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新疆哈巴河县吉林新村:定居牧民的新生活 生产的新发展

网友投稿  2013-12-04  互联网

 

  趁着还比较温暖的冬阳,笔者于12月1日来到了距离县城8.5公里处的吉林新村。走进新村,只见一排排白墙蓝顶的安居房,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一栋拔地而起的村办公楼,还有文化广场、商店、幼儿园……这些原来只有城里才会有的设施,如今在吉林新村已经司空见惯了。

  住新村,过上新生活

  “以前在县城串亲戚,常看到一些老年朋友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很羡慕,现在我们村上的老年人一出门随时就能在属于我们自己的体育器材上锻炼身体。”60岁的村民吾尔列汗告诉笔者。

  吉林新村按照哈巴河县“星级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在文化广场两侧建起了健身器械及乒乓球台、篮球场等公共设施。特别是健身设施很受牧民欢迎,在闲暇时间,村里的老人、小孩都喜欢到文化广场上来健身与玩耍。吾尔列汗身体硬朗,有时从野外放一天牛羊回来,不忙时也喜欢到文化广场上的健身器材上活动。

  吾尔列汗老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115平方米的定居房宽敞明亮,水、电、暖、厨、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布局既紧凑又实用。

  吾尔列汗感慨地说,他家过去住在河谷里面,没有电,没有水,没有路,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去年搬进新居,住进了这115平方米的定居房里后,完全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据了解,2011年,哈巴河县依托吉林省援疆项目,在这片区域实施了150户定居兴牧工程,并高标准配套水、电、路、林、渠等基础设施和办公室、文化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累计投资4075万元。

  搬新家,生产有了新发展

  山德古丽一家是今年6月搬进吉林新村的,刚搬来没有多久,他们一家就参加了村上自行组织的实用技能培训。说起新家园举办的这些大小培训,加尔增别克赞不绝口:“我不能只顾自己学上一两门手艺,还得让孩子好好学习,让他们将来上大学。”

  走进山德古丽的家,占地近2亩的小院内洁净整齐,院子的角落堆放着的西红柿、辣椒、茄子等干枯了瓜果蔬菜杆子,处处显示出了盛夏时节,这个院子盎然的生机。说起搬出河谷的感受,山德古丽可高兴了:“你看这敞亮的新砖房,水龙头通到家里头,做饭用上了煤气灶,洗澡有热水器。孩子的新学校就在村头,政府还考虑到我们的生活习惯,为我们每家每户配备了暖圈和青贮窖。现在,丈夫去县城打工去了,我在村上刺绣协会上班,收入一点都不发愁。”

  据了解,吉林新村正通过大力发展定居后续产业,逐步转变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哈巴河县为吉林新村引进了350头新疆褐牛生产母牛。现在,这个村仅新疆褐牛就有615头。同时扶持30户养殖大户扩大养殖规模,建成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肉羊育肥及良种繁育产业。截至目前,该村的良种肉羊饲养量达到2000只,自繁自育优质种公羊200只。

  吉林新村村党支部书记塔拉埔告诉笔者,通过引导定居牧民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特色养殖、少数民族刺绣等定居后续产业,该村人均收入由定居前的2110元提高到2012年的7686元。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3-12-04/10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