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的旧墙画上了具有本土风情的壁画、原来不到2米宽的沙石路改成宽约5米的水泥路、休闲广场“网点化”地散布村中、村民足不出户可享受到专业的社工服务……在珠海斗门区南门村的主村道,一处处细节的变化使这个集聚南宋皇族后裔的古村落焕发出蓬勃生机。而在不久的未来,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底蕴、主打宋文化主题旅游的特色村庄将出现在黄杨山边。
不仅是南门村,如今在珠海幸福村居建设的试点、示范村中,处处可感受到村居发展的新面貌:南澳村通过亲水平台、石拱桥、水松林等景观打造“一河两岸”风景,莲江村和企业合作开发“十里莲江”生态旅游项目带动村民收入相较去年增长8倍,新伟社区通过社会治理工程建设成就基层治理“零纠纷”、石龙村“大党委”创新带动农户种植花木产值同比提高50%……一场改变珠海村居的热潮正在袭来。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以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已经初见成效的幸福村居创建正加速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进而形成社会各界共建的格局和氛围,一个个逐步迈向拥有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繁荣兴旺农村经济、整洁优美农村社区、城乡一体公共服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丰富多彩文化生活、民主和谐社会管理的珠海“美丽乡村”正逐步浮现,珠海幸福村居创建也进入三年大变化的新征程。
这将是珠海推进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样板城市以及“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一大精彩注脚。
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多元共建格局
金湾区海澄村村支部书记袁英权如今全身心地投入到幸福村居创建工作中,每天早出晚归,家里全靠老母亲和妻子照料,养殖的生蚝也交给他人打理。
在珠海,像袁英权这样全身心投入到幸福村居创建的村干部还有很多,创建幸福村居已成为所有村干部的“头号工程”。在他们看来,这对农村的发展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此都铆足了劲儿想把这项工作做好。
“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最广阔的天地去。”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曾在去年全市创建幸福村居大会上如此动员。一年之后的今天,社会各界对幸福村居建设已形成共识,创建幸福村居已深入人心、深得拥护、深受好评。
幸福村居的创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机关干部和在校大学生。斗门区财政局的何啸逸几乎天天要到南门村,他经常在村里和村民们闲聊了解家长里短并努力为村民解决问题。而像他一样选择农村、愿意为农村发展贡献才智的,还有200多名驻村干部。
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到农村拓展发展空间同样成为了珠海企业界的共识。“我们对幸福村居的创建非常看好,未来珠海的农村、农业发展将大有可为。”参与斗门莲江村“十里莲江”生态旅游项目的十里莲江生态旅游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该公司开发的“十里莲江”项目使当地村民分红收入大增。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企业认购幸福村居创建项目、认捐资金总额已超过1亿元,企业参与创建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
从当初的怀疑、冷淡到现在的欢迎、支持、拥护,从“要我建”变成“我要建”……村民的认识同样在改变,幸福村居创建如今已成为他们的内在诉求。“幸福村居创建对我们农村来说是大好事,我们全力支持。”在南澳、莲江、南门、海澄等村的走访中,笔者多次听到村民们类似的肺腑之言。
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厅副厅长陈祖煌也对珠海给予了高度评价:“珠海幸福村居工作起步早、行动快、力度大,成效显著。”
农村、农业、农民迈向“三转型”
“以前沙脊河受到污染,还不时可以看到死猪死鸡死鸭塑料袋等垃圾漂浮在河面上,如今经过治理后水质干净,还可下网捕鱼,水环境得到大大改观。”金湾区沙脊村党支部书记陈荣沛对如今的村居环境改善感受颇深。
城市与农村,最直观的差别首先是居住环境。以环境宜居工程为切入点,珠海在过去一年中大力推动“洁净工程”,致力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据了解,全市目前已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村居64个,而未来将实现污水处理设施村居全覆盖,使农村生态环境向城市社区看齐。
不仅是环境治理,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幸福村居办还组织开展了百名教师、百名律师、百名医生、百名志愿者进村居开展服务并制定了长期下村居的服务方案,使农村村民也享受到在城市的社会服务。
一系列的举措,使珠海不少农村的宜居环境、休闲娱乐、文化生活、公共服务已逐步向城市现代社区转型,农民的生活习惯也逐步向城市转变。在南门村、平塘社区、南澳村、莲江村,村民们现在都不再像以前一样随地扔垃圾,而是习惯扔到垃圾箱,在晚上也会参加越来越多的文体活动。“我们现在居住环境变好了,村里的休闲文化生活也更丰富了,跟城市没有什么两样了。”南门村的赵承德说。
而农业的发展同样呈现显著的变化,从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向观光休闲等生态农业加速转型,现代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等三大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凸显。
