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迤那镇大力发展党参种植,让当地群众致富。
水城县发那村,几乎家家门前都有一个漂亮的小花园。
六枝特区阿乐村村民在上网室与远方的亲人视频聊天。
新闻提示
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现阶段贵州中国梦,贵州要建成一个不含水分、老百姓得实惠、人民群众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近年来,全省各地紧紧围绕“富在农家增收、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广泛开展“四在农家”活动,把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愿望变成现实。
目前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已有16000多个创建点,覆盖9000多个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50%,受益群众达1500多万人,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是贵州省在“三农”工作中创造的成功做法,成为贵州省社会主义村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全省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推进扶贫开发、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解决贵州省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 身居风景区 致富各有招
走进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大寨组,干净清爽的水泥路面,房屋灰色基调,砖块勾白缝,颇有几分新气息。
年逾六旬的组长黄生强介绍,大寨组近80户,360余人,是一个布依族寨子。同其他乡村一样,组里大部分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从事着豆腐等食品加工、建房修路等建筑和传统种养业。
大寨组位于三岔河畔,距纳孔民族旅游村寨400米。今年被定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省级示范点。去年以来,者相镇整合村建设资金、“整乡推进”项目资金上百万元,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村寨。寨子里夜晚有路灯,到各家有水泥串户路,去年已改造民居30栋,今年还将改造75栋。
黄生强家住的是村里少数没有进行外装修的老房子。两个儿子外出打工了,自己偶尔为村民承建屋基、打点零工,每天最少能收入100元,一年能挣3万元左右,加上孩子们在外打工的收入,全家打算近期建新房,到时再内外装修一新,去掉破旧容颜。
大寨人饮的是龙井水,村民有加工豆腐的传统和手艺,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远近闻名的“豆腐”寨。随着磨浆机的推广,户均加工量扩大,但因为没品牌,无力扩大销路,加工户逐步减少。
50出头的黄家林,一家人从事豆腐加工多年。他家加工的豆腐,沿用传统工艺,用酸汤点豆腐,入口不仅有弹性,还有淡淡的甜味。每天黄豆用量50斤左右,老伴负责加工,他自己骑着三轮摩托车,放着喇叭,走村串寨销售。三轮车上除了菜豆腐,还有凉粉、包谷饭等食品,成了村寨的一道“风景”。偶尔“旷工”,吃惯了他家豆腐的村民会盼望:“卖豆腐的怎么还不来?”
靠着加工豆腐、凉粉等传统食品,早在上世纪90代初,黄家林就建起寨子里少有的砖房,如今,一家人的开销、积累,全靠着这个传统手艺。说到收入,黄家林有点保守,他说一天能赚百把块钱,但比打工自由,做多少,什么时候做,都由自己决定,一边卖豆腐,还能和众多乡亲聊天,因此很“享受”这份自在。同黄家林一样从事豆腐加工的,大寨组共有4户。
55岁的王吉秀,从小学习蜡染手艺,嫁到大寨组后,在家里开设作坊,从事蜡染加工,王吉秀家有3个圆形的蜡染缸。今年的淡季已过,又进入了旺季,王吉秀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又动工“开染”了,再过段时间,三个染缸就要“满负荷”运转了。
王吉秀主要从事蜡染初加工,加工费论斤算,根据加工工序的繁简,工序从3到30道不等,加工费从每斤20元到100元。蜡染加工是王吉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一家人的生活开销,主要靠这项家庭副业。王吉秀带着浓重的布依族口音告诉记者,布依族的蜡染,以纯天然植物为染料加工,因加工多年,技术得到普遍认可,客户靠熟人以及熟人的熟人,不用做“广告”,也有做不完的活路。
