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政协委员调研归来 谈如何建好美丽乡村

网友投稿  2013-05-22  互联网

  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彭雪峰、孟洛明、钟章队、窦晓玉和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地理标志审查处处长姚坤共同做客中国经济网“调研归来”访谈栏目,就“美丽乡村”建设谈了调研中的感受和看法。

  心目中的美丽乡村是什么样的?

  在彭雪峰心目中,美丽乡村之美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是自然之美,就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第二是发展之美,美丽乡村的发展不仅仅是县市 的发展,还应该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第三是文化之美,农村的乡村文化,应该是丰富的、多彩的。第四是社会之美,就是农民应该拥有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 社会环境。第五是生活之美,就是农民的生活幸福、友爱,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公序良俗能够得到充分地体现。

  孟洛明认为,除了彭雪峰所说的五个美以外,美丽乡村还应当是安全的。他以中学毕业后到农村插队的经历说明,美丽乡村的水质应该是安全的,美丽乡村的门应该是不上锁的。

  在钟章队心目当中,美丽乡村应该是人们热爱生活,能接受很好的教育,还有稳定的工作和满意的收入,有可靠的社会保障,有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还有舒适的居住条件。另外,美丽乡村还应该是环境优美,交通方便、信息畅通。

  窦晓玉用三个词来概括她心目中的美丽乡村:人美、景美、屋美。人美就是有美好的邻里关系,景美就是有美丽的乡村景致,屋美是要有美丽的乡村建筑。

  姚坤认为,美丽乡村应该是经济、民主、文化、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村。

   如何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的关系问题,彭雪峰表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这是世界各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 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而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它主要追求的是生态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国农民整体生活 水平的提高。中国现在有将近八亿农民,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将会有接近一半农民离开土地,走入城镇,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城镇化就是有针对性地 解决这一群体的问题。而留下来的一半要继续生活在乡村,国家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来解决他们所面对的问题。

  如何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二者之间的关系呢?彭雪峰认为,新型城镇化并不是要让所有的农民都进城,应该是让那些想进城的、当地具备合理推 进城镇化条件的一部分农民,走入到城镇里去,尊重农民意愿是主要问题。剩下来的那一部分农民要留在农村,政府要保持地方特色,尽可能地保持村镇古朴的风 貌,保护传承当地的文化。

  彭雪峰认为,新型城镇化最需要解决的是发展方式问题。2000年我国城镇化率是36%,2012年已经达到了52%,发展速度非常惊人。这么快 的发展速度是在廉价的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基础上取得的,这种发展模式是难以持续的。怎样实现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这是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彭雪峰认为,解决城镇化发展方式的问题,应当有三个优先考虑:第一是优先考虑农民的自主权问题,因为农村的发展要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考虑到农 民的意愿,农民希望怎么发展,他们具备怎么发展的条件和基础,这是必须要考虑的。第二是一定要考虑农民权利的保护,这个权利包括农民财产权利的处置,让农 民所有权都能得到完整的保护。另外一个农民权利的体现是,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基层村民自治组织的完善,要充分体现农民的意志,充分体现农民的民主权利。第 三是考虑可持续发展,失去土地的农民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将凸显出来,一定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姚坤认为,大家正在说的中国梦对处理美丽乡村和城镇化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诠释。中国梦里有三条: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共担责任。第一要共同发 展,不能单纯发展城镇化和乡村这两个,要共同发展。第二个要持续发展,不持续发展这个事情就完了。第三个要共担责任,不能因为城镇化的建设,使得美丽的乡 村不再美丽了。

  窦晓玉认为,城镇化要避免流于数字化。到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从数字上已经是52%了,这里面恐怕起码还有数亿的农民已经进入城市,却没有 真正地融入城市的生活,也没有享受到城市的医疗、教育资源。而美丽乡村建设要避免空心化,大家说到乡村,基本上是老弱留守在那,青壮年都已经到城市里去打 工了。

  孟洛明表示,国家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用到农业转型问题上,要落到实处。 为此,他提出两个建议:一是今年要实施“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可在其中专门安排一项农业转型的评估,了解这方面的创新驱动发展进展情况。 二是建议经过评估以后,出台一个农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号文件。

  姚坤表示,国家工商总局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中国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合同帮农、互动互农、经济活农。此外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民生产 合作社,统一迎接市场的挑战。再有就是把东部的资金和技术往中西部引进,开展各类和支持各类的展销会、博览会,在利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富农上也做了很多工作。

  建设美丽乡村如何传承乡村文化?

