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生态芜湖”:从梦想走向现实

网友投稿  2008-01-11  互联网


市民在生态美景之中流连忘返。

       “半城山,半城水,山山水水相依偎……”这是歌声中的芜湖;“九湖环九山”、山环水绕、襟江带湖、江南泽国、鱼米之乡,这是文人笔下的芜湖;绿意袭人、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这是市民生活中感受到的芜湖。而对于芜湖市委市政府来说,他们值得自豪的则是江城近年来获得的一系列“光环”:水、气、声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荣获“安徽省园林城市”称号,跻身“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连续多次获得“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称号,去年我市更是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生态省综合示范市。在美妙歌声中,在文人笔下,在市民心中,在政府决策文件中……“生态芜湖”,正从梦想走向现实。

        建设生态市,我市从点着手,广泛开展了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建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  学校和绿色医院活动。目前,全市已涌现省市级生态村37个,省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2个、绿色企业3家、绿色社区24个、省市级绿色学校49所和2个生态省示范基地。同时,大批环保志愿者和公益使者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已成为全民共识。

        植树造林是建设“生态芜湖”的重要组成部分。5年来,我市共完成人工造林29.14万亩,封山育林5.27万亩;中幼林抚育65亩次,低产林改造14万亩,义务植树1800万株;建成农田林网41万亩,林木育苗6.6万亩次。经过5年的努力,全市林业生态建设较“九五”时期出现了“四增”的可喜成绩,即:林地面积增加7268.6公顷,有林地面积增加11431.2公顷,活立木蓄积量增加624238立方米,林木绿化率增加8.24%。

        生态市建设是我市在新的历史阶段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将生态芜湖推向更深层次,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并编制了《芜湖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一批循环经济型的龙头企业,如奇瑞发动机已达到欧盟4号排放标准、海螺集团利用废气余热发电,使水泥生产能源利用率提高到了95%。而包括奇瑞汽车动力总成扩建等一批生态市建设重点项目也正在加紧实施中。同时,我市已涌现出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生态产品和生态企业;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基本得到遏制,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城市发展转入生态市建设轨道。

        根据《芜湖生态建设规划》目标,到2020年,我市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生态意识显著转变,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显著优化,我市将成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生态优良、社会和谐、政治文明和人居环境优美的国家级生态城市。

        生态庭院气象新

        当记者走进芜湖县湾沚镇百花村酵母生态示范户濮本钥的果树生态示范园,看到绿水碧波,桃红柳绿,一行行生态绿竹,掩映着红墙绿瓦,薄雾暮霭缠绕着袅袅炊烟,记者感觉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这样美好的一切从何而来?时间还得回溯到几年前,濮本钥当时抓住该县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酵母工程的契机,一次承包了50亩荒山。为干出一番事业,他不辞劳苦,对这片荒山作出科学规划,建立了芜湖县第一个生态果树科技种植示范园。随后,他多方拜师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严格按照无公害高标准实施管理,把家畜粪便堆积发酵后作为无公害有机肥实施果园施肥,每年还在果树行间种植绿肥、花生、大豆等,并进行秸秆还田、翻耕果园,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他的示范园由于采用果实套袋,施喷无公害农药,确保了生产的水果都是无公害绿色果品。目前,他的生态示范园生产的水果很受果商青睐,每次上市时均被抢购一空,经济效益比别人高出50%,他家人均年收入均超过5000元。

        同时,濮本钥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建立起“禽畜饲养——沼气利用——有机肥料还园”的生态链模式,即用屋前的空闲土地饲养土鸡、鸽、鸭、猪等禽畜,然后再将禽畜粪便流入厕所进行沼气能源利用,发酵的渣液又可作为有机肥施于果园,最大限度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为有效改善环境,他还积极响应政府改水改厕的号召,在家里建造了一个“三格式”卫生厕所,同时疏通下水道、深挖水井,使全家的生活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如今,濮本钥的房前屋后实现了禽舍、菜地、绿化一体化,做到了居所清洁、绿化成片、布局合理,展示出一派新世纪农村生态庭院的新气象。

        生态村容大变样


新建小区绿意盎然。

        以前,弋江区火龙岗镇四联村生态布局不合理,村里脏乱差现象较严重。而如今,随着生态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该村村容村貌已大为改观。

        由于历史原因,火龙岗镇四联村生态布局不合理,规划建设不规范,山林利用不合理,农业生态不平衡,制约着村级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此,村两委按照村建设要求,以创建省级生态村为目标,在全村范围内宣传建立生态村的目的和意义,让干部和群众认识到,自己既是创建活动的主体,也是改善环境、创建美好家园的最大受益者。

        由于行政区划调整,该村被列入社区规划范围。海螺创业和海螺机电项目在该村正式启动,村民面临拆迁安置。该村以此为契机,按照社区规划设计,以求规划后的社区外形美观,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同时,加快农村自来水的普及,推广了新沼气池的使用,并实行了畜禽圈养,村容村貌因此大为改观。

