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博尔塔拉:为了天更蓝 水更清 草更绿

零零社区网友  2007-11-21  互联网

天山网讯(记者朱必义报道)每一次到博尔塔拉,内心都会有一种期待,期待再去看看赛里木湖那蓝宝石一般的湖水,再去闻闻博尔塔拉河水的气息,以及阿尔夏提草原随风飘散的花香。

  就生态环境而言,博尔塔拉州域内的赛里木湖、哈日图热格国家森林公园、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米尔其克草原等等都是旅游、科考的好去处。然而,外地人在感叹造物主对博尔塔拉如此厚爱的同时,却未必知道今天的博尔塔拉之所以有那样蓝的天空,那样清澈的河流,当地干部群众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也是博尔塔拉乃至整个北疆地区的“生态核心”。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增加等原因,艾比湖湖面已经由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1200平方公里萎缩至500平方公里左右,进而导致湖滨地区荒漠化加剧。加之艾比湖地处阿拉山口大风主风道上,接连不断的大风卷起艾比湖干涸湖底的疏松盐和芒硝,沿天山北坡向东一路“抛撒”过去,艾比湖也因此成为中国四大沙尘暴主策源地之一。

  针对艾比湖周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博州党委、政府围绕“节水、保湖、育林、固沙”方针,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艾比湖生态综合治理离不开高位推动。早在1994年,博州就成立专家顾问团,将艾比湖生态综合对策研究列入重大课题;1997年,州上又成立了由常务副州长任组长的艾比湖综合治理领导小组;2003年,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立,乔吉甫州长亲自担任组长。州四套班子每年都要就艾比湖生态综合治理召开专题会议,并多次组织调研,形成了艾比湖生态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生态治理也需要借助外面的“头脑”。这些年,博州党委、政府先后组织区内外科研院所、高校近百名专家对艾比湖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研究,完成科研成果130多项,为艾比湖生态综合治理进入全面规划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艾比湖周边环境的改善取决于入湖水量,为了保证每年有足够的生态水注入艾比湖,必须从涵养上游水源着手,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001年,博州境内的4个国有山区林场全面停止采伐,200万亩山区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300多名林场职工一部分实行下岗安置,大部分转换角色,从伐木工变成护林员。“活树不采,死树也不采,彻底堵死乱砍滥伐的口子。”博州林业局党组书记周文泽说。

  其次是在三河(博尔塔拉河、精河、大河沿子河)流域实施退耕还林。截至2006年底,全州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7.55万亩,工程涉及21个乡、205个村、4108户农牧民。

  2004年以来,在国家和自治区大力支持下,博州累计投入7700多万元资金,建成围栏草场362.25万亩,并且有计划地在围栏草场内实行禁牧、休牧、轮牧。此外全州还建成牧民定居点52个,规划饲草料基地30.3万亩。通过放牧方式的转变,减轻天然草场压力,遏制草原退化趋势。

  发展节水型农业,合理配置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也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目前博州干、支、斗三级引水渠道防渗率达到97%,喷、滴灌等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1.1万亩。全州在总耕地面积略有增加的情况下,农业灌溉引水量由“九五”末的13.11亿立方米下降到11.92亿立方米,从而确保更多的生态水注入艾比湖。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博州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博州值得称道的杰作。目前全州已建立总面积3271.8平方公里的4个自然保护区,其中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第二大白梭梭自然保护区;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内陆荒漠物种最丰富的区域,植物种类占全国荒漠植物种类62%;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179种,野生植物种类1800种,是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温泉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动物——新疆北鲵是两栖类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距今已有三亿五千多万年的繁衍史,被称为当代动物活化石。

  令博州人自豪的是,4个保护区面积占全州总面积12.1%,从而使博州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种群和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护。

  8月份我们来到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那天正好下着小雨,淅淅沥沥的雨点使得蓝天如洗,草木青翠,整个保护区愈发绿意盎然。长期处于军事争议区、基本上没有人类活动的缘故,夏尔希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净土”。

  工业企业“三废”治理也直接关系到博州的蓝天碧水。从一家家重点工业企业正在发生的变化,我们同样能感受到博州党委、政府追求“绿色GDP”,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决心。

  中粮新疆四方糖业集团博州甜源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甜源糖业)的前身是博州糖厂。改制之前,博州糖厂曾经名列全国6000多家重污染企业“黑名单”,企业加工甜菜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源源不断排入博尔塔拉河,烟尘排放也严重超标。

