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曲靖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以“五村”建设为载体

网友投稿  2013-04-02  互联网

近年来,在省文明办的关心指导帮助下,曲靖市文明办结合曲靖市发展实际,大力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新途径、新载体,依托农村大扶贫“866工程”和“整乡推进”建设平台,以“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活动为主题,以“群星文明工程”为抓手,着力实施“清洁、生态、文化、道德、文明”五村建设,全面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设,全力提升农村整体文明程度,在“提升文化、提升环境、提升素质、提升和谐、提升生活、提升整体”这“六个提升”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曲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一、主要做法

(一)以“866”工程和“整乡推进”为依托,整体推进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全市扶贫开发进程和社会主义村建设步伐,近年来,曲靖市以大整合、大参与、大投入实施“大扶贫”开发战略,在全市开展实施到乡到村到户的“866”工程和“整乡推进”项目。工程实施5年来,完成项目投资65亿元,覆盖了466个村委会、4329个自然村,使38万户153万人受益,取得了显著成效,被联合国扶贫开发署称为“曲靖模式”。为配合扶贫开发“866工程”和“整乡推进”工程的实施,使农村“硬件”改善的同时,“软件”跟得上,文明和谐有新飞跃,市文明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跟进实施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把“866”工程建设点和“整乡推进”覆盖村同时确定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从“软”的方面着力,相应的量化实施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项目。整个文明示范村建设工程以扶贫开发“866工程”和“整乡推进”为基础,扶贫开发“866工程”和“整乡推进”建设到那里,文明示范村建设就跟到那里,目前已在全市3000多个村全面实施文明示范村建设工程。

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镇、行政村、自然村、农户”四级联创,着力“点”、“面”结合,突破过去以点带面的局限,整村、整乡、整带推进,全面建设、全面提高。“镇、村、户”各有目标,相对独立,又相互联动,连为一体。通过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层层创建,有效提升了农村整体文明程度,形成了整体推进的喜人局面,全市涌现了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形成了一批示范村、示范乡、示范带。以昆曲高速公路、曲陆高速公路等为代表的公路沿线文明示范带建设在全市公路沿线全面展开,以会泽县五星乡为代表的整乡推进文明示范乡镇层出不穷,以麒麟区墩子村为代表的一大批村寨绽放出文明和谐新姿。

(二)以“五村”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村建设方针和目标,曲靖市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着力开展“清洁、生态、文化、道德、文明”五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整体文明程度。

1、清洁“亮”村。整治农村环境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近年来,在全市认真开展了清洁“亮”村活动,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使家居环境、村容镇貌朝着干净、整洁、美观的方向发展,实现了广大农村环境的明显改观。一是清洁家庭,家家“净”。从改善家居环境入手,着力转变广大群众落后的生活习惯,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形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文明新风。依托农村扶贫“866”工程和“整乡推进”,采取政府补助,群众自建的形式,大力实施人畜分居工程,5年来,全市各级政府补助资金达2亿多元,使30万余农户实现了人畜分居,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群众的家居环境。实施庭院净化工程,一方面采取群众自愿、政府补助的形式,大力硬化堂屋、庭院,修建沼气池、卫生厕和卫生厩;另一方面着力教育引导群众改变过去“柴草乱放、垃圾乱堆、粪便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养”陋习,养成清扫庭院、讲究卫生、家禽生畜圈养的良好习惯。二是清洁村寨,村村“洁”。结合村建设,对村庄实施统一规划,基本实现了村庄整齐美观。加大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建设力度,五年来,全市共新建公共卫生厕所3000余个。采取政府补助,群众投工投劳的形式支持广大群众进行安居房建设,五年来,全市专项补助资金6亿多元,新建安居房3.1万余户,维修加固6.5万余户,建设面积达1000余万平方米,粉刷墙体4100余万平方米,全市大部份村庄呈现了瓦顶白墙的新风貌;切实加大对村庄道路的硬化改造力度,五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投入村庄道路硬化资金8亿多元,硬化村庄道路1600余万平方米,有效改变过去农村群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生活状况。实行“轮户保洁”制度,发动群众共建共享优美环境,组建卫生清扫队,有效治理“三堆”、“五乱”等老大难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卫生状况,村容整洁程度得到较大提升。三是清洁集镇,镇镇“亮”。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引入集镇,加强集镇环卫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做好集镇街巷、道路、公共场所的环境保洁,集中做好集镇的垃圾、污水、粪便等生活废弃物的清除、收集、运输、中转、处理、综合利用等。大力实施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强化集镇卫生日常清扫,农村集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状况有了较大改善,集镇文明示范作用明显增强。

