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莱西:政府搭台 百姓唱戏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1-14  互联网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以构建农村社区“互动家园”活动为抓手,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搭建民主平台,实现管理互动


        莱西市炉上村在搬迁村公墓的时候,村“两委”制定出方案后交村民代表研究通过,接着在村民代表会议上提出成立迁坟委员会,由村民代表推选5人成立了迁坟委员会。在坟委员会的组织下,这项在农村比较棘手的工作圆满完成。该村的崔书记讲:“成立临时专门委员会开展工作,可以更有利于村‘两委’干部做工作,群众的气顺了,以前难办的事现在好办了。”

        这是莱西市创新社区组织设置模式,搭建社区居民与社区组织有效互动平台的一个缩影。该市为解决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成员实行“交叉兼职”后,村“两委”成员人数减少和工作量大的问题,普遍推行了设立临时工作委员会的做法,就是在开展某项涉及广大村民利益的工作时,先通过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推选出一个临时工作委员会,由他们具体组织实施该项工作。这样,充分体现了村民的自我管理。

        为实现最广大的社区居民与社区组织、政府之间的管理互动,该市还进一步完善了村民“民主日”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店埠镇东庄头村在蔬菜批发市场的带动下,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但村委仍在73年盖的老房子里办公,村“两委”准备投资100万元建一座办公楼。拿到村民“民主日”上讨论公决时,有村民指出,应缓建办公楼,先建教学楼,该提议被村民表决通过。村“两委”立即采纳了群众的意见,投资120万元建立起现代化的教学楼。小学建成后,村干部又将改建办公楼提到“民主日”上研究,再次被村民否决,改为整修村内主街道。两次提议被否决,群众给村干部上了生动一课:凡事找村民商量,坚持把村中大事让村民“拍板”说了算。在以后的“民主日”里,村“两委”先后提出建老年公寓、人民纪念堂和秸杆气化站等建议都得到村民一致通过。近年来,这个村通过村民“民主日”活动,广纳群众意见,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加大东庄头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市场占地480亩,日交易量350多万公斤,年可为集体增加收入600多万元。村庄内道路硬化、亮化、美化,村民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秸杆液化气,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在莱西,“民主日”受到农村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被称为社区居民的“决策日”、“权利日”。这项活动依据该市《村级管理十项制度规范》,每年1月、7月下旬举行,以村为单位,由村“两委”具体组织,社区全体成员参加。整个活动按照村干部述职、村民发表意见或提出质询、村干部答复问题、民主决策重大村务、民主评议村干部等5个步骤进行面对面的村务公开、直接决策村务和民主评议干部,被国家民政部称作是“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有效载体”,既让群众充分享有权利,又切实履行义务、承担责任,使农村社区实现了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搭建服务平台,实现利益互动

        “办事难”一直是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2003年下半年以来,莱西推行了为民服务代理制,着力搭建政府服务新平台,在市、镇、村(居)三级设立代理服务机构,群众提出办事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后,各级服务代理机构在规定时限内为群众提供无偿全程代理服务,变“群众找政府办事”为“政府上门搞服务”,开辟了社区居民办事与政府服务之间互动的“绿色通道”。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以市为民服务中心为龙头,镇为民服务中心为主体,村(居)代理点为补充的三级服务网络和受理、代理、办理纵横相连、高效运转的封闭办事系统,实现了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

        同时,为解决农村社区为民服务代理室人手不够的问题,创建了社区服务新机制,对农村社区服务进行了整合。在服务设施上,将农村办公大院建成农村社区服务大院(中心),内设行政、中介、文化、法制、医疗卫生、志愿者等服务点,使农村社区服务大院成为综合性服务场所,成为市镇两级进行社区政务服务的主阵地。在服务队伍上,以村“两委”成员和为民服务代理员为主体,以社区老年人协会等中介组织、农村经济协会等经济组织、社区卫生室等民间组织、社区志愿队伍等为辅助,共同开展政务服务。在服务经费上,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确定社区政务服务的项目,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予以保障。经过整合,村“两委”的工作切实转变到服务上来,社区工作力量得到充分发挥,保证了社区政务服务落到实处。

        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在全市开展了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村村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了市镇村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构建起 “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就医格局。在社区教育方面,在马连庄咸家屯村进行了农村居民终生教育试点,围绕劳动力转移和社区人才、技能、技术培训,形成了以镇成教中心为龙头、以村民学校为基地的培训网络。在社区治安服务方面,由公安机关依托“户访制”,在农村责任区和“三区一场”(社区、园区、矿区、市场)设置警务区,每个警务区按1名正式干警带4-6名联防队员和10名巡逻队员的标准配备工作人员,提升了农村治安防控能力。在社区环境服务方面,莱西确立了以发展植物能源为突破口,带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变。目前全市已经建成沼气示范村18个,秸秆气化站2处,莱西市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市。在社会保障服务方面,莱西以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为目标,构建了“五保五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2.4万被征地农村居民纳入养老保险;97%以上的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镇镇建有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1.2%;农村最低生活救助标准提高到1080元,达到了应保尽保。

        搭建活动平台,实现城乡互动

        “以前俺村里全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碰上下雨天更是麻烦大了。现在可好了,再也不用发愁了,大街小巷全都铺上了水泥路。我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哪寻思在家门口走上这么平坦光亮的大马路!”1月4日,莱西市姜山镇前垛埠村78岁的嵇大妈,喜滋滋地炫耀着她们村新铺成的水泥路。

        莱西市从2007年10份开始,启动了“以道路硬化为突破口,全面整治农村村容村貌”的农村社区建设百日集中行动。“百日集中行动”开展以来,社会各届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强大合力。农民群众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更没有一个旁观者,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自觉清理门前“三大堆”、积极配合拆迁房屋、清理土方,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农村社区建设中来。”

        据百日集中行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全市共有80多个市直单位和100多个企业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百日集中行动”。截止到2007年底,莱西财政已补助1628万元,社会各届捐资近1200万元,群众自觉捐资达114.2万元,150个村庄完成“五化”工程,硬化街道总面积达150万平方米。

        近年来,莱西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莱西市把打造学习型城市作为“弘扬主旋律、提高市民素质、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环节来抓,先后启动了“莱西市读书节”、“莱西市月湖文化艺术节”、“图书超市进农家”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参与。目前,全市共有大小书店170多家,民间剧团80多支;全市861个村庄,834个文化大院,其中一类文化大院346个,示范文化大院51个,夯实了文化工作基础,促进了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倪合才  曲永谦)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8-01-14/93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