  2005年以来,甜源糖业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全面进行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动力分厂原有的3台20吨链条锅炉煤耗高,而且排放的烟尘带有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从2005年开始,甜源糖业投入1000多万元,将三台锅炉全部改造成35吨的硫化床锅炉,同时配套三台麻石水膜除尘器。

  改造后的硫化床锅炉对煤质要求不高,而且燃烧充分,炉渣可燃物由原来25%下降到2.5%,吨糖耗煤量由1.05吨减少到0.997吨,一个生产期甜源糖业就能节约原煤3000吨。

  2006年,甜源糖业还从法国引进了PKF板框压滤机和HKF蜡烛过滤器,使甜菜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滤泥总量下降了40%。排出来的干泥直接运往堆放场地堆存,并进行再利用,从而减少了污染源,使废水内的有机物含量下降80%以上。

  甜源糖业总工程师胡秀乾还谈到,2007年,该公司将投入2500万元建立日处理1.5万吨的废水处理站。经过处理的废水可达到二级排放标准,既能用来作为锅炉的除尘水,也能用于厂区周围绿化以及农田灌溉。

  博兰水泥有限公司前身是博州水泥厂。多年来,博兰水泥生产现场总是烟尘弥漫,成为博州干部群众的一块心病。今年3月,博兰水泥25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固定资产投入9600万元,其中环保投入1126.14万元,占11.73%。

  粉尘治理方面,博兰水泥主要通过在生产线设置56台收尘器,收尘效率可达99.94%。同时对物料堆场等露天储存场所进行封闭,运输散装货物的车辆加盖篷布防止物料抛洒。

  对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的治理主要通过在生产系统配置双列CDC五级旋风预热器和分解炉,并采用多通道喷煤燃烧器和窑外分解炉,同时辅之以高压温湿水雾除尘等方法,抑制氮氧化合物的生成,并有效降低二氧化硫排放。

  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对社会有利,对企业也有利。博兰水泥副总经理翁卫斌告诉我们,机立窑每生产一公斤水泥熟料耗煤1100大卡,而新的生产线只需750大卡。按2500吨/日计算,扣除冬季停产时间,每年减排二氧化硫177.5吨的同时,还能为企业节约标煤3万吨。此外吨水泥电耗也能从110度下降到90度,每年可节电1200万度。

    市大大小小石灰窑多达100多个,土法上马,工艺落后,既破坏资源,也污染环境。通过这几年清理整顿,目前只留下4家上规模的企业。

  在博乐市经贸部门负责人陪同下,我们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博雪钙业有限责任公司。走进这家企业即将落成的生产区,一座座高大的窑炉、纵横交错的管道以及宽敞的车间显示出规模化企业应有的气势。

  博雪钙业副总经理陈洁女士告诉我们,博雪钙业采用封闭式生产工艺,通过对窑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然后打回碳化塔继续反应,从而在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减少了大气污染,降低了煤耗。

  陈副总经理具体谈到,小石灰窑每烧制一吨石灰耗煤200公斤左右,即使是改进后的机立窑,吨石灰煤耗也需要140公斤左右。博雪钙业通过对石灰石原料进行精深加工,每吨产品耗煤仅115公斤,而且轻质碳酸钙的附加值以及对税收的贡献都是石灰的几倍。

  值得一提的还有,博雪公司采用先进工艺生产轻质碳酸钙,吨产品排放的二氧化碳仅为石灰窑的四分之一。

  玉米是博尔塔拉主要作物之一,玉米深加工多年来一直是博州领导力求有所突破的一项富民产业。博圣玉米精化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食用酒精的企业,通过提取酒糟液中的固态物,博圣公司同时还生产高蛋白饲料,而且销路非常好。

  即使对酒糟液进行了处理,博圣公司排放的废水还是不能达标。这种情况下,公司聘请内地一家环保设计单位,投资5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年内就将投入运行。

  “处理一吨废水需要0.4元费用,但这笔钱企业必须掏。”博圣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博州发展新型工业化,走的是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快速发展型的道路。”博州环保局副局长刘金博谈到。正是这种对“绿色GDP”的不懈追求,才使得全州两县一市城市饮用水达标率多年保持100%的良好纪录。此外博州境内的博尔塔拉河、精河、大河沿子河这三条主要河流监控断面的水质也都达到三级排放标准。

  我们还了解到,2005年~2006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连续两年在自治区环境目标考核中获得优秀。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7-11-21/9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