以莲江村的“十里莲江”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整合莲江村旧村落和生态环境资源,致力于打造集生态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和养生居住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项目,其湿地公园、农耕博览馆、青年旅馆、绿道单车等项目开放后,在国庆时平均每天迎客120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多。“现在几乎每个周末的房间也都被订满,也带动了村集体及村民收入的提高。”莲江村委会负责人说。
综合改革激活农村经济内生动力
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这也是当前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课题。在幸福村居建设过程中,珠海将其与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统筹、有序推进,以农村“三资”交易管理、土地流转、股份制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等为重点推动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农村的发展活力,形成了幸福村居与农村综合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格局。而这种深层次的变化和成效对农村的长远发展更加影响深远。
斗门是珠海幸福村居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的主战场,该区在今年5月份全面推开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破除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农村经济的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
目前,改革的成效已逐步显现。新堂村是工业园区周边的村居,在实行股份制改革后,村民分红得到提高。“以前我们都不多分红的,改革后每年每个股东约有1000元的分红。”新堂村民林建富说。
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集体资产、资金、资源“三资”交易的监管非常重要。珠海以斗门为突破口创村“三资”监管,所有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将受到各级“三资”监管部门监管,各种相关交易信息将在各村公布栏公布,同时在“斗门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管理平台”的网站上公布,接受村民的监督。
这些举措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据珠海市相关领导介绍,农村集体“三资”的公开交易切实提高了村居的集体收入,“在今年某个公开发包鱼塘的村,平均年租金从每亩不到150元飙升到每亩2000多元,集体年收入从往年的80万元增加至500多万元,翻了近7倍,村民的分红也随之水涨船高。”
■成效
特色产业发展工程
提升“三大功能”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驻村干部牵线,华南农业大学将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南澳草鱼的产量增加村民收入,乡意浓公司也有意和我们合作打造有机农业种植,未来村里将设立生态农业种植体验基地,预计可带来500万元左右的收入。”谈起村里的产业发展,南澳村委会主任助理冯卫全十分期待。
产业的发展是珠海幸福村居创建的核心。过去一年多,珠海抓住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环节,坚持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避免乡村经济的空心化。
银行与村庄合作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难题、政府设扶持基金推动白蕉海鲈产业化、借鉴台湾经验谋划农业创业建设、农业合作组织加快建设……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珠海农业发展的市场体制机制正逐步完善,农业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转型,其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带动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据莲江村副书记周敬棠介绍,该村通过和企业共同建设“十里莲江”项目,去年村民人均分红达到1600元,是前年的8倍,“随着项目的发展,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和人均分红都有望继续增加。”
环境宜居提升工程
生态文明引领村居开启美丽蝶变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垃圾随便倒,污水遍地流。”这曾是珠海不少农村环境的写照。如今,一切都在改变之中。“在前期的调查中,村民们反映最多的就是希望改善村容村貌,因此我们把农村环境宜居提升作为工作的重点。”市幸福村居办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自启动洁净工程以来,全市共建设省级标准密封式垃圾屋超过650座,聘请村居保洁员超过2400名,为农村宜居环境的提升打下了硬件基础。
南门村村道两旁别致而实用的绿化、接霞庄护庄河整治后的干净湖面、平塘社区一河两岸芳草萋萋搭配错落有致的凉亭、南澳村实现全覆盖的污水收集管道、莲江村绿道与街心公园相映成趣的景观组合、鸡山社区整治后的河涌不再臭味弥漫……如今的珠海村居,与城市社区一样的宜居环境在一个一个地变成现实,富有滨海滨江特色、岭南风格和乡村特点。
以规划为引领、以“四整治一美化”(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污染、水体污染,美化村居环境)为重点,珠海的村居正在形成一个维护环境卫生、生态文明的相关制度和长效机制,生态文明的建设从侧重城市向城乡统筹转变,为“美丽中国”在农村的落实提供了丰富实践。
民生改善保障工程
