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江宁特色农业扩张魅力四射

网友投稿  2008-08-26  互联网

  民以食为天。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的耿兰英对做饭有着特殊的情感,从烧柴火灶,到烧煤气灶,再到如今的秸秆气灶,灶具的变迁也折射了江宁农村巨大变化。

  “一人点火,全村做饭”,不再是梦

  记者走进耿兰英家的厨房,拧开气阀,打火做饭,蓝色的火苗映照着她微笑的脸庞:从2006年开始,我家就用上了村里的秸秆气,每天做饭成本不到一元,既方便,又省钱,多亏了清洁能源工程呀

  在彭福全社区,368户的居民全部像耿兰英这样用上了清洁、便捷的秸秆气。江宁发展生态能源不遗余力。今年又将新增13座秸秆气化站,到今年底,全区秸秆气化站达到20座,受益群众达6000户。大力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工程,是江宁区创建生态区的重要举措。

  秸秆气化,这是一项清洁能源工程,又是典型的民心工程。江宁农业局农能站站长秦文远对秸秆气化的好处了然于胸:一是清洁,减少了秸秆田间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净化了环境;二是经济实惠,每天使用户均成本1元左右,全年只有300多元,只是使用液化气或天然气的三分之一;三是可持续发展,生态能源可永续利用,不消耗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据估算江宁秸秆综合利用的年经济效益在1亿元以上。

  户用沼气,成星火燎原之势

  孙兆根是禄口街道石埝社区党总支书记,他欣慰地告诉记者,在石埝,利用生态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不仅深入人心,而且早已付诸实践。现在,他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用自家沼气烧水做饭,全家的生活污水经过专用管道排到社区生活污水处理池进行无害处理,最后达标排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石埝人开始生态能源的尝试。

  截至目前,石埝社区户用沼气已发展了160多户,太阳能热水气已有900多户,秸秆燃气使用户250多户,到今年底还将建设100多户户用沼气池。

  “在农村清洁能源建设上,江宁区一是靠项目带动,大力争取部、省、市农村清洁能源项目工程,以项目带动,二是政策推动,江宁区制定扶持农村清洁能源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江宁区农业局局长焦龙说。

  孙兆根说,现在居民建沼气池,基本不花钱,由上级政府每户补助2000元,社区再补助每户1000元,不花一分钱,建设沼气池,真是大快人心的“德政工程”啊!

  近年来,江宁区全力推进作为省委省政府“十一五”期间“农村新五件实事”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截至目前,江宁全区已建设“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300余个,建设户用沼气池专业示范村10个。

  “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建成后,产生的沼气既帮助居民节省了燃料和用电,产生的沼液、沼渣又可作有机肥用在农业生产上,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时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改善了农村环境,促进了江宁区生态农业的发展,真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呀!”焦龙兴奋地说。

  沼气工程“变废为宝”,畜禽粪便年创效益30余万

  南京川田奶牛养殖场是个有着1000余头无公害奶牛的大型养殖场,奶牛场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富裕了当地百姓。可是奶牛粪便的处理,也一直是令人头疼的大问题,如果随意排放或堆放,会对农村形成严重的水源污染以及环境污染。江宁区农业局积极寻找奶牛粪便的综合利用方式,2005年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川田奶牛养殖场沼气无害化处理工程正式上马。

  这项工程是农业奶牛养殖场沼气发电能源环保型示范工程,总投资281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天发电1920度,年可发电69万度,每天可提供100人的生活燃料,日可节约燃料费200元,日可减少甲烷排放量1000立方米,年可产生优质有机肥沼液35000吨、沼渣15000吨。正式运行后,可增收节支59万元,年利润31万余元。

  沼液、沼渣是一种养分全、缓速兼备具有杀虫菌作用的优质有机肥,为此,江宁区利用沼渣养殖蚯蚓、种植食用菌,引导淳化街道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上利用沼液补肥,利用面积达5万亩,减少化肥用量80吨,节约肥料年近10万元,同时还提高了农产品品质。

