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惠泽“三农”又一春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3-19  互联网

插图由张滨绘

  收入4年连增超6%

  好政策带来好收成

  杨柳风吹了,油菜花开了,春天来了!

  今年的两会给9亿农民带来了“春的讯息”: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净增9.5%,达到4140元,实现自2003年以来幅度超过6%的“四连增”。在此基础上,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要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而国民经济计划报告则对今年农民增收提出了一个量化指标:6%以上。

  这让代表委员们欢欣鼓舞。“这几年,惠农好政策给咱农民带来了很多实惠,让咱连续增收,今年的好政策力度更大,再增收6%以上,我们很有信心。”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侯沟门村党支部书记杨丰岐代表说。

  回首过去的5年,代表委员们认为,“三农”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央连续出台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达1.6万亿元,全部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种粮免税,还有补贴、小孩读书不交费、农村低保全覆盖……

  惠农政策一年更比一年好,农民收入一年更比一年多。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积权代表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是经济贫困县,但过去5年,我们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近一番,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的惠农好政策。现在,全县农民摩托车户均拥有量超过2辆。”

  再增收6%以上

  信心挑战都不小

  今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提出要让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委员很受振奋。而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列出的政策利好,给他们以极大的信心: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5625亿元用于“三农”支出,增长30.3%,增幅为历年来最高。其中,对农民的各种直接补贴1335.9亿元,增长23.4%;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的投入3044.5亿元,增长17%。

  代表委员们表示,应当清醒地看到,农民增收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来自政府的“输血性”政策,如去除这一因素,农民增收并不明显。同时,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还不小。

  吉林省农科院院长岳德荣代表在参加两会之前做了一项调查:“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农民1公顷能得1200元,而1公顷得用1吨化肥,复合肥价格从去年的2000元1吨涨到3000元,二氨从3000元1吨涨到4400元,光化肥涨价就能把两项直补全吃完。”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冲抵了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造成许多农民的增收困难。由于种粮成本逐年增加,而粮价10年每斤才涨了8分钱,2004年至2006年,粮食每亩实际收益分别为382元、329元和320元,呈逐年下降趋势,种粮效益偏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今年南方遭遇雨雪冰冻灾害,灾区每个农民平均收入减少100元以上,再加上农产品价格持续上升的空间比较有限,农资价格上涨、农业成本增加,农民就业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面对今年农民增收6%以上的目标,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接受集体采访时也坦言,挑战不小。

  持续较快增收

  发展渠道要拓宽

  持续较快增收,日子一年过得比一年好,这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

  面对一系列不利因素,如何确保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代表委员们表示,除了靠惠农好政策,还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家就此纷纷献计献策。

  “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杨丰岐代表很自豪地介绍说,村里通过发展蔬菜种植,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有5000多元。

  “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增收,说到底还要靠科学技术。”杨丰岐说。对此,王积权代表也深有同感:“我们县里对农民进行橡胶种植和管理实用技术培训,农民掌握后,产胶量能提升20%—60%,大家都抢着来培训。农民们太渴望实用技术了!”

  “为让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就要促进农民有序转移就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广西灵山县县长潘雪红代表说,灵山是个有143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目前有40多万人在外打工。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多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60%以上。

  全国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鸿认为,要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农村地区,要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同时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持续稳定增收

  农业保险要保驾护航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很大程度上还是个靠天吃饭的产业。天津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副主任王玉佩委员认为,近年来我国农村各种自然灾害多发,这给农民增收带来了不小困难。特别是近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规模经营的发展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农业在高投入、高产出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

  “越来越多的农民盼望农业保险能为自己的生产、生活带来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的需求。”王玉佩委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总结农业保险试点省市和单位已取得的经验,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的建立,大力推进农业支持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这样才能确保农民在受灾之年也能实现增收。 (记者 顾仲阳 于猛 辛阳 庞革平)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8-03-19/9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