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一些地方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当“村官”,被一些人称为“新知识青年下乡”。2008年起,这种制度创新将继续深入。据新华社报道,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此前,北京、浙江、海南等多个省份已经开展了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如此大规模的“人才进村”,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建设史上还是首次。吸引大学生回流农村,让青年人才服务于伟大的村建设,这是解决农村人才软肋的重大制度建设,也是整体推进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城乡差别等历史原因造成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单向人才流动,大量优秀农村青年通过考学等形式跳出“农门”,脱离乡土,这也是农村发展滞后的潜在原因之一。不解决城市对农村人才的单向“垄断”,实现人才“回流”,包括高科技农业、现代决策管理等层面的村建设,就难以真正落实和获得持续发展。
目前,不少农村干部在知识素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很多村干部不能将国家农业政策落实到位,在农业科技推广、现代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短腿”。而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到位和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农产品面临国际市场的巨大挑战,农业、农村对人才的需求将前所未有地紧迫。
村建设搞得好不好,关键看人,关键看村干部。从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来看,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现有村干部的培养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更需要下大力气改变村干部队伍结构,特别是村干部的年龄、知识、能力结构,以更好地适应村建设的要求。而大学生到村任职,无疑会为农村基层组织增加新鲜血液,他们将在带领农民学习文化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于大学生来讲,村则是一片职业新天地。发达的交通、即时的通讯使得农村离城市并不遥远,乡村的巨大发展空间也使得到村任职具有更强的时代意义。而具有现代民生意识和政治理想的青年,只要肯在农村中脚踏实地地锤炼自己,就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为村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