2、生态“美”村。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是生态文明的需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曲靖市围绕“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山林生态化”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美化村庄,环境育人。一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载花种树,大量种植各类果树,建设一户一个小花台,一户一个优美庭院的家居环境。二是开展“绿满村庄”行动。在村内空地见缝插绿,引导建设绿化了一大批休闲小广场。三是加大四旁植树力度。加大入村公路、村庄道路绿化力度,大力开展荒山植树造林,有效提高了村庄绿化率,全市一大批村寨实现了入村有绿化景观路,围村有绿化带,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花草的优美生态环境。

3、文化“活”村。文化生活对农民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精神世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曲靖市立足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实施村落文化建设工程,着力提升农村文化底蕴。一是建好文化阵地。五年来,全市投入2000余万元,新建了56个、改扩建了3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1109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建成农村文化小广场3000余个。全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村文化建设体系。目前,在全市已形成乡(镇)积极推进综合文化站建设,行政村大力推进综合文化室建设,自然村强力推进文化小广场和文化墙建设,农户推进文化户建设的局面。二是种好文化“种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和强烈,传统的政府办文化、送文化的方式,再也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近年来,曲靖市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切实让农民群众“吃”好文化饭。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参与、农民自办等方式,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户,全市农村“文化户”(文化联合体)已发展到1600多户,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年经营总收入接近1亿元。农村文化户(联合体)所演出的节目将党的政策、传统美德、民族文化等内容融入其中,对于农村群众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思想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极大的繁荣丰富发展了农村文化,有效的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是造好文化氛围。围绕村落文化建设,在村庄内建设文化墙、文化长廊,把文化知识、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等内容图文并茂的展示在文化墙、文化长廊上,形成富有特色的村落文化,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

4、道德“治”村。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村民道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着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新型农民村民,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新提高。一是依托文明公民学校,开展好道德教育。切实加强“文明公民学校”阵地建设,在农村普遍建立起了“文明公民学校”,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的文明公民培训体系。农村“文明公民学校”充分利用节假日、各种会议、培训和庆典活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展科学文化、文明礼仪知识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时,依托红白理事会,大力引导文明新风尚。进一步加大农村红白理事会建立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制度,强化红白理事会功能作用发挥。全市兴建了一大批农村集中办理婚丧嫁娶等事务的公共用房,村内婚丧嫁娶等事由红白理事会统一操办或在红白理事会监督下操办,方便了群众,节约了开支,形成了丧事俭办、喜事新办的新风尚。二是依托道德评议会,开展道德行为监督。在广大农村普遍建立道德评议会,由村内德高望重、村民认可的群众组成道德评议会,定期开展道德评议活动,监督管理村内道德事务、群众道德行为等。通过实施道德红黄牌公示制度,定期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在村内主要位置公示评议结果,对做得好的亮红牌表彰,对做得不好亮黄牌批评警告,对黄牌警告者,理事会成员给予帮助教育,监督整改。通过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农村不道德行为日渐减少,虐待公婆、不赡养老人、偷鸡摸狗现象大为减少,风清气正、文明和谐新风逐渐形成。三是依托道德实践活动,提升道德素质。全市以“建新村、树新风、育新人”为目标,在农村广泛开展“五争五创”道德实践活动。“五争”即争当好婆媳(情似母女)、好家长(教子有方)、好邻居(互帮互助)、好夫妻(相敬如宾)、好妯娌(形同姐妹),“五创”即创学习家庭(学用结合)、文明家庭(诚实友爱)、富裕家庭(勤劳致富)、绿色家庭(美化环境)、平安家庭(遵纪守法)。五年来,全市一大批村寨实施了“五争五创”实践活动,以评促创,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创评活动之中,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一批可信、可学的榜样,真正使良好的道德风尚进入了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同时,以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农村选树了一批道德模范,涌现了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提名奖杨长友、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代普芝等一批全国、全省、全市先进典型。全市各地创新开展了一批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如富源县的“六六争先”道德实践活动、马龙县的亲友互评会活动、麒麟区的社区好人评选活动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5、文明“立”村。文明创建活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有效的载体和方式。曲靖市不断创新载体、提高标准,深化、拓展、提升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激发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活力与凝集力,使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是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按照“五个一”基本活动(“完善一个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召开一个创建动员大会、建立一个文明创建宣传栏、制作一本文明创建学习手册、开展一次环境综合大整治”)的要求和切实加强村落文化建设、村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化文明村、文明小城镇创建活动,着力提升文明村、文明小城镇创建质量。至2012年底,全市涌现出全国文明村3个,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6个,省级文明村67个,市级文明村165个。二是深化“群星文明工程”创评活动。“群星文明工程”是曲靖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创建活动,为保持和增强其活力,曲靖市不断在拓展深化上下功夫。切实加大引“星”入机关、站所、村组力度,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农村“创星”体系。进一步完善机制,建立完善了“群星文明工程”动态管理机制,实行日常考核、年终评定、动态管理;切实加大对评星的宣传、公示力度,强化创评效果。三是深化“示范户”创评活动。在“十星级文明户”创评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核心示范户创评活动,从道德、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评选表彰核心示范户,着力构筑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核心户,以核心户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马龙县在农户中开展以“道德示范户、科技示范户、教育示范户、卫生示范户、小康示范户”为主要内容的“五佳示范户”创评活动,陆良县开展以“学习家庭、文明家庭、富裕家庭、绿色家庭、平安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五创”活动,富源县广泛开展“文明信用乡(镇)”、“文明信用村”和“文明信用户”的创建活动,已创建“文明信用村”99个和“文明信用户”16698户,发放农户信用贷款2亿余元。通过深入开展核心示范户创评活动,全市广大农村形成了户户争当示范户、人人争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村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促进了文明村创建工作和“群星文明工程”的深入开展。