        不仅如此,该村还倡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生产出优质、安全、高效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注重培养农民环保意识,发展生态经济,走生态农业之路。(记者 吕毅)

        “绿色江城”我们的家

        “绿色江城”,我们的家。无论是在家务农的农民,在芜发展的企业家,还是普通市民,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越来越美丽的“绿色江城”致敬。

        水乡环境好,在家种菊花

        说起生态农业,陶辛镇的小朱就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小朱出外谋生,如今却带着老婆孩子回到家乡种起了菊花,搞起了生态农业。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别人朝外跑,而小朱却要回家来。对此,小朱有自己的想法:“这个菊花啊,环境不好的地方,产量就肯定好不了。人家都说我们这里的环境好,所以我们家种的菊花肯定不会差。”

        果然,第一年,小朱的菊花就种得有声有色。一大片白的、黄的菊花就这么旺盛地开着,惹得邻居们羡慕不已。更让邻居们眼红的是,很多药商还上门收购,小朱待在家里就能做起买卖。邻居们都觉得,小朱的菊花长得好,肯定是这菊花的种子好。可是小朱明白,菊花质量好、产量高的最重要原因是水土和空气环境,如果环境质量不好,菊花根本就活不了,这也是促使小朱要回家乡种菊花的重要原因。“家乡的环境好,我不用东奔西跑,在家种菊花,照样能致富。”小朱笑着对记者说。

         用上新能源,产量节节高

        对于节能减排,作为私营企业主的老丁感受最深。老丁的企业是做加工玻璃的。加工玻璃需要高温烧熔,以前老丁用的是普通煤炭。每次一生产,老丁厂里的那根大烟囱就呼呼地往外冒黑色的浓烟。附近的居民几次三番地投诉老丁的那家工厂破坏周围环境。

        如今,老丁可不再为这些事烦心了。在环保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老丁终于享受到了清洁能源生产的好处。将发热率低、污染重的煤炭改成发热率高、无污染的天然气,这回再也没有居民指着老丁的厂子骂了,那根漆黑的烟囱不久也被拆掉了,成了历史。而且,让老丁意料不到的是,尽管煤改气后燃料成本比以前涨了近1倍,但使用天然气加热无需人工加煤,省却了很多中间环节,节约了人力;同时天然气的发热率高,玻璃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很大提高。这笔账算下来,用天然气实际上比用煤还要合算。所以,老丁经常见人就说:“我那个小厂还真是享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福了。”

        为江城添“绿”,从小事做起

        小汪在市某机关就职,在单位里,小汪的节约是出了名的:人走灯灭、夏天开空调不低于26℃,就连打印用的A4纸也是双面使用的。在家里,小汪也不马虎,买菜都是提着竹篮,上超市用自己缝的布袋子,吃早点也是自己带上便携的筷子。小汪说,她要用这样的方式“践行”环保的理念,用这样的方式来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让小汪高兴的是,现在很多朋友也和她一样,节约能源,不使用一次性用品。

        在我们这座城市里,还有很多和小朱、老丁、小汪一样的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为建设“绿色江城”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随着生态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相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阵营,用自己的行动为江城注入“绿色”。

           让绿色环保意识深入孩子心中


“梳理母亲河”的环保活动志愿者活跃在长江边。

        古树参天,繁花绿草,绿荫如盖,大片绿色映入眼帘,印有“绿色家园你我共创、清闲环境你我共享”等字样的标志牌随处可见,整个校园环境优美、生态和谐,这是记者走进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后留下的印象。去年,在第四批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中,安师大附外成为我市惟一一所国家级“绿色学校”。

        2001年,该校正式开始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一个由校主要负责人、师生、共建单位、街道社区及家长代表组成的创建小组随即成立。创建小组任命了环保督导员,每年坚持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环保建设,将环保教育分工落实到各部门,并建立起年度考核激励机制。

        在创建中,安师大附外加大力度,将认识理解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作为教育重点。从校领导到普通教职工,全部进行校内外学习考察,让绿色环保的意识深入人心。此外,该校还发挥全体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向师生发出各种倡议,将绿色环保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绿色学校”的创建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每逢环境教育日、植树节、精神文明月或寒暑假等,该校都要组织学生在校园周边、闹市区和社区,开展环保义务劳动、文艺演出等环保宣传活动,写出相应调查报告,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提升到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高度,加强其生态环境意识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据该校负责人介绍,美化校园环境,重视环境育人,是该校自获得省、市“绿色学校”荣誉后,直至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活动中,始终坚持的一个特色。该校十分重视校园自然环境保护,校园在建设和规划时,以不破坏生态、古树林木、文物古迹为前提,保持校园建筑布局合理。该校厉行节约,崇尚环保,相继修建封闭式垃圾屋、废物箱及一批节约型用水设施,同时每日组织全校学生定期整理环境责任区,实现垃圾减量和分类处置。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所国家级、16所省级和66所市级“绿色学校”。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8-01-11/9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