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家女:镜头里的七彩人生(图)

网友投稿  2007-11-21  互联网

  一群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因与相机结缘而编织出了“七彩人生”。她们聚焦农村生活,记录时代变迁,传播精神文明。新世纪,她们又端着相机融入时代大潮,投身农村经济建设……21年间,她们开创了中国农民摄影进北京展览的先河,央视“东方时空”、“半边天”、“金土地”等栏目,曾先后聚焦这个全体成员均为农家女的“三八”影社——

   专家为社员授课。  

社员在看展板。

 

社员把拍摄的农产品照片发上农经网。

 

社员作品《婆媳赶大圩》

 

三八影社社员在采风。

  当你在田间地头、集市村落看见一群皮肤黝黑的农家女举起相机,请不要诧异;

  当你看到一幅幅充满美感、饱含时代特征的照片时,请不要惊奇;

  她们以农家女独特的视角,记录了农村的变迁,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融入村经济建设……

  21年来,上高县田心镇“三八”影社始终追随着时代潮流,实现着她们的人生价值。

  一张照片“拍”浓了一对婆媳情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让这些农家女过上了好日子,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又为她们搭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生活舞台。

  11月16日,记者在“三八”影社看到了那张传播甚广的照片《婆媳赶大圩》。在色彩斑斓的毛线摊前,一对婆媳面带微笑在挑选毛线。而当时,这婆媳俩的关系并不好,在田心镇洙村还是出了名的“负面典型”。

  拍摄这张照片的社员易梅英说,她曾一直想找机会化解这对婆媳的紧张关系。在一个圩日,她偶然发现婆媳俩在集市买毛线,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端起相机抢拍下了这张照片。之后,这张照片参加了影社组织的巡展。看见自己的形象上了展台,这对婆媳既自得又有几分难堪,从此真心和好,并表示要在村里做出表率。如今,她俩的关系一直令人称道。

  捕捉美,追求美,倡导好事新风,是“三八”影社1986年成立时的初衷。

  54岁的黄未秀是第一批社员。“那时日子越过越好,就花300多元买了一台凤凰相机,后来就再也舍不得放下它了。”

  第一任社长刘根华,如今已是县图书馆馆长。让她感受最深的就是,随着农民物质生活的丰富,求知、求美、求乐成为越来越多农家女子的愿望。

  有一次,在田心镇斗门村附近,一辆装满香烟的货车翻了,不少人闻讯而来哄抢散落一地的香烟。刚好社员黄建英和罗立萍在斗门采风,见此情形,端起相机就拍。那些人见有人拍照,立刻停止哄抢,不少人还把烟放回去。她俩在现场拍摄的照片,后来还为货主追回损失9万多元。

  “三八”影社成立以来,已举办弘扬家庭美德、遵守社会公德、移风易俗等主题摄影展30多期,足迹遍及全镇138个自然村。社员况丁琴笑着说:“相机作嫁妆,成了田心农村的流行风了。”

  一张照片“拍”出了一座“致富桥”

  ——在记录时代变迁、传播精神文明的同时,她们又踏着时代的节拍,融入火热的农村经济建设。

  田心农民有种凉薯的传统,这里的凉薯皮薄、肉脆、水分足。前些年,全镇凉薯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卖凉薯难的问题。2005年,影社社员看到这种情形,便拍摄了田心凉薯的照片,在农经网、宜春新闻网等多家网站发布销售信息。图片一挂出去,就吸引了不少客户的目光。现在,每年都有湖南、湖北、浙江、福建等地的客商到田心购买凉薯,一张销售网络已经形成,农民再也不愁卖了。去年,全镇凉薯收入300多万元,今年则超过了400万元。

  记者在上高县招商办还听说这样一件事:省建设集团拟在上高投资兴建日产4000吨水泥旋窑生产线的项目,已完成立项。而这个项目的“红娘”就是“三八”影社。原来,去年,影社社员将上高盛产优质石灰石矿的信息拍成照片,在网站发布,结果就引来了“金凤凰”。据悉,项目实施后,一年可实现税收1000万元,解决800人就业。

  现任社长况丁琴说,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农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影社也要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更加有所作为。况丁琴的话也是新一代“三八”影社社员们的心声。

  去年,田心镇推广使用沼气,不少农民心存疑虑不想搞。影社社员们就到试点村采风,用图片的形式制成展板,宣传使用沼气的好处,农民很快就被说服,争相兴建沼气池。

  “三八”影社突破“小文化”束缚,将文化与经济联姻,更加激发出摄影文化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社员辛梅英尝试让自家的鸡通过照片“走”上网络,信心越来越足,规模越做越大。社员卢红连是养鱼大户,她将养鱼全过程及鱼病防疫技术用图片反映,举办展览传授技术。在她的影响下和辅导下,全镇涌现养鱼大户30多户。

  一台相机“拍”出了红红火火的村

  ——影社创立20余年长盛不衰,是农民追求精神生活的生动见证,更是贴近时代脉搏服务农村工作的需要。在时代的召唤和各级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她们走出了一条农村先进文化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金色大道。

  社员易梅英笑着对记者说:“不拿起相机,可能就会摸起麻将。”这句朴实的话语让人深思。农村在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渴求丰富的农村文化。

  “三八”影社成立之初,县镇各级就对她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当地政府将镇文化中心免费提供给影社使用,并为影社购买了一整套照片冲洗设备;对参加活动的社员,采取“一天摄影学习,抵一天义工”的办法予以鼓励;允许社员为居民拍摄身份证相片,按市场价优惠20%收费,既解决当地农民照相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影社部分的活动经费;有关部门每年还拿出专项经费,设立“三八影社艺术奖”,历年来,共奖励经费10万余元,表彰社员作者400多人次。

  县宣传文化部门倾力扶持,既请进来,也走出去。请全国、省、市摄影名家当社员的指导老师和顾问;送社员的作品参加各级摄影大赛;组织社员们到全国各地采风。今年,上高县启动小康文化工程,“三八”影社等本土农村特色文化将成为支持项目。

  “三八”影社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丰厚的土壤。社员易芬感慨地说:“社员在农村采风,会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给农村老人免费照相,老人会给你端上滚烫的鸡蛋汤。”每年,社员们要踏遍全镇20多所中小学和教学点,为学生照相,走十几里山路为三四名学生照相是常事。她们深受家长欢迎。

  植根于广袤的农村,影社的发展令人欣喜。影社有中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6人。社员共拍摄作品3万多幅,发表作品3000余幅,其中,有78幅在全国、全省各项大赛中获奖,有296幅作品三次赴北京展览,有8幅作品在纽约、东京等地展览。去年,影社有5幅作品入选“建设社会主义村暨建党八十五周年摄影展”,社员袁雪英赴京代表全国农民摄影作者在表彰大会上发言。

  期待三八影社这朵“沃野盛开的奇葩”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本报记者胡光华 文/图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7-11-21/93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