公共服务延伸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享受和城里人一样完善的公共服务,是许多农民的愿望。如今在斗门夏村,村民们的“健康梦”越来越近。今年6月,夏村在全市农村中第一个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库,通过总结统计电子健康档案库可以分析了解村民的常发疾病,定期联系医院开展有针对性的医疗义诊、免费体检等活动,从而保障夏村村民的健康。
除了夏村,南门村的村民同样享受众多的民生改善措施:考上大学最高可奖励10万、医保参保率达到100%、有专门的社工队伍上门为老人服务、村中文化设施越来越多,城市生活变得触手可及。
作为幸福村居创建的落脚点,民生改善保障在近一年来更受珠海各级政府重视,并取得明显成效:11所镇中心幼儿园已全部建成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公立医院骨干定期到基层社区医院坐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投入补贴提高……民生保障工作的扎实推进,使珠海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向农村延伸,促进发展成果由更多的农民共享。
特色文化带动工程
延续农村文脉传承保育乡村文化
青砖、绿瓦、吊桥、石板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南门村菉猗堂、接霞庄等古建筑正整饬一新,皇族后裔聚集的村落在保护和传承“宋文化”中期待与现代旅游嫁接重塑古村新的辉煌。
在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些地方“大拆大建”,农村的特色尤其是文化特色遭到破坏,加上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出现乡村文化边缘化、断层化的现象。
而以南门村为代表,珠海通过特色文化带动工程的实施,使基层村居的文化传承得以延续、文化氛围得到提升。尤其是对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珠海尤其注重保护,以延续农村的历史文脉。据了解,除了南门村外,八甲村、海澄村、北山村、莲江村等也着力于保护历史文化底蕴,以特色文化带动村居的发展。
与此同时,基层文化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南门村、鸡山社区、海澄村、北山村、南澳、莲江等多个村居借助此次机会新建了文化广场(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社区公园、休闲活动中心等,基层村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以前村民们没事经常聚在一起打牌,现在建了休闲活动中心后,村民们有了休闲的地方,每天晚上唱歌跳舞的人多得不得了,文化生活比以前丰富多了。”鸡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唐社源说。
社会治理建设工程
构建社区共同体
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在南澳村,村民们每周都可以见到从城里来的律师,当他们遇到与法有关的问题时可以向律师们咨询。“有了专业的知识做保障,村民的一些矛盾难题都得到很好的化解,促进了基层的稳定。”冯卫全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农村的治理出现“青壮打工去,老幼在南岗”的空洞化现象,部分社区也因不同群体的存在出现群体融合的新课题,基层村居的社会治理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
在幸福村居创建中,珠海逐步形成了以村居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集体经济组织为支撑、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群团组织为枢纽、社会组织为补充、公众参与为路径的基层治理多元格局,避免出现乡村治理空洞化,保障了农村基层的社会稳定。
以井岸镇新伟社区为例,作为创建试点单位,新伟社区积极探索建立“三社联动”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即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支撑、以社工为桥梁,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的有效联动、相互促进。
新伟社区党支部书记甘显富表示,“三社联动”的工作机制有利于使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比去年共发生18起矛盾纠纷,今年我们社区1至8月份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固本强基工程
基层党组织成
发展增收“带头人”
如今在斗门新堂村,活跃着一支由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联络员队伍,每个联络员每月至少要2至3次深入家庭听取村民困难与建议,并及时向上反馈。村党支部会将联络员搜集的村民困难进行逐个筛选,再逐步解决,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
这是“固本强基”工程成效的一个断面。通过组织形式创新设置、村级党组织成员的素质培训等方式,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村发展方面、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堡垒”作用。
石龙村是“固本强基”工程做得最有特色和成效的村。以该村为中心成立的全市首个联合“大党委”,将周边5个村党组织重新设置,5个村的花卉苗木种植产业纳入统一规划,共享多种资源,提升了片区生产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在各村党员的带动下,位于联合党委片区的联合先锋园林花卉专业合作社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两大平台,提高了农户种植花木的收益。据了解,此前普通农户每亩花木年产值为6000元,入社后每亩年产值9000元以上,同比提高50%,带动社外农户致富超过2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