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不知不觉中,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大寨组村民的生活。附近农家乐等三产业的发展,村民加工的食品、种植的蔬菜,销量在增价值在升。
蔬菜种植大户的进驻,土地“值钱”了,每亩土地的流转达到700元,不低于村民自己种植传统作物的收益。
贵定县沿山镇星溪村 让脑袋“富”起来
多年的发展,贵定沿山镇星溪村人的口袋鼓了起来。彩电、冰箱、电脑、电话、汽车走进了家中,但星溪村人并不满足于此,如今正千方百计使脑袋“富”起来。
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农民的学习与培训,通过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和邀请业内专家等方式定期组织农民进行学习培训,让每一位农民都能掌握一至二门致富技术。
罗家平是一家“农家乐”餐馆老板,创业之初,毫无餐饮经营经验。在镇党委、政府的安排下,从省城邀请了一位烹饪专家,专门为像罗家平一样有意创业的农民开办了农家乐经营管理培训班,就农家特色菜开发、菜肴营养搭配、餐馆定位、烹饪方式方法、人员管理、食品安全、卫生环境、营销技能、礼仪服务等知识,进行了半个月的培训。
“快,帮咱查查猪流感怎么防治”,村民刘玉梅急匆匆地走到该村远教中心,对村远教管理员说。村远教管理员边啪啪地敲着键盘边说:“姐姐,我马上帮你查一下。” 不一会,村远教管理员不仅为刘玉梅查到了有关资料,还将这些防治要点写在卡片上交到刘玉梅手中。
“远程教育教会我好多技术,让我圆了多年的创业梦。”30多岁的罗庭彪,如今已成了养鸡致富能手。可回想创业初期,由于经验不足,技术跟不上,导致他养鸡失败经济损失惨重,是村里的村支书主动上门来帮助他,并教会他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技术。
笔者翻开该村的远教学习记录,发现里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群众前来咨询和现场学习的内容。
在星溪村农家书屋内,挤满了前来借书和阅读的人们,这其中有年长者,有年轻人,也有正上学的学生。管理员一边做着记录,一边说:“每天来阅读和借书的群众不下50人。”
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四十多岁左右妇女们正在广场上跳起自编自演的各种反映村建设方面的文艺节目,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既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更促进了社会主义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乡味”的文化。农家书屋、广播室、文化广场、远程教育……一个个文化设施相继建成,为群众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镇政府向旅游局、农业局、卫生局等部门申请,旅游服务知识、农业实用技术、文明卫生习惯等相关培训接连开班,提升了当地农户技术、文化水平。
在“四在农家”建设进程中,沿山镇星溪村人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站在新的起点上,星溪村人正信心百倍建设自己的幸福家园,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六盘水 山村里的喜乐年华
“乐”从生活来
六枝特区的阿乐村,昔日水黄路边上一个“灰不溜秋”的后进村,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变了样。青山环抱,绿树浓荫,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农家“小别墅”掩映其间。
年逾70的卢富英在阿乐住了一辈子,自告奋勇领着记者“逛村”。
“我们走的这条路以前‘晴天见灰,雨天溅泥’,现在都是干干净净的柏油路,鞋子都不用每天擦了。”“这里是以前的烂泥地,如今盖上了漂亮的亭子,晚饭后我们都喜欢到这里来坐坐。”……卢富英一边走,一边说。
阿乐村到底什么样?记者细细梳理了一下,除了房屋改造、路面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之外,阿乐村新增了如下的东西:
硬化路两旁设置了68盏太阳能路灯;10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室里,村民可以上网、看书,甚至看病;古民居改造建成的阿乐民俗陈列馆,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民间文化艺术;标准篮球场、休闲小广场……一个个城市元素“落户”阿乐,让当地村民不出村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乐”从发展来