  “目前,光明乳业、卫岗乳业,川田乳业等多家奶制品生产业巨头,已纷纷入驻江宁,江宁奶牛基地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江宁区要加大养殖场沼气工程的建设步伐,到今年底,江宁区将在已有7座养殖场沼气池的基础上,再建设10座。全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升生态农业建设水平,为江宁区建设生态区贡献力量。”焦龙表示。

  高效农业基地,由“盆景”长成“大花园”

  绵延千亩的香樟、广玉兰、银杏等各种名贵的花卉苗木,把400多亩茶园装点得五彩缤纷,每天几万只斑鸠、白头翁、山喜鹊成为茶园害虫的“天然杀手”,这样近乎原始的生态系统,近乎完美的生态环境,孕育出来的有机茶能卖到2000元一斤。

  “没有人会对价格感到惊诧,场里每年100多斤的极品茶叶,还没上市就被预订一空”,江宁区土桥西城林场场长石祥华乐滋滋地告诉记者:从无公害农产品,到绿色食品、再到有机食品建设,我们尝到了品牌建设的甜头。

  建成300多亩的花卉苗木,营造生态环境,施菜籽饼等有机肥,用鸟类捕虫和人工捉虫,用紫外线杀菌,用手工精工炒制,这是西城林场城雾牌有机茶新鲜出炉的“路线图”。在西城林场的品牌带动下,西城社区成立了城雾茶叶专业合作社,百余户农户成为会员,全社区已发展茶园1000余亩,每亩茶叶年纯收入可达5000余元。

  “农产品品质建设是提升农业效益的龙头,对此江宁农业局紧抓不放。现在江宁区高效农业面积已达13.5万亩,拥有无公害产品83个,绿色食品43个,有机食品6个。”焦龙如数家珍。

  江宁高效特色农业不仅要有精致的“盆景”,更要农业的“满园春色”。近年来,在江宁区的精心培育下,江宁高效设施蔬菜快速扩张。今年1—6月份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25万亩,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已达5.4万亩,为南京地区最大。到目前全区大棚面积达2.8万亩,其中钢架大棚1.5万亩。谷里街道3120亩连片钢架大棚为全省第一,单体250亩防虫网为全国最大的一张网。一批独具特色的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拔”高长大。谷里街道建成了近5000亩的设施大棚蔬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汤山街道锁石社区建成了千亩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基地;湖熟街道建成了1500亩的设施大棚蔬菜基地;汤山街道潭山湖建成了日产25吨豆芽菜生产基地;江宁农业局在横溪街道建成了120万平方尺的设施食用菌生产基地。

  高效农业对提升农业产业效益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数据显示,江宁区大棚种植蔬菜收益可达8000元以上,比露地种植高50%以上;设施种植西瓜收益可达5000多元,是露地种植的2—3倍。横溪的西甜瓜是风靡南京的绿色食品,目前横溪街道西瓜种植规模已达4万亩,今年西瓜产量达9万吨,西瓜总产值近2亿元,连续成功举办的7届横溪西瓜节,给全区西甜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唱响了横溪“大自然”西瓜的品牌,拓展了市场份额,让瓜农种瓜思路越走越宽,在增收致富的大道上步伐迈得越发坚定,该街道人均来自西瓜的收入达1000元。潭山湖日产豆芽25吨,占据南京市场30%,年收益达200多万元;横溪食用菌生产基地应用温控技术,日产2吨,年产值2000万元,年收益达300多万元。

  江宁区高效设施农业特色显著,亮点纷呈,引起省内外的广泛关注。仅上半年就有10多批次的农业考察团赴江宁学习考察。今年6月,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考察江宁高效农业,对江宁高效农业发展情况给予高度评价。

  “在江宁经济高速发展,领跑南京区县经济的同时,江宁农业如何在江宁新型工业化的带动下,找到科学发展的路径,我们的抉择是,用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全力打造都市农业的产业新优势,让江宁农业真正成为南京的‘粮仓’、‘菜园’和‘大花园’,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战场!”焦龙信心满怀地说。(刘桂联 苏明海 陈阁)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8-08-26/96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