区的新时尚。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副县长多吉说:“加查县农牧民几乎每家都有手机。”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反映西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快速下降,比2002年下降了10.6个百分点,标志着西藏农牧民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致富先修路”等曾经在西藏农牧区很流行的口号如今已经一一变成了现实。

  “我的大儿子现在在内地读大学,二儿子在西藏大学读书,而最小的女儿还在乡里的完小读书,等到孩子们毕业了,我想我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过日子了!”西藏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荣玛乡村民罗布憧憬着自己未来的生活。

  近几十年来,西藏各地市认真落实农牧区义务教育包学费、伙食费和住宿费的“三包”政策,使西藏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在2007年达到了98.2%。一项由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藏全区74个县全部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区基本实现了扫除农牧区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农牧区发展软硬件设施的改变,为农牧民提高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75元增长到2007年的2788元,30年增长了近16倍。

  子女上学政府提供“三包”,修路政府出资,盖房子政府投钱,医疗保障政府出资。就如同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唐地村村长达瓦平措所说,随着政府扶助力度的加大,农牧民生活质量日趋提高。

  记者日前从西藏自治区卫生厅获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已累计拨款18亿多元用于发展西藏医疗卫生事业,每年用于农牧民的医疗补贴超过2000万元。今年,国家再次提高了西藏农牧民免费医疗补助标准,农牧民免费医疗标准从在过去年人均100元的基础上达到了年人均140元。

  此外,截至2007年底,西藏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36733公里,其中43个县通了油路、89.7%的乡镇和59%的建制村通了公路,但仍有71个乡镇和2375个建制村不通公路。为此,西藏自治区今年投资14亿元,拟解决55个乡镇和808个建制村通公路问题。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8-12-12/9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