盘县平关镇石脑村一直在想办法脱贫。
正当全村上下一筹莫展之时,从机关下派的干部领着村班子成员搞起了“改革”——凑钱创业,盖温室大棚,走合作社路子。
没多久,石脑村变了,不但农产品很快打开销路,成为超市里面的热销品,更激发了当地村民居家创业的热情。
一时间,返乡创业、自主创业等等相继涌现,形成了“家家有主业、户户有副业、人人忙创业”的新气象。
村民何红梅凭借自己的一双巧手,建立了盘县“灵巧女”手工编织协会。产品全部手工编织,一面世就得到市场的追捧。自己创业红红火火的同时,何红梅还带动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灵巧女”手工编织协会吸纳了当地近70位村民一起通过双手挣钱。
如今的石脑村,流行一句顺口溜:“石头脑袋开了窍,四在农家共建造;油路到家轿车跑,石脑生活很美妙。”下派石脑的驻村干部何标对此感受深刻。他说,“乐在农家”要从发展上来,经济指标也能衡量村民幸福感的高低。
“乐”从政策来
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六盘水本地有名的民营企业,在“千企帮村、万户结对”的大潮下,该公司提出“建设一个煤矿、帮助一个村落”的目标。每规划一个煤矿配套的供水、交通等问题,均把煤矿所在村庄的农户考虑在内,统筹解决。
与此同时,贵能公司还明确了三项“土规定”——
用工需求优先考虑本地农民,目前该公司70%用工都是煤矿所在地村民;
运输需求优先考虑本地车辆,仅弘财矿区和攀枝花矿区就解决了本地车辆运输540辆;
吸纳煤矿所在地未就业大学生就业,工资待遇方面不低于当地企(事)业人员平均工资。
据统计,自从“千企帮村、万户结对”启动以来,六盘水共有1247家民营企业参与,与1019个村结成对子,共实施项目1400余个,投入资金15.74亿元。
在村民心里,六盘水所推出的“千企帮村、万户结对”不仅仅是实现“乐在农家”的具体措施,更包含着实心为民的浓浓情怀。
黔西县绿化乡 四面青山一碧水
在黔西县绿化乡境内有一座极大的淡水湖泊,当地人把这座湖泊叫做“大海子”。大海子湖两边的村寨因此得名。大海子村,世代居住着白族和布依族群众。
穿过大海子村牌坊,进村的水泥路两旁,是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民居,大多数背靠着丘陵山坡。从大海子湖边放眼望去,富有白族建筑风格的民居在几座林木葱郁的丘陵山坡中星罗棋布,山林中有房屋,房屋被林木环绕,已然是一道美丽的景观。
大海子湖水域面积750亩。村里年过八旬的林明理老人说,从他记事起,就从来没有看见大海子湖干涸过。
当地人把大海子湖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为上寨组,下游为下寨组。去年,为了把大海子湖打造成乡村旅游之地,黔西县在大海子湖上游修建了一座八角亭,在中游修建了一座四方亭,在下游还修建了一座100米长的民族文化观光长廊。
站在八角亭里望去,阳光下,碧绿的大海子湖水泛着粼粼波光。湖的右岸是一排柳树向下游延伸,湖的左岸则是45度的丘陵山坡,山坡上种植了500亩桃树。
村主任李光灿介绍,大海子村有田土2024亩,主要种植水稻和烤烟,生态林2242亩,还有桃树、石榴树、梨树、李树等经济林1183亩,全村绿化率达60%以上。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海子村就大量种植槐树、柏树、赤松、马尾松等树木,丘陵山坡上绿树成荫,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09年,毕节市以打造“致富田园、生态庭园、特色庄园、文化乐园、和谐家园”为载体,大力推进村建设,大海子村农户的房屋统一按照白族民居建筑风格进行了改造,不仅环境和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的精神面貌也在悄悄地改变着。
走进上寨组村民林明迁家,客厅里的座椅、桌子和摆放电视机的长条柜等干净整洁,客厅、卧室、厨房三间屋子的水泥地面泛着光亮,厨房里的灶台、碗柜、冰箱摆放的井然有序,纤尘不染。院坝同样干干净净。虽然院坝的外围种了十来棵梨树、桃树,但院坝里却没有一片掉落的树叶。房主人爱干净、讲卫生的生活习惯由此可见。
依托山水等自然资源,大海子村正在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旅游景区。
在建设美丽家园的征途上,大海子村群众增强了环境意识,内心深处充满对美的自觉追求,也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希望把家乡打扮得更加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