(三)以“以城带乡”为引擎,联动发展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仅严重制约着“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着深刻影响。近年来,曲靖市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努力形成以城带乡、联动发展,部门参与、各方配合,齐心协力、共创共建的良好格局,让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持续不断地组织开展“建万村书库”、“建农家书屋”、“三下乡”、“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扶残助残”等多种献爱心、作奉献的为民服务活动,加强了广大市民与农村群众的联系;动员组织城区单位和干部、党员向贫困农村开展赈灾、帮困、扶贫、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共同倡导和营造了城乡文明新风。各级文明办和各相关部门,在广大城乡深入开展了“六好”民族团结示范村、“安全文明范村”、“文明学校”、“青年文明号”、“五好文明家庭”、“科普文明村”等创建活动,有力地配合和推进了农村精神建设的发展。麒麟区、会泽县、沾益县等县区按照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共同扶持、重点突破、各记其功、各得其所的原则,把各有关部门年度的一些工作计划和项目与年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相协调,集各方之力,汇各方之智,共同连片建设文明村镇和搞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让“有关项目跟着文明村走”,从面使农村精神建设目标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资金物资技术支撑、有专门人员帮助,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部门工作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分离、各自为战、难成气候、效益低下”等许多困难和问题。富源县实施了“100个企业结对帮扶100所学校、100位老同志当好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办好100所规范化家长学校”的“三百”工程,已有117个企业与106所农村中小学校结成了帮扶对子,捐资1211.01万元改善了教学设施。在全市大力组织开展了“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文明村”活动,要求国家、省、市、县级文明单位有选择地确定一个村寨与之结成共建对子,帮助其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文明单位的一个届期内,帮助所结对的村寨创建成各级文明村,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文明单位申报、晋升、复核考评的重要内容。全市1000多个各级文明单位分别与1500余个自然村结成创建对子,各文明单位根据结对村寨的实际,充分发挥资金、物资优势,帮助结对村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新兴产业、培养新型农民,为农村四个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经验启示

在近年来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曲靖市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条:

1、化虚为实是基础。“大而全”往往是精神文明设落入“空洞”的主要原因,是难于落到实处的根源,我们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首先在细化、简化任务目标、化虚为实上下功夫,做到目标任务尽量简化、尽量简洁、尽量结合农村实际、尽量化虚为实,使群众易于接受,看得见、摸得着、实现得了、操作得了。

2、找准结合是关键。“抓结合”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方法,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抓好结合是关键。一是要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有机统一;二是要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做到相互促进;三是要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村建设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3、整合资源是保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最大难题是投入不足。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硬件方面的建设主要依托扶贫开发“866工程”和“整乡推进”工程的实施,软件方面的投入,重点加大部门项目资金整合及社会帮扶投入力度,以群众为主体,鼓励群众投工、投料、投资,形成各方参与,多元化投入机制,合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实施。

4、文化建设是支撑。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是农村精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把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重点,全力推进“村落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从镇、行政村、自然村、户“四个层级”推进村落文化建设,着力“文化站、文化室、文化小广场、文化长廊、文化户”六个文化建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村文化建设体系:乡(镇)推进综合文化站建设、行政村推进综合文化室建设、自然村推进文化小广场和文化墙建设、农户推进文化户建设,“六个文化”齐头并进,共同谱写农村文化新篇章。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3-04-02/107316.html