  窦晓玉认为,农业文化是美丽乡村的根和魂。在美丽乡村建设当中,要特别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体现在保护古村落、古建筑这些看得见的 物质文化遗产上,还要关注人文、地域风情、民风民俗这些看不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本身也承载着乡村文化,要发掘这些乡村文化的产业 价值,促进产业和文化的融合。

  孟洛明表示,传承乡村文化一定要重视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将文化传承下去。

  姚坤表示,地理标志文化是乡村文化、农业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工商总局对地理文化进行了总结和传播,在拍摄走进中国地理标志百集系列片。

  建设美丽乡村资金从哪里来?

  钟章队认为,首先,美丽乡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国家应该从顶层进行设计,将区域城市群建设、城镇化建设、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起来考虑,统一进 行产业布局。其次,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全国可能需要几十万亿的投入,跟城镇化建设的投入差不多。这样一大笔资金,光靠农民,或者光靠地方政府, 是投不起的。钟章队建议,国家应该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以及农民四个方面来共同筹集资金。通过计划的手段和市场的手段把事情做好。同时,应该吸引 一些非制造业中小企业进驻农村,不仅可以带来资金,而且带来人才。同时,要积极去争取一些城市对农村的帮扶。 第三,在这个巨大的工程建设中需要大量的人才,包括管理人才,创业人才,以及公共服务的人才,需要大量的教师和医生。国家高等学校有这种义务和责任,为美 丽乡村建设培养人才。从国家层面也应该制定一些政策,集聚一些人才流进农村,参与农村建设,到农村去创业。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个逐渐演化 的过程,要防止千城一面出现。

  姚坤表示,资金投入属于输血,输血不断地输,但没有考虑到怎么造血,应当将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造血就是创新驱动,用知识产权、管理创新去推动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

  孟洛明认为,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有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如何筹集资金,二个是如何把资金花好,花出效率来,花出质量来。

  建设美丽乡村如何避免千村一面?

  彭雪峰谈到,在对美丽乡村建设做实地调研时发现,有些地方只追求楼高了,路宽了,灯亮了,但是特色消失,出现了千村一面的问题。他认为,要避免 千村一面,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要立足于农村现有的资源禀赋,立足于农村的生态条件和地形地貌。第二在规划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布局。乡村与周边的大中 城市、县城、乡镇之间阶梯设计,从文化、经济结构、空间利用等方面整体考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村与村、村与镇、村与城之间的同质化、雷同化。第三要注重 物质和精神的同步发展。除了建楼、修路,搞基础设施建设以外,文化怎样同步发展,这必须要高度重视的。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就会有效避免千村 一面现象。

  窦晓玉说:我国经过多年的破坏性建设后,很多乡村景观已经消失了。他认为,有两点特别重要:第一是观念上的,如果很多领导观念上把美丽乡村建设 仅仅看成是物质空间的建设,那就很容易出现程式化的模式,比如说看到欧洲的小洋楼很漂亮,全都移过来了。如果觉得乡村建筑本身承载着先贤文化和老百姓的精 神寄托,那就会在保护上力度加大。第二、从操作层面上来讲,建筑师应该要下乡。把乡村文化挖掘出来,真正地改善农村的生存环境,成为农民的生活乐园和精神 家园。

  彭雪峰也表示认同,建筑师下乡一定要让有文化追求的建筑师下乡,而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把城市的高楼给搬到农村去。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彭雪峰表示,美丽乡村很容易让人简单地理解成为表面,只是外在有形的美丽。美丽乡村建设主体地位,一定要体现在农民身上,要看到农民内在感受。

  孟洛明表示,干什么事情都不能搞一刀切,比如说防止千村一面问题,有的问题不见得是基层产生的,而是上面有导向,规定一个村子里必须要有一个篮球场,必须要有一个小广场,必须硬化道路要有多少多少米,为了达到这个指标,不一样也要一样了。

  姚坤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一点是要发扬民主,要多听百姓的意见,由百姓来决策,不是由乡镇长拍板,这样才能使美丽乡村建设富有内涵,实现 它的最终目标。也不能够把作为一个政绩,区市县把钱花出去,把房子盖起来,路修好,要把知识产权、经济发展模式都要柔和进去,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模式。再 一个是,不能让农民感到被城镇化。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3-05-22/107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