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北京密云穆家峪镇庄头峪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网友投稿  2008-04-14  互联网


赵秀兰的“幸福之家”  摄影李放

        穆家峪镇庄头峪村是位于密云县城东北18公里处的一个小村庄,这里北靠密云水库,西望潮河,京承高速穿村而过。然而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没有为这里的村民带来多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直到2006年庄头峪村成为密云社会主义村试点村之一,这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村民用“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来形容他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

  没有面子工程——环境不完美 农民得实惠

  我们随便走进一户农家,主人赵秀兰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带领我们参观了她家的小院。亮亮堂堂的客厅,冰箱、彩电、沙发,屋里的陈设说明这家人的日子过得宽裕幸福。赵秀兰说起这几年家里和村里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家里装了吊炕节能又热乎,无害化节水厕所不用出院还干净,不用出村就能交电话费。现在晚上村里哪哪都是亮的,村前村后都是水泥路,晚饭后遛弯的人多了,尤其是老人不用担心路不平摔跟头了。”

  2006年庄头峪村成为密云社会主义村试点村之一后,以不搞“大拆大建”为原则,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对共计57350平米主、支、甬路进行了道路硬化,既极大的改善了村庄的环境,又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旧貌一去不复返了。为保证村内的治安情况,还在一些地方安装了摄像头,这在京郊的农村里是不多见的。为解决村民日常污水排放问题,庄头峪村投入资金550余万元完成村庄污水管线共计18258米,建成6座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后的中水,用来浇灌农田和绿地,彻底解决了村民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同时解决了部分灌溉用水,形成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模式。庄头峪村还鼓励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栽种一些经济树种,如大枣、柿子树,由村民负责日常管理,林木产权归村委会集体所有,采取“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既激发了村民管护的积极性,又绿化美化了村庄,有效的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

  为了给我们一个直观的印象,赵秀兰邀请我们登上了他家的屋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排排整洁的农家小院,平坦的柏油路伸向远方,太阳能路灯穿插其中,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也许这里的环境还不够完美,但是老百姓得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农民合作社——种下摇钱树 腰包鼓起来

  “赵镇长,你来啦,我正要跟你汇报个情况,我想把这路再往西边延伸一下,然后再加几个休息的凳子,这样来采摘的人累了可以休息一下。”看到陪同我们参观的赵志政副镇长,正在园里劳作的农民赵常满急忙上前打招呼并汇报自己的新想法。看着他们熟悉的交谈,可见赵镇长是这里的“常客”。赵镇长面带骄傲的跟我们介绍说:“这个千亩梨园目前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红香酥梨生产基地,2005年至2007年三年中,顺利的通过了陆桥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正式成为有机果品。有机果品的认证程序和要求都非常严格,而且需要每年认证一次,连续三年得到认证是对果品质量最好的说明。”

  “接枝秋转翠,含情落更香。擎置仙人掌,应添瑞露浆”,这是写在庄头峪村红香酥梨观光采摘园里的一首《奉梨诗》,采摘的田间步道上安装有钢架结构的拱形走廊,两侧种植着攀爬植物。赵常满把这片园子打理得有声有色,他一边跟我们讲解着各种管护果树的专业术语,一边跟我们说起了他在这片园子上的付出和收获:“为了更好的种果树,我参加了培训班。去年这采摘园我收入五千块,今年已经达到四万了,以后肯定会更多。”说到这里,这个憨厚的农家汉子露出了爽朗的笑容,眼睛里写满了对美好生活的自信与期待。

  2001年北京市政府提出“退出传统的粮食生产”的农业政策,庄头峪村两委班子抓住这个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全村村民共同富裕的有利契机,在2004年8月以“民办、民管、民收益”为原则,采取农户自愿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北京庄头峪潮河果业合作社”。农民缴纳50元,就可以成为合作社成员。为了解决在果树一家一户管理的生产模式下产生的困难,合作社在2006年5月成立了“庄头峪村林果生产农机服务队”,为合作社成员提供剪枝、植保打药、施肥、果品运输、有机肥供应等多项专业化的机械化作业服务。几年过去了,合作社扶植的精品水果——红香酥梨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千亩产量已是供不应求。仅这一项,全村人就户均增收5500元。合作社扶植的这些高精果品已经真正成为了庄头峪村村民的“摇钱树”。

  农民中专班——家门口上课 致富靠知识 

  在庄头峪村村头,我们看到了一座漂亮的大花园,老人小孩正在花园里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在花园的旁边是三座仿古式民居建筑,这里坐落着村爱农信息驿站、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数字影院、成人学校、图书馆。从文化活动中心里传出阵阵秧歌的音乐,村民们正在排练节目。这里就是庄头峪村投资100万元新建的村级文化大院。去活动中心看电影,去图书馆看书,去信息驿站里浏览信息已经成为庄头峪村民闲暇时的新习惯。

  腰包鼓了,业余文化生活丰富了,村民们又给自己制定了多学知识的新目标。看到这种需求,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庄头峪村成立了果树中专班,针对产业发展及村庄整体规划,开设果树管理、民俗旅游等课程,学制两年,采用学分制,村民在修完所学课程考试合格后,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中专文凭。此外,庄头峪村还为村民开展培训,聘请市果树中心、中科院有关专家为村民授课,内容涉及果树工培训、果树栽培管理、电脑基础知识等专业,经过统一考试,近200人获得果树技工资格证书。

  “条条街道有路灯,村里还有娱乐厅,健身器,体育场,休闲娱乐共分享。山上山下水泥路,行行栽的是果树,南边是梨北边是杏,这回可高兴了我们村老百姓。”活动中心里正在排练庄头峪村村民自编的快板,从他们洪亮的声音和盛开的笑脸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更看到了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社会主义村。

  【编后】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村的主体作用。庄头峪村正在这样一条道路上阔步前进。


密云县穆家峪镇赵志政副镇长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